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堵截圍追

字數:5592   加入書籤

A+A-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將士歌聲多嘹亮!
    將士們整齊步伐奔向殺虜的戰場,
    ……
    李過聽著明軍雷驤營將士激昂的歌聲,看著精神抖擻的麵貌,心裏感慨:
    【我隨叔叔帶了多年兵馬,本以為老營的人馬算是精銳了,可是,若是與這些朝廷將士比起來,老營的精銳也隻是烏合之眾!】
    高一功湊過來道:
    “大外甥,和人家比比,咱們就是泥腿子。我剛剛想啊,咱們也得學學人家雷驤營。”
    李過側目道:“學他們張嘴唱歌?”
    高一功喜道:
    “什麽都學,學那歌,學那長銃短銃,學那什麽炸雷,學那精氣神,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如今可以學的,估計隻有名字!”
    “名字?”
    “對!他們不是叫做雷驤營嗎?又貼合實際又霸氣,還顯得有文化。我們也得起個響亮的名字。
    鑒於額們剛剛歸順朝廷,為了凸顯忠心,就叫‘忠貞營’吧!”
    李過點頭:
    “行!等得了閑,額去請示陛下!”
    臨潼。
    建奴各旗忙碌起來,最先開拔的兩黃旗放下了所有輜重,隻帶上幹糧和武器,輕騎出城,迎著如刀的寒風向北而去。
    洪承疇與多爾袞站在城牆上,看看漸漸積雪的大地和正紅旗踏起的雪塵。
    多爾袞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詢問:“我們能全身而退麽?”
    洪承疇應道:
    “現在的處境,和奴才在鬆錦之戰時的境遇幾乎一樣。
    當年太祖親征錦州時,見奴才布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呈現首尾不相顧的弱點,命大清勇士從錦州西麵往南連掘三道大壕,挖穿鬆山、杏山之間的凍土,一直挖到海邊,切斷糧餉供應。又突襲塔山,趁潮落時奪取了屯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引起南朝軍心動蕩。
    南朝諸將膽怯不願死戰,主張逃走,奴才擰不過他們,便下令於按序突圍。
    但是太祖技高一籌,料定南軍會在夜裏逃跑,提前布置人馬沿途阻截。
    嘿,那王樸倒是順應天命,不遵將令,破壞計劃率先逃跑了,吳三桂等人當即隨他棄營而走,繼而引發南軍兵馬大亂,騎兵和步兵相互踐踏,又遭我大清勇士圍追堵截,十三萬大軍就死煙消雲散。”
    話罷,他心裏竟然生出了一些快意:
    【當年把我逼的那麽慘,這次也讓你們嚐嚐被圍追堵截的煎熬。】
    想到這裏,他心裏又一緊:
    【不對啊,上次是我被迫突圍,這次還是我被迫突圍,老天爺,你為何如此蹂躪我?當了貳臣已經背上千古罵名,總不能被崇禎皇帝捉回去當眾淩遲吧!
    不行,我要全力輔佐攝政王,確保大軍平安回遼東!】
    多爾袞聞言,深感不祥,皺眉道:
    “現在的情況如同鬆錦之戰,隻不過攻守雙方換了位置,親征的成了南朝崇禎皇帝,被斷糧道、被奪糧草的成了大清,軍心動蕩的成了大清,被迫突圍了也成了大清!
    怎麽?洪先生認為,我大清會在關中損兵折將?”
    洪承疇心裏一慌,麵上卻從容的笑了笑
    “不!當年南朝兵敗,有個很大的原因是王樸、吳三桂、白廣恩等人率先無序逃跑所致。現在大清八旗將士上下一心,謹遵將令,徐徐移兵,必然能全身而退。”
    多爾袞點了點頭,似乎在自我安慰,又似乎在回應洪承疇:
    “說的不錯!合情合理!”
    他收起了緊繃的臉色,帶著洪承疇走下城頭,先去看了看漢八旗的步兵,又去了耿仲明的炮兵營。
    耿仲明正在指揮士卒整備馬車,忽見大人物來了,連忙小跑過來:
    “奴才見過主子。”
    多爾袞點頭:
    “還是自稱臣吧……你這邊裝車可還順利?”
