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絮絮叨叨

字數:3045   加入書籤

A+A-


    崇禎將張煌言放出去後,始終注意著他的動向,知道他近期遭遇了很多糟心事。
    聽聞他來求見自己,會心一笑:
    “宣!”
    “宣張煌言覲見!”
    隨著王相堯的高喝,張煌言入殿,臉色悲痛的叩拜:
    “臣張煌言,叩見陛下!”
    崇禎看著他壓抑又疲憊的臉色,笑問:
    “大戰方歇、百業待興,你不在府衙處理政務,來見朕作甚?”
    張煌言應道:
    “臣自領成都知府以來,時刻敢忘陛下所托,日夜思求政務清明、百姓安居。
    然蜀地政務之難,遠超臣當初所料,今日鬥膽陳訴,望陛下垂聽。”
    崇禎放下手中塘報,目光沉靜:
    “朕知你在蜀地治政不易,且說吧,是鄉紳梗阻,還是胥吏作梗?
    朕倒是要看看,誰敢在天子腳下,和朕親封的知府作對。”
    因為崇禎的行宮設在成都,因此他說天子腳下並不為過。
    張煌言深吸一口氣,額角青筋微動,緩聲道:
    “陛下明鑒!
    臣初到任時,便欲趁著各地分配田產、百姓擁戴之際,將一些仍舊在鄉紳名下的土地清查稅賦積弊。
    卻發現成都鄉紳完全不配合繳稅,還手持萬曆年間免稅文書,堅稱祖製不可違,見了臣不僅不害怕,還要合起夥來揍臣。
    最可恨的是,世受國恩的退仕閣老之族人,因陛下親征得以活命的官員子弟,皆不思皇恩,趁機冒名搶占萬畝良田。
    臣欲懲治,卻見府衙小吏皆袖手旁觀,連皂隸都敢陽奉陰違。
    甚至,這些胥吏對臣說,這些鄉紳手眼通天,勸臣莫要自誤。
    可謂上下貫通一氣,合力侵占朝廷、府衙、兵屯和百姓應得的田產!”
    崇禎微微頷首,但沒有回應此事,轉而問道:
    “不繳稅?朕早已下旨收回成都地界的宦官監稅之權,他們不會也插手阻礙你,更不敢欺壓百姓和鄉紳,他們怎麽還不繳稅?”
    張煌言苦笑一聲:
    “宦官退走後,各縣府衙稅司開始負責征稅事宜,但他們拒不執行臣的政令。
    反告臣“橫征暴斂,阻撓皇恩”。
    更有甚者,郫縣、新堂等地的稅官,在臣強力壓製下開始征稅。
    暗地裏卻借“清剿流寇”之名,強征百姓糧草,大半中飽私囊,小半送入府庫。
    臣欲按法處置,他們竟聯合縣衙其他人員直接罷工,整個縣衙都陷入癱瘓。
    後來臣才知道,這些稅吏才是欠稅最多的,有稅監時,他們不得不繳稅,沒有稅監,便肆無忌憚了。
    現在,臣成了和稅監一樣的奸臣,受鄉紳口誅筆伐!”
    崇禎眉頭微蹙:
    “你當初所言輕徭薄賦,驅除稅監,鄉紳就會按律繳稅,百姓就會安居樂業,現在看來錯了吧!”
    張煌言重重叩頭:“臣錯了!”
    崇禎又問:“那朕托付你的興學重教呢?地方煥然一新呢?”
    張煌言再次叩首,聲音帶了哽咽:
    “臣罪該萬死!臣收不上稅賦,府庫空虛無力,很多事情根本辦不了。
    修葺城牆沒錢、興建橋梁沒錢、修繕民居沒錢、增加府吏維持治安沒錢、征集民夫清掃街道沒錢……
    哎……甚至,臣本要出資聘請大儒充實各地縣學,並招收府縣的貧困兒童,接受孔孟之道,享受官府供給的廩膳,待學成後為國建功立業。
    可,因為沒錢,也不能成行。
    臣想讓鄉紳助資,他們卻說‘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說剛剛經曆兵亂,家中沒錢,總之是不願意出錢。
    甚至暗中搗毀好不容易興建的新學堂,阻礙臣的政策。”
    他越說越激動,開始絮絮叨叨,言語邏輯缺失:
    “臣想輕徭薄賦,卻被鄉紳拿住話頭,更加拒絕繳稅;
    臣想規範軍務,防止士卒擾民,卻被居功自傲的川軍無視;
    臣想整頓吏治,令各地薦舉賢能或者自薦,作為製衡現有官吏的力量,卻無一人敢應。
    他們說,凡與臣共事者,必被冠上‘禍害鄉紳’之名,日後升遷無望。”
    他抬起頭,眼中血絲密布:
    “陛下,臣所見,處處是盤根錯節的勢力,處處是明爭暗鬥的算計,處處是爭搶利益的私心。
    臣憑浩然正氣與天地良心,竟無力施展心中抱負,甚至,連讓百姓安穩度日都難!
    求陛下指點,到底該如何在這泥潭中站穩腳跟?如何才能既不傷風骨,又能做成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