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優勢在我

字數:2519   加入書籤

A+A-


    楊正威想了想道:
    “大戰方歇,火器損耗不小,將士們都疲累,又要他們去打掃戰場,後方還有無數百姓嗷嗷待哺,咱們事情太多,暫時不宜去進攻。
    但是,絕對不能讓賊兵肆無忌憚地修建防禦工事。該有的騷擾還是要有的。”
    話罷,他看向崇禎。
    崇禎微微頷首:
    “去南鄭那邊的百姓不慮鬧事,不過要給他們基本的飯食。
    賊營這邊嘛,他們願意留下來就留下來。
    一是北邊會持續運來糧草和火器,時間在我們這邊,戰事拖得越久,對獻賊越不利。
    二是四川那邊,秦良玉、曾英、王祥、楊展他們,應該已經開始反擊了,隻要張獻忠不回去,川東、川南應該能很快平複。
    成都一帶也不再穩當。”
    還有一點比較陰暗的想法,他沒說:
    【讓留守的獻賊在四川多禍害一段時間百姓,這樣一來,等自己收複失地時,苦大仇深的百姓才能更擁護明軍。】
    他站起身:
    “你們在城裏忙乎吧,朕去逛一逛,看看賊營結實不結實。”
    ……
    崇禎帶著寥寥百十人出了城門,策馬至獻賊大營外圍。
    仔細觀摩了一會其布置,見賊營外圍在一夜之間,就布置了三層密匝匝的鹿角陣排。
    每一根鹿角都削得鋒利無比,陣腳深埋地下不說,又用堅韌的繩索緊密串聯,形成一道屏障。
    崇禎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
    “這般布置,在沒有係統的助力下,正常騎兵是不可能突破的,步兵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拆除!
    再加上營牆上方的弓兵和火銃兵,絕對能給主動進攻的敵軍以沉重打擊。”
    他尋著鹿角往內看,見木質寨牆巍然聳立。寨牆表麵被厚厚的泥土嚴嚴實實糊滿,每一處縫隙都被填得密不透風,顯然是為了防備敵軍火攻。
    牆身之上,每隔十步便設有精巧的箭窗,每隔五十步便矗立著一座箭樓,可容納十個左右士卒,居高臨下射擊,能形成交叉火力。
    營寨四角各矗立著一座一丈高的了望樓,樓體被厚實的木板層層包裹,堅不可摧。樓簷之下,銅鑼與梆子整齊懸掛,一旦發現敵情,便能迅速發出警報。
    樓上布置了三個哨兵,甲胄都很齊全,應該是防止敵軍在樓下射箭偷襲的。
    其中一人似乎持有千裏鏡,可觀測遠處的敵情。
    “果然裝備精良,這營牆更是固若金湯,警戒布置滴水不漏,想必內側還藏有不少應急士卒!”
    崇禎喃喃自語,神色愈發凝重:
    “斥候說的沒錯,張獻忠確實準備常駐再此了。
    真不知道他為何對四川這麽放心,或者……他壓根就不在意所謂的地盤。
    畢竟,多年來,他四處流動作戰,劫掠為生,素來都是采取‘避實擊虛’的流動作戰策略,通過快速轉移,避開官軍主力,攻擊薄弱地點劫掠官府糧倉、地主財富維持生存。
    在治理國家方麵,沒有提出如同李自成“均田免賦”的口號。
    即便成都建國後,其經濟來源仍然是依賴劫掠與沒收官產。
    雖設置‘勸農使’,但完全沒有具體成績,反而發展成‘打糧’的官職,由勸農耕種變成勸農繳糧賦,最後變成搶糧。
    張獻忠是既無守城之誌,也無發展農耕、治理百姓之能。
    如此流寇做派,八成不在乎四川的得失……
    隻會一根筋的要誅殺我這個皇帝。
    若是哪天敗了,必然逃之夭夭,尋個饑民多的地方,再次聚民起義,再次流竄劫掠。”
    想到這。
    崇禎對快速平定張獻忠,光複四川有了更大的信心,他看著聳立的營牆,暗自道:
    “係統,簽到。”
    喜歡崇禎:30年不上朝請大家收藏:()崇禎:30年不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