    “很是順利。”
    “車輪上的防滑鏈子結實嗎?騾馬充足嗎?”
    “攝政王放心,一切裝備和騾馬都很好,明早能按時出城!”
    “火炮是大軍的寶貝,一定要好生捆綁,裝的牢固。”
    “明白!”
    耿仲明自然知道火炮是寶貝,他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就在火炮上,否則自己哪能混個王爵,
    “攝政王放心,火炮運輸是臣的強項,不會出問題的!臣保證將所有火炮帶回去!”
    多爾袞微微頷首:“好好幹!回了盛京本王親自給你請功。”
    話罷,他帶著洪承疇去了下個營區。
    眼見“大人物”走了,耿仲明臉上的諂媚散去,換上了憂心之色:
    【此戰崇禎三麵布置了明麵上的兵力,不知渭河北側和延安府那邊有沒有伏兵……哎……若是被崇禎追上,為了保命,這些鐵累贅是必須要丟棄的!】
    【希望那些蒙古胡子能抵禦好外圍的南軍!保住我安家立命的家夥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夜色漸漸黑了下來,各路明軍都停下紮營禦寒、過夜。
    雪漸漸停下,但寒風依舊,很是強勁,似乎要將關中大地冰封起來。
    崇禎聽著中軍帳外呼嘯的寒風,坐在火爐旁取暖,借著跳動的火光查看各路明軍的動向,很是欣慰,暗自道:
    “馬士英和左良玉能按天氣變化提前進軍,都是果決敢為的將才。若不是崇禎在原本曆史上剛愎自用、賞罰不明,外加誰也不信,明朝絕對還能多撐很多年。”
    顧君恩得到相當信任,蒙恩在中軍帳參議軍機,他翻看了各處情報後,沉聲道:
    “陛下,今夜的風太寒,結合罪民前幾年在關中的見聞,感覺渭水結冰的幾率很大。”
    崇禎點頭:
    “老天爺願幹什麽我們管不著,建奴能不能抓住撤退的機會我們也暫時幹預不了。”
    他讓火爐裏夾了塊木頭,繼續道: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快行軍,盡最大努力困住盡可能多的建奴。”
    顧君恩趕緊“搶過”崇禎手中的鐵鉗,撥了撥火爐:
    “李過麾下的人恨不得生吞了建奴,他們肯定會用命的。”
    崇禎點頭:“到時候就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這會沒什麽事情,你去李過、高一功他們營區,看看士卒們的禦寒事宜,順便鼓舞一下士氣吧。”
    顧君恩小心翼翼的說道:
    “額們賊軍剛剛歸順,李過是武將、罪民是軍師,夜間相見怕人置喙。”
    崇禎笑道:
    “你奉旨去的,怕誰置喙?誰敢置喙!
    放心大膽的去,多描述一下李自成和高桂英的慘狀,幫建奴拉拉仇恨!”
    顧君恩麵色激動:
    “謝陛下信任!罪民一定往最慘裏描述!全麵激起將士對建奴的仇恨!”
    翌日。
    烏雲消散,太陽當空,但風更猛更刺骨。
    多爾袞感受著明媚卻不溫暖的陽光,喜道:“天佑大清!天佑大清啊!”
    他身側,大批大批的軍隊湧出臨潼,他們護著輜重車馬,邁著盡可能大的步子迎風而行。
    待主力部隊全部出城,多爾袞帶著正白旗的百十個巴牙喇作為“後軍”,策馬出城。
    對著身邊的人道:
    “你們幾個去盯著點蒙八旗的人,等主力過河才能讓他們過河!”
    “嗻!”
    ……
    多爾袞壓陣前行,愣愣的走了七八裏,心事重重。
    此戰,他失去了同父同母的親哥哥,還失去了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大清遭受了從未有過的敗局。
    他微微一歎,回頭望了望:
    “多鐸,哥救不了你,但是大清會記住你的!”
    “報!緊急軍情,閃開!”
    就在多爾袞彷徨之際,一騎快馬踏著雪泥,自東方極速奔來,直奔多爾袞。
    幾乎與此同時。
    西方和北方,各有一騎快馬踏雪奔來。
    “報!”
    “報!緊急軍情!”
    喜歡崇禎:30年不上朝請大家收藏:()崇禎:30年不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