第237章 山西戰局

字數:3094   加入書籤

A+A-


    顧君恩應道:
    “罪民這些年讀了很多書,發現史書上記載的一些事情,和現在經曆的情況大相徑庭。
    比如《史記》中記載漢武帝時期,【陳夏千畝漆;齊魯千畝桑麻;渭川千畝竹】,而現在,漆樹在河南絕跡,隻有廣州、雲南才有。關中也難以見到成千畝的竹林。
    唐高宗年間,長安曾先後有3年無冰無雪,百姓不用穿厚衣,唐玄宗時期,長安宮中曾大量種植柑橘且獲得豐收。”
    崇禎讚許道:
    “你是會讀書的,有相當的獨立思考能力,很好!
    事實上確實如此,商王武丁,曾帶兵在都城附近獵獲野象,還有大禹分九州時,將河南地區命名為豫,何也?豫分開就是予和象,予是由邑而來,豫便是大象城邑的意思。
    這說明在大禹時代和商代,河南地區是有野象生活的。
    另外,《竹書紀年》中記載了【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這是說周孝王時期長江和漢江冬季會結冰,說明周孝王和商王武丁生活的地方一樣,但是氣候完全不同。”
    崇禎頓了頓繼續道:
    “你說的漢代河南有漆樹不假,甚至關中和河南都有大象、犀牛出沒,但是到了三國時代,許昌便沒有大象了,因此孫權才會進貢攻珍稀的大象以交好曹操。
    更甚者,曹丕陳兵淮陰南下伐吳,最終因淮河水道結冰,兵船不能前進而退兵。
    三國之後的東晉更冷,那時候渤海連續三年結冰,前燕大軍攜帶輜重從京畿的昌黎出發,踏冰行軍三百餘裏,跨海攻打遼東的叛軍。
    南北朝之後,隋唐時期又暖和了,因此有你說的唐代的長安能豐收柑橘,但是唐末期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又冷了。
    比如,北宋太宗時期,武昌、九江一帶【雪降三尺,大江冰合,可勝重載】。
    北宋徽宗時期,太湖結冰,且冰的堅實足可通車
    南宋初年,金朝派遣使臣到杭州,蘇州的船工還要預備鐵錘破冰開路。
    那首《撞冰行》中便寫了船工:【昔歲江行苦風雪】、【揚錘啟路夜撞冰,手皮半逐冰皮裂】。”
    顧君恩聽到崇禎將曆史、詩詞和氣候貫穿講解,大感新鮮,頗有醍醐灌頂的意味,接話道:
    “所以,蘇軾寫有【關中幸無梅, 賴汝充鼎和】的詩句,用來哀歎關中看不到梅花。
    王安石也寫了【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說北方人經常誤認梅為杏。
    這便是說那個時候的北方冷到梅花都活不下去!”
    崇禎讚許:
    “你真是一點就通!”
    崇禎可不知道,他今日深入淺出的解釋,讓顧君恩開啟了專研氣候的興趣,就此開創了【氣候學說】,成為一代氣候大師,盛名享譽中外數百年。
    雁門關。
    張名振踏著數百建奴守軍的屍骨,在關頭迎雪而立。
    張名振在半年前被崇禎招到京師,可惜走得慢沒趕上宣府之戰。
    後來奉旨去了保定府駐守,始終不知原因,還以為崇禎惱怒他行程慢,棄之不用了。
    誰知他前段時間接到聖旨,命他帶了左營北上的一部隊伍,自保定府西進,沿著易州、紫荊關、廣昌、靈丘、平型關的長城,一路殺到雁門關。
    此時,張名振激動非凡:
    “誰想,不經意間,我便拿到了斬殺建奴,收複失地的大功!”
    寧武關。
    姚文昌自偷襲了建奴在黃河的大營後,一路向北追擊。
    在寧武關遇到了正在清點繳獲物資的堵胤錫。
    堵胤錫現在是宣大總督,姚文昌作為區區副總兵,畢恭畢敬外加忐忑的問道:
    “堵督,您設伏拿下的這隊輜重兵,您繳獲的這百餘車糧草和金銀,是下官自河津縣一路追擊過來的,不知道日後寫表功奏疏書時,能不能帶一筆下官的名字?”
    堵胤錫知道姚文昌是市叛賊劉澤清的部下,甚為不喜,白了他一眼道:
    “這要看你日後的表現了!”
    姚文昌喜道:
    “好好好,下官一定好好表現。不知下官能不能討要一個追擊建奴的機會?下官一定捉回孔有德等叛將!”
    堵胤錫一歎:
    “在寧武關駐守的建奴,一半被本督殺了,另一半順著長城往西逃了。
    本督派人追擊,從神池口到大蟲嶺,再到紅門堡,最後追到老牛灣。
    將建奴殘軍逼到長城盡頭,不想他們誓死不降,跳入黃河,淹死一半,另一半僥幸過河,就此出關去了河套。
    你沒機會追擊了。”
    姚文昌聞言分外失望,想了想又問:
    “那大同的建奴呢?據說有個王爺,下官願意追隨堵督前往征戰建功!”黃河與明代長城的交匯處  【備注:此處有圖——黃河與明代長城交匯處遺址照片】
    喜歡崇禎:30年不上朝請大家收藏:()崇禎:30年不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