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陛下聖明
字數:2663 加入書籤
王相堯垂首應道:
“據卷宗記載,雲南境內共有宣慰司八處、宣撫司四處、安撫司五處、長官司三十三處、禦夷長官司二處,合計四百三十四家土司。
其等級以宣慰使司為最尊,依次為宣撫司、安撫司,之下便是長官司、禦夷長官司,另有土府、土州、土縣等建製。”
他頓了頓,續道:
“按製,各級土司需受雲南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使司三司節製。
但實際上,這些土司皆是各自為政,鮮少遵從朝廷政令軍令,唯有在職位承襲時,才會對朝廷表現出幾分恭順。”
“洪武、永樂年間,朝廷本想借部分土司絕嗣之機收回其地,改用流官治理。
怎奈那些土司即便絕嗣,其部眾也會自行擁立首領,反抗朝廷派來的官吏,形同叛亂。
朝廷既無足夠兵馬反複鎮壓,又無力派遣大批官吏與軍隊長期駐守,隻得退而求其次,立下規矩:
嚴禁土司私自傳位,隻能由朝廷從原土司的弟、侄等親屬中擇人冊封襲職。”
崇禎聞言,微微頷首,心中思忖:
“明代始終受困於財政,終明一朝也沒有大規模派遣流官管轄。無力實際控製雲南邊疆。
倒是清廷後來者居上,在土司治理上頗下了番功夫。在繼承明代製度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中央集權,逐步削弱土司權力。
滿人入關後,一麵承襲土司舊製,一麵用集權之術拆解其勢。先將土司分作文武兩途。
文職如土知府、土知州,歸地方布政司轄製;武職如宣慰使、安撫使,隸於都司體係,如此便將其納入朝廷官製的牢籠。
嚴禁跨區域擴張或相互兼並,收繳土司調兵權,規定土司憑調兵符牌方可出兵。
並控製治權,土司僅能處理轄區內輕微民事糾紛,重大案件需交由流官審理,嚴禁土司私設酷刑或濫用司法權。
還規定土司實行三年大計製度,由地方督撫對土司的政績進行考核,分為“稱職”“不稱職”“貪劣” 三等。
考核優秀者可獲賞賜,如加官階、賜匾額,若失職、叛亂或殘害百姓,輕則革職、降職,重則廢除土司職位,直接推行改土歸流。
由於這種廢除土司世襲製的方法見效慢,清廷鼓勵土司“自請改流”,勸心智不堅定和一些軟柿子主動放棄土司特權,充當不世襲的知府。
更以軍事手段廢除其職位。
最典型的是雍正年間鄂爾泰在雲南、貴州、廣西推行的改流,先後平定烏蒙、東川、鎮雄等土司叛亂,廢除數十家土司,設流官治理。”
崇禎原已盤算妥當,待中原局勢安定,便要效仿清廷經驗,推行改土歸流。
並打算以推恩製分化其勢,借絕嗣除名製收其轄地,恩威並施,步步為營拆分土司轄區,一點點蠶食其勢力範圍 。
哪怕耗上三五十年,也要將邊疆牢牢握在手中。
誰知世事難料。
張定國竟以農民起義的雷霆手段,直接將那些土司滿門抄斬,替朝廷省了無數糧草兵馬,硬生生把這曠日持久的大計走成了捷徑。
崇禎一聲長歎,語氣複雜卻難掩輕快:
“張定國真是個好人啊!”
王相堯見崇禎麵帶喜色,忙奉承道:
“陛下洪福齊天,有上天庇佑,各地土司定會同心協力,輔佐黔國公府早日平定張定國這等反賊。”
崇禎卻緩緩搖了搖頭:
“非也。是張定國在替朕清剿雲南那些名雖歸附、實則割據的土司。”
王相堯聞言,腦中快速一轉,立刻明白了崇禎的意思,驚道:
“原來……可是……”
他話鋒一頓,語氣裏添了幾分焦灼:
“張定國在半個月時間裏就聚攏了兩萬大軍,勢頭如此迅猛。若是給他時間滅掉雲南434個土司,朝廷若想平定他,同樣會耗費無數財糧啊。”
崇禎聞言輕笑一聲:
“你且想想,是朝廷派兵逐個去啃下四百三十四個盤根錯節的土司容易,還是等張定國替朕犁過一遍地,朕再順著他的蹤跡,一處處收複現成的失地容易?”
王相堯眉頭緊鎖,腦子裏翻來覆去地掂量著這話的分量,見崇禎胸有成竹的模樣,他當即躬身下拜,揚聲高呼:
\"陛下聖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