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沐瑤的心思

字數:6445   加入書籤

A+A-


    澄心堂內,暖陽透過細密的窗紗,在光潔的金磚地上鋪開一片柔和的光斑。
    熏爐裏逸出淡淡的沉水香,氤氳著寧靜安詳的氣息。
    甄沐瑤與姐姐甄沐瀾對坐在臨窗的暖炕上。
    沐瀾的氣色已好了許多,但眉宇間仍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擔憂。
    前些日子她去了趟金陵,如今回來正執著沐瑤的手,絮絮低語著金陵舊宅的近況和甄家旁支的瑣事。
    沐瑤安靜地聽著,偶爾溫言開解幾句,眼神沉靜如水。
    “……家裏那些田莊鋪子,如今也隻剩幾個老成的人在勉力支撐,終究是元氣大傷。”
    沐瀾輕歎一聲,端起手邊的溫潤青瓷茶盞,淺淺啜了一口,
    “好在有太上皇的恩典,老宅得以保全,族中子弟讀書進學也有了依托。隻是苦了你,妹妹,要在這深宮……”
    她的話未說完,便被堂外一陣由遠及近、沉穩而清晰的腳步聲打斷。
    緊接著,是錦書的稟報聲:
    “啟稟姑娘,宮中有旨意到!宣旨中使已至院外!”
    澄心堂內的空氣瞬間凝滯了一瞬。
    甄沐瀾握著茶盞的手指微微一緊,眼中掠過一絲緊張,下意識地看向妹妹。
    然而甄沐瑤臉上卻未見半分驚惶或意外,甚至連一絲漣漪也無。
    她隻是從容地放下手中把玩的一枚羊脂玉連環,姿態優雅地站起身,對姐姐露出一個安撫的淺笑。
    “姐姐不必憂心,是好事。”
    她的聲音平和篤定,仿佛早已預料。
    說話間,一位身著五品內侍服色、麵容肅穆的中年太監已在數名小太監的簇擁下步入澄心堂正廳。
    他手中高捧著一卷明黃雲錦覆蓋的聖旨,目光掃過堂中,落在甄沐瑤身上,帶著宮中特有的審視與恭敬。
    “聖旨到——!甄氏沐瑤接旨——!”
    甄沐瑤神色端凝,步履沉穩地走到堂中,對著聖旨的方向,盈盈拜倒。
    甄沐瀾也連忙在她身後跪下,心口微微起伏。
    內侍展開聖旨,清亮的聲音在寂靜的廳堂內回響: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谘爾甄氏沐瑤,乃故金陵體仁院總裁甄公之女,名門毓秀,淑質貞靜。秉性柔嘉,持躬端謹;承訓名門,夙嫻內則。”
    “太上皇慈諭,特賜婚於睿親王。入府以來,安分守己,克嫻婦道,溫良恭儉,儀範足式。茲皇後懿旨,以金冊金寶,冊封爾為淑妃。賜居承乾宮東配殿。爾其祗勤夙夜,和睦宮闈,上敬中宮,下撫眾庶,用副恩寵。欽此——!”
    “淑妃”!
    這個封號如同溫潤的暖玉,輕輕落在沐瀾心頭,帶著一份意料之中的穩妥與太上皇當初指婚時隱含的期許。
    “淑”者,善也,溫和良善,正是對沐瑤性情最貼切的形容。
    “臣妾甄沐瑤,叩謝陛下、皇後娘娘天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甄沐瑤的聲音清泠而平穩,帶著由衷的感激,雙手高舉,恭敬地接過了那沉甸甸的聖旨和盛放金冊金寶的錦盒。
    陽光落在她沉靜的眉眼上,那份從容與端方,仿佛與生俱來,此刻更顯光輝。
    宣旨太監臉上堆起恭敬的笑意,帶著隨從躬身道賀。
    “恭喜淑妃娘娘!賀喜淑妃娘娘!娘娘福澤深厚,前程無量!”
    甄沐瑤微微頷首,示意掌事宮女打賞。
    待太監們謝恩退下後,她才轉身,親手將仍跪著的姐姐甄沐瀾扶起。
    “姐姐,快起來。”
    她握著沐瀾微涼的手,語氣溫和。
    甄沐瀾看著妹妹手中那象征著尊貴身份的聖旨金冊,眼中是複雜的情緒,有欣慰,有感慨,也有更深的不舍。
    她反握住沐瑤的手,聲音微哽。
    “‘淑妃’……好,這個封號好!正配得上我的妹妹。隻是……這深宮……”
    “姐姐放心,”
    甄沐瑤打斷了姐姐的憂慮,眼神清澈而堅定,
    “陛下仁厚,皇後娘娘賢德,宮中自有規矩方圓。妹妹會謹守本分,安身立命。”
    她頓了頓,語氣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鄭重,
    “況且,妹妹入宮,並非隻為求得一方安穩天地。”
    她鬆開姐姐的手,轉身走向暖炕旁一個放置多寶格的小案幾。
    那上麵,除了一些書籍和雅致的擺件,還放著一個看似普通、卻以暗金線繡著纏枝蓮紋的深藍色錦匣。
    甄沐瑤小心翼翼地捧起錦匣,走到姐姐麵前,輕輕打開。
    裏麵並非珠翠珍寶,而是一疊裝訂整齊、字跡娟秀工整的素色箋紙。
    最上麵一頁,赫然寫著幾個清秀有力的楷書。
    《商稅厘革條陳》。
    “這是……?”甄沐瀾疑惑地看著妹妹。
    “這是妹妹這些時日,結合甄家舊日經營之得失,以及遍覽戶部近年稅賦卷宗、地方呈報後,所思所慮,草擬的一份關於商稅改革的條陳。”
    甄沐瑤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帶著一種沉靜的力量,
