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黃金萬兩

字數:2161   加入書籤

A+A-


    崇禎解釋:
    “那些金銀珠寶,朕準備拿去後宮用度,還有,朕準備成立一個皇家銀行,用來調度朝廷的稅收和支出,這一億兩,權當原始資本了。”
    張煌言皺眉:
    “銀行?那是什麽?”
    崇禎笑笑,沒有過多解釋,便讓張煌言傳令拔營回成都。
    他自己在軍帳中思量起來:
    “按照曆史上的基本情況,在這個時代成立皇家銀行的可能性是極低的。
    首先,明代貨幣體係以白銀為主、銅錢為輔,但白銀流通依賴市場自發調節。
    此外明廷無力主導白銀的開采,主要依賴海外輸入,更沒有建立統一的鑄幣標準,銀錠成色、重量均不統一。
    這種“貨幣非國家化”特征與央行“壟斷貨幣發行權”的本質相悖,明廷無法通過統一貨幣形態和發行機製調控經濟,更無法構建信用貨幣體係。
    再者,明末商品經濟雖在江南等地繁榮,但主體上仍是小農經濟,全國市場尚未真正整合,區域貿易壁壘顯著,物流運輸成本也很高,明廷也沒有轉移支付能力。
    缺乏廣泛的貨幣需求和金融交易網絡,更缺乏對大規模信用融資、跨區域支付的係統性需求。
    還有就是明朝財政長期存在低稅收、高損耗的特征,也沒有高效的財政管理機製,無法支撐央行所需的資本儲備、賬目清算等製度。
    最後,明末商業活動仍以宗族、鄉約為紐帶,缺乏統一的商業法度。
    若明廷設立“皇家銀行”,很可能因缺乏法律約束導致壞賬激增,最終重蹈寶鈔崩潰的覆轍。
    但是,崇禎既然穿越過來了,他就要著手改造一下中華經濟模式,將來通過武力撬開全世界的貿易體係後,除了通過剪刀差掙錢,還要控製西方經濟命脈。
    這些事雖然不急,但也要開始摸索和試探了。
    比如,崇禎決心要打破白銀 “非國家化” 現狀,廢除 “銀錠自由流通、成色重量不統一” 的市場自發機製,由明廷壟斷貨幣發行。
    先是鑄造標準銀幣,然後逐步以白銀為儲備發行統一紙幣。
    還要借著稅收改革的機會,逐步將田賦、徭役等財政征收貨幣化。
    並打破 “重農抑商” 束縛,廢除 “海禁” 政策,取締部分“官商壟斷”,鼓勵境內和海外的商業,擴大稅收的同時逐步擺脫主體上的小農經濟。
    在這個基礎上,設立 “中央財政部”,編製年度預算與決算,還要進行法律體係建設,為金融交易提供法律保障。
    當然,這些事情不是三五年能完成的,也不是三五十年能完成的,甚至,朕自己都無法完成,需要下幾代皇帝完成並不斷完善。
    但是,總要有人起個開端。
    什麽海內外商業體係、什麽法律體係都不急,眼下可以利用眼前的銀子,鑄造標準銀幣,用於朝廷開支。
    形成製度後開發紙幣,盡可能擺脫大明缺錢的困境。”
    ……
    崇禎在思量未來國運之際,張煌言心中憤憤不平,眸中怒火翻湧如潮:
    “陛下此刻可會為那王相堯所惑?深宮之中,可會重蹈‘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覆轍?
    若陛下晚年受奸佞蒙蔽,閹黨亂政之禍可會重演?外戚幹權之危可會再臨?”
    念及此處,他喉頭驟然發緊,胸腔似被驚雷震裂:
    “大明萬裏基業,豈容蛀蟲環伺?我要向陛下死諫!當立令宦官永離政樞、禁掌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