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雞賊崇禎

字數:3898   加入書籤

A+A-


    【叮……簽到成功。】
    【檢測到宿主身處金銀堆中,獎勵‘摸金校尉’屬性。】
    【激活此屬性,可任意指定一人為摸金校尉,使此人為了宿主而采用不合法、不道德、沒人性的方式大肆斂財,並背下一切惡名。】
    【備注,此屬性沒有次數限製,但必須在前一個人死後,才能指定第二個人。】
    崇禎聞聲呆了半晌,暗自將心中知道的人名想了一通,最終鎖定在一個人身上。
    “係統,激活‘摸金校尉’屬性,用在劉宗敏身上,讓他收斂從淮河長江流域到珠江流域的財富,靜等朕去繳獲。”
    【叮……激活成功。】
    ……
    與此同時。
    遠在武昌的劉宗敏忽的一個激靈,隻覺周身氣血翻湧,仿佛有無窮勁力亟待迸發。
    他灼灼的目光落在牆上懸掛的泛黃輿圖上,腦中倏然如星火燎原般,將連日來反複推演的東征方略填補得嚴絲合縫。
    忽而,他振袖大笑,大喝道:
    “哈哈哈,額知道怎麽席卷江南,創建新的王朝了!”
    顧君恩被他忽然的驚叫嚇了一跳,問道:“什麽情況,嚇我一跳!”
    劉宗敏按捺不住眼底的灼亮神采,聲如洪鍾:“剛剛額靈光乍現,一條妙計已了然於胸!”
    他頓了頓道:
    “這數月來,額們雖已遣大批細作潛入江南各城,策反守軍以待大軍壓境 。
    然諸位可曾想過,待城池克複之後,該如何辨忠奸、除異己?總不能讓豺狼混入羊群,壞了我大順的根基!
    額們要找個方法,殺光壞人、隻留擁護額們的人!”
    他滿臉興奮,指著自己的頭發道:
    “剛剛,額剛想到個萬全之策!
    就是讓各城百姓剃光頭發,以表示對額們的忠順但凡不肯剃發者,便是心念故朝、抗拒王化的逆賊,全殺了!
    如此一來,留下的自然是對新朝俯首帖耳的良善之民!必然是對額們言聽計從!”
    顧君恩聽得麵色微變,眉頭微蹙道:
    “會不會有些過於酷烈,畢竟,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但凡受過孔孟之道影響的百姓,必然視剃發為奇恥大辱,不會同意剃光頭發的!
    更何況江南佛道寺院林立,還有很多西洋教派,除了佛門,其他教派皆以發誓為修行象征,此舉怕是會激起萬千人反抗啊!”
    劉宗敏嘴角勾起一抹狠戾的自得的笑意:
    “對呀,越難從命,越能立辨忠奸。要的就是他們反抗,才能快速篩選出對額們絕對服從的人。
    再者,就算他們違心剃光了頭發,表麵上臣服我們,背地裏尋機會偷偷跑出去投靠狗官兵,相信,還不等說話就會被官兵射殺!
    如此一來,江南可定!大順可旺!”
    顧君恩怔怔的看著他,喉間似被什麽堵住,語氣艱澀的道:“此計若行,江南恐成修羅場啊,可謂百姓殺劫!”
    劉宗敏冷哼:
    “打江山哪有不流血的?額們就不要怕殺人!想當年高闖王何等英雄,便是因心慈手軟,才在潼關兵敗身死!前闖王就是太仁慈了,殺的人不夠多,否則也不會失敗!
    額把話撂在這:今日不殺逆民,他日逆民必殺我等!
    此事無需再議!
    你速速去安排糧草軍械物資,5日後,大軍開拔!”
    話罷,他看向牛佺,聲如寒鐵:
    “剃頭的差事,就交你了。十日之內,我要各營先鋒都備齊剃刀和龜頭刀!”
    牛佺抱拳:“遵命!”
    ……
    四川。
    老虎灘。
    抱著死誌的張煌言,走進中軍帳,撩袍跪下,聲音微微震顫,卻異常亢奮: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崇禎見他如此神色,好奇道:“這是怎麽了?”
    張煌言目光灼灼如焚,大聲道:
    “臣聞‘防微杜漸者,方能固國本於未傾’。今王相堯以巧言惑聖聽,此乃宦官臣亂政之兆!”
    說至此處,他砰的一聲磕了個頭,聲音陡然拔高:
    “昔王振盜柄,英宗北狩;劉瑾弄權,宗社幾危!陛下豈可見宦官置喙財政而不惕?豈可見後宮奢靡、牽掣國政而不察?
    今若不著手除弊,他日閹黨與後宮勾連,必致官宦亂國、後宮幹政、外戚弄權、朝綱混亂。
    陛下萬萬不要重蹈‘十常侍禍漢’和‘安史亂唐’的覆轍!”
    崇禎猛地一頓:“不是,你這是鬧哪樣?怎麽就說起這個了?”
    張煌言叩首不止:
    “朝廷和地方財務用度緊張,陛下卻欲將繳獲的金銀珠寶充實後宮,把繳獲的金銀衝入內帑。
    陛下啊 ,國庫空虛多年,剛剛充實;邊軍常年缺餉,剛剛補齊;何不以這批珍寶充入國庫,以備後患?
    何苦讓後宮妃嬪戴這‘亡明珠’、擁這‘覆國玉’!”
    崇禎明白了,張煌言又來求自己“慷慨解囊”。
    可是,國庫裏的錢財若是太多,文臣集團必然會上下其手,盡可能的貪墨。
    別說一億兩,就是10億兩也不夠他們霍霍的。
    說不定,貪官們會用天下黎民做幌子,想出各種各樣的名頭,瘋狂取用國庫之財中飽私囊。
    想到這,崇禎恨鐵不成鋼的看著張煌言,語氣已帶了幾分不悅:
    “你且仔細想想,方才所言是否過於苛責?內閣聚斂財賦是為未雨綢繆,難道朕內帑之中的藏銀,便不是為江山社稷預留的後路嗎?”
    張煌言顯然就是這麽想的,步步緊逼,此刻更是步步緊逼,言辭間鋒芒畢露:
    “內閣雖在賦稅征繳上偶有疏失,好歹能讓百姓保有安身立命之地。可一旦讓宦官染指稅權、把持財柄,民間已是哀鴻遍野 。
    百姓當真是活不下去了啊!”
    崇禎聞言眉峰驟蹙,沉聲追問:“你既有此論斷,可曾握有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