    “陛下登基,百廢待興,開源節流、充盈國庫乃當務之急。而商稅一項,名目繁多,征繳混亂,偷漏隱匿者眾,實為一大弊政,亦是國家財源之巨大隱漏。”
    甄沐瑤纖細的手指撫過那疊厚厚的文稿,眼神專注而明亮,仿佛回到了昔日執掌甄家龐大商業脈絡時的精明幹練。
    她沒有展開細述條陳的具體內容。
    那些化繁為簡的稅目、統一的稅率、印花稅票的推行、稽查司的設立以及商譽評級製度,在她心中早已推演了無數遍。
    這並非需要向姐姐解釋的瑣事,而是她準備呈給賈琮的諫言。
    “此策若能得陛下采納,或可稍解國庫之困,亦能使商賈有章可循,吏治稍得清明。”
    她的聲音沉靜而充滿力量,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
    “妹妹不願隻做這深宮中一個安享富貴的‘淑妃’。太上皇保全甄家,陛下予我名分,皆是恩典。但妹妹更想以自己的能力,為陛下分憂,為這新朝略盡綿薄之力。這份商稅條陳,便是妹妹入宮的‘心意’,也是妹妹的立身之本。”
    她將錦匣鄭重地合上,那深藍色的緞麵在透過窗紗的暖陽下泛著內斂的光澤。
    這份“心意”,承載著她對家族榮辱的體悟,對經濟弊政的洞察,以及不甘於隻做花瓶的決心。
    甄沐瀾看著妹妹眼中那份沉靜卻熾熱的火焰,心中翻湧著複雜的情緒。
    欣慰、驕傲,還有一絲隱隱的擔憂。
    她深知妹妹的才華與心誌,但這深宮之路,豈是僅憑才華就能順遂無阻的?
    然而,看著沐瑤此刻堅毅的神情,她知道任何勸阻都是徒勞,也是對她誌向的輕慢。
    “我的瑤兒……”
    沐瀾輕輕歎息一聲,眼中含淚,卻帶著釋然的笑意,
    “你長大了,比姐姐想得更深,看得更遠。甄家女兒,原就不該隻困於閨閣繡樓。這份心意,這份膽識,姐姐……為你驕傲!”
    她上前一步,緊緊握住妹妹捧著錦匣的手,
    “隻是,宮門深似海,萬事……務必謹慎周全。姐姐隻願你平安順遂。”
    “姐姐放心,妹妹省得。”
    甄沐瑤回握姐姐的手,感受到那份無條件的支持,心中暖流湧動。
    隨即,她話鋒一轉,關切地問道。
    “姐姐此番回金陵,勞心勞力。如今諸事已了,姐姐接下來有何打算?是回金陵老宅,還是……”
    甄沐瀾聞言,臉上的憂慮和感慨瞬間被一種看透世情的豁達所取代。
    她鬆開妹妹的手,走到窗邊,望著澄心堂外庭院中幾株遒勁的老樹,陽光將她的身影拉得有些清瘦,卻透著一種卸下重負後的輕鬆。
    “金陵?”
    她輕輕搖頭,唇角勾起一抹淡然而灑脫的笑意,
    “老宅有忠心耿耿的舊仆打理,族中子弟在官學也安頓妥當,太上皇的恩典庇佑著,無需我再日日掛心。那地方……承載了太多往事,繁華落盡,再回去,也不過是徒增傷感罷了。”
    她轉過身,看向甄沐瑤,眼神清澈而平靜,帶著一種曆盡滄桑後的通透。
    “姐姐在京城西城尋了一處清靜雅致的小院,兩進兩出,帶著一個小小的花園。地方不大,但勝在鬧中取靜。我已經讓人收拾妥當了。”
    沐瀾的語氣輕鬆,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往後啊,我就打算在這住下了。這裏離你近些,得空遞個牌子進宮來看看你,說說話。閑來無事,便在院子裏蒔花弄草,讀讀書,聽聽曲兒,或是約上幾位同樣在京中靜養的舊日閨友品茶論畫。日子清閑自在,再不必為那些家族瑣事勞神費力。”
    “這……便是姐姐最想要的日子了。”
    她的笑容裏沒有半分勉強,隻有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安寧。
    經曆了巨變,看透了人情冷暖,甄沐瀾所求的,早已不是昔日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而是一方能安放疲憊心靈的寧靜天地。
    京城這處小院,便是她為自己選擇的歸宿。
    甄沐瑤看著姐姐臉上那發自內心的豁達笑容,心中最後一絲牽掛也放下了。
    姐姐能如此想得開,過得自在,於她而言,便是最大的安慰。
    她走上前,再次握住姐姐的手,這一次,是純粹的喜悅與安心。
    “姐姐能如此想,真是太好了!那小院,定要布置得溫馨舒適。改日妹妹得空,定要去姐姐的新家坐坐。”
    “好,好,隨時歡迎我的淑妃娘娘蒞臨寒舍!”
    甄沐瀾打趣道,眼中滿是慈愛。
    她拍了拍妹妹的手背,目光落在那個深藍色的錦匣上,正色道。
    “好了,姐姐這裏你無需掛念。你的心意,也該送到該送的地方去了。快去吧,莫要耽擱了正事。”
    甄沐瑤會意地點點頭,眼神重新變得沉靜而堅定。
    她揚聲喚道:“錦書!”
    一直侍立在門邊的錦書立刻應聲而入,恭敬行禮。
    “娘娘有何吩咐?”
    甄沐瑤將手中的錦匣遞給她,語氣清晰而沉穩。
    “隨我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