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工坊擴建
字數:3558 加入書籤
紫宸殿內,金磚鋪地,蟠龍柱威嚴矗立。文武百官按品肅立,鴉雀無聲。
龍椅之上,賈琮身著玄黑十二章紋袞冕,旒珠垂落,遮蔽了部分視線,卻更顯其麵容的沉凝與威儀。
屬於帝王的威壓,無聲地籠罩著整個大殿。
早朝伊始,各項政務按部就班地奏報、議決。
戶部尚書林如海奏報東南水患賑濟錢糧調撥已畢。
兵部尚書牛繼宗奏報九邊換防及冬衣補給正在有序推進。
賈琮或頷首,或詢問細節,或朱批定奪,聲音沉穩,條理分明。
就在朝議將盡之時,工部尚書宋景文手持玉笏,出班奏道:
“臣宋景文,有本啟奏。”
“宋愛卿請講。”
賈琮目光轉向這位年富力強、麵容精幹的新任尚書。
此人原是工部一位不甚得誌的郎中,在前朝溫體仁當道時頗受壓製。
新朝甫立,他便敏銳地上了一道條理清晰、切中工部積弊的密折,並附上了對火器工坊發展頗具見地的建言。
賈琮親自召見考校,發現此人不僅熟悉營造格物,更難得的是思路開闊,務實肯幹,且對火器之利有深刻認識。
正是用人之際,賈琮便力排眾議,破格將其擢升為工部尚書。
“陛下,”
宋景文聲音沉穩有力,帶著新官上任的銳氣和被重用的感激,
“火器工坊督造使前日呈報,粵海、遼東、大同三處工坊,新式燧發銃及‘雷火彈’之量產已步入正軌,足可供應各邊軍及水師所需。”
“然,督造使同時提請,現有工坊規模及匠人數量,已漸顯局促。尤其新式火炮及膛線銃管之研製,需更寬敞場地、更多熟手工匠及精鐵物料。”
他頓了頓,抬眼望向禦座,語氣懇切而務實:
“火器之利,乃我大乾強軍之根本!澎湖海戰、遼東定邊,皆賴此物揚我國威!臣以為,督造使所請,合情合理。”
“當趁此新朝初立、百廢待興之際,撥付專款,擇地擴建京畿、粵海兩處核心火器工坊,廣募匠人,儲備精鐵,確保新式火器源源不斷,使我大乾軍威永固!此乃強兵固國之百年大計,望陛下聖裁!”
“火器工坊……擴建……”
賈琮低聲重複著這幾個字。
龍案之下,他修長的手指無意識地在光滑的扶手上輕輕敲擊了一下。
隨著宋景文的話語,他的腦中瞬間浮現的,並非冷冰冰的預算數字,而是一個清晰無比的身影——
鄔思瑤。
那個總是穿著利落勁裝、發髻高束、眼眸亮如星辰的女子。
她纖細的手指沾滿油汙,卻靈巧地在複雜的火器零件間穿梭。
她伏在堆滿圖紙的案頭,眉頭緊鎖地演算推敲,直至深夜。
她在轟鳴的試驗場上,目光灼灼地盯著炮彈呼嘯而出的軌跡,臉上帶著近乎癡迷的專注與興奮……
硝煙的氣息,鐵器的冰冷,圖紙的墨香……
這些屬於鄔思瑤的氣息,仿佛透過宋景文嚴肅的奏報,清晰地縈繞在賈琮的鼻端。
他記得與黛玉的商議。
“敏妃”鄔思瑤,特許居外,專司火器!
這份旨意,此刻應該正飛馳在通往京郊火器研造院的路上吧?
一絲極其細微的暖意,悄然劃過賈琮冷峻的眼底。
這情緒的波動轉瞬即逝。
賈琮抬眸,目光掃過階下文武,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宋愛卿所言,切中要害!火器,乃國之重器!工坊擴建,勢在必行!”
他略一沉吟,條理清晰地頒下旨意:
“其一,著工部、戶部、兵部三司會商,於京郊擇風水便利、遠離民居之處,圈定新址,規劃擴建京畿火器研造總院!粵海工坊,由粵海鎮守使鄔承德會同鄔思遠,就地選址擴建!所需用地,地方官府務必全力配合,不得推諉!”
“其二,所需錢糧,由戶部優先撥付!林如海!”
“臣在!”林如海出列。
“火器工坊乃軍國命脈,其擴建及物料采購所需銀兩,列為甲等開支!務必足額、及時撥付!若有延誤克扣,嚴懲不貸!”
“臣遵旨!”林如海肅然應道。
“其三,工匠招募!著工部行文天下各布政使司,張貼皇榜!凡精通鐵器鍛造、木工、機括、火藥配製之匠人,無論出身,皆可應募!經考核錄用者,賜予‘匠師’身份,俸祿從優,免除其家徭役!其子弟若有天賦,可入工部附屬學堂,習格物、算學、火器之道!此為國儲才!”
“其四,精鐵物料!命內務府、工部協同,清查各地官礦庫存,優先保障火器工坊所需!同時,放開部分民間精鐵采購限製,由工部統一核定價格、質量,確保來源充足!”
“其五,”
賈琮的目光落在宋景文身上,帶著信任與托付,
“宋愛卿,你執掌工部,又深諳營造格物之道。火器工坊擴建一事,由你總攬督辦!凡遇掣肘,無論涉及何人何衙,皆可持朕欽賜王命旗牌,先斬後奏!”
一連串命令,如同疾風驟雨,精準而果斷,瞬間勾勒出大乾未來火器工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那份對新式武力的重視與投入的決心,讓整個紫宸殿的氣氛都為之一振!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宋景文、林如海、牛繼宗等重臣齊聲領命,聲音洪亮,帶著振奮。
宋景文眼中更是閃爍著被委以重任的光芒。
賈琮微微頷首,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仿佛穿透了重重宮闕,看到了那片即將拔地而起的工坊,看到了那個在圖紙間揮灑熱血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