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製作筍幹
字數:2499 加入書籤
山風掠過竹梢時,總愛把鮮嫩的筍尖從泥土裏喚醒。清明前後,一場場春雨過後,竹林裏的春筍便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帶著泥土的芬芳,奏響了春天的序曲。母親說,這時候的筍最是肥美,適合做成筍幹,留存這份春日的饋贈。於是,我們一家開始了製作筍幹的忙碌與欣喜。
清晨,父親扛著鋤頭走進竹林。他目光如炬,在茂密的竹叢中尋找那些身姿挺拔、表皮帶著細密絨毛的春筍。當鋤頭落下,清脆的破土聲響起,春筍被連根拔起,帶著濕潤的泥土,泛著淡淡的青綠。父親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放在竹筐裏,仿佛捧著珍貴的寶物。不一會兒,竹筐就被春筍填滿,沉沉的重量,是大自然沉甸甸的恩賜。
回到家,製作筍幹的第一道工序——去殼,便開始了。我搬來小板凳,坐在院子裏,學著母親的樣子,拿起一根春筍。春筍的外殼堅硬且粗糙,帶著尖銳的邊緣,稍不注意就會劃傷手指。母親耐心地教導我,先從筍的根部入手,用刀劃開一道口子,然後順著紋路,一層一層地將筍殼剝下。在剝殼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春筍的堅韌與倔強,每一層筍殼都緊緊包裹著內裏的筍肉,仿佛在守護著最珍貴的秘密。隨著筍殼的剝落,潔白如玉的筍肉漸漸顯露出來,散發出清新的氣息,那是一種混合著泥土與草木的獨特香味,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
去完殼的春筍,表麵還附著一些泥土和雜質,需要進行仔細的清洗。我將它們放進大木盆裏,打開水龍頭,清澈的水流傾瀉而下,在筍肉上濺起晶瑩的水花。我用手輕輕揉搓著春筍,不放過任何一個縫隙,看著泥水順著水流緩緩流走,筍肉變得愈發潔淨、透亮。陽光灑在木盆裏,水麵波光粼粼,春筍在水中宛如沉睡的玉美人,靜謐而美好。清洗完畢後,我把春筍撈出,瀝幹水分,它們整齊地排列在竹篩上,等待著下一道工序。
接下來是煮熟春筍。母親在灶膛裏燃起熊熊烈火,大鍋裏的水很快就咕嘟咕嘟地沸騰起來。她將春筍小心翼翼地放入鍋中,為了讓春筍受熱均勻,還不時用長筷子輕輕翻動。隨著溫度的升高,鍋中的水逐漸變成淡黃色,春筍在水中慢慢舒展,散發出更加濃鬱的香氣。整個廚房都被這股香氣籠罩,仿佛連空氣都變得香甜起來。煮筍的時間需要嚴格把控,時間太短,筍幹會不夠軟糯;時間太長,又會破壞筍的口感和營養。母親憑借著多年的經驗,準確地掌握著火候和時間。當春筍煮到恰到好處時,她用漏勺將它們撈出,此時的春筍顏色微微泛黃,質地變得柔軟,散發出誘人的光澤。
煮熟的春筍需要進行擠壓,以去除多餘的水分。父親搬來一塊厚重的木板,將春筍整齊地鋪在木板上,然後在上麵壓上一塊大石頭。隨著石頭的重量緩緩施加,春筍裏的水分不斷滲出,在木板上匯聚成一灘淺淺的水窪。擠壓的過程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期間還需要不時地更換木板下的吸水布,以確保水分能夠充分排出。我蹲在一旁,看著春筍在壓力下逐漸變得緊實,仿佛看到它們正在經曆一場蛻變,為成為美味的筍幹而努力。
經過擠壓的春筍,終於迎來了最後一道工序——曬幹。天氣晴朗時,我們將春筍整齊地擺放在竹匾上,放在院子裏陽光最充足的地方。陽光如同金色的絲線,溫柔地撫摸著春筍,將它們一點點曬幹。微風拂過,春筍表麵的水分不斷蒸發,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在陽光的照耀下,春筍的顏色逐漸加深,從淡黃色變成深褐色,質地也變得愈發堅韌。
在曬筍幹的日子裏,我每天都會去查看它們的狀態。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筍幹上時,它們還帶著些許露水,顯得晶瑩剔透;中午,陽光熾熱,筍幹在高溫下快速脫水,表麵變得幹燥;傍晚,夕陽的餘暉為筍幹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它們靜靜地躺在竹匾上,仿佛在訴說著一天的故事。就這樣,經過幾天的晾曬,筍幹終於製作完成。此時的筍幹,已經失去了最初的鮮嫩模樣,變得幹癟、堅硬,但卻蘊含著濃鬱的筍香,仿佛將整個春天的味道都濃縮在了其中。
製作筍幹,這是一個充滿故事和情感的過程。它不僅僅是將新鮮的竹筍變成幹貨,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的堅守與傳承。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總是匆匆忙忙,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去仔細品味食物從自然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然而,製作筍幹卻給了我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能夠放慢腳步,去觸摸、去感受、去品味大自然的饋贈。
首先,我們要選擇那些鮮嫩、粗壯的竹筍。這些竹筍通常生長在山間的竹林裏,需要我們親自去采摘。當我們走進竹林,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來,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寧靜而美好。
采摘回來的竹筍,需要經過一係列的處理才能變成美味的筍幹。在這個過程中,我仿佛能看到時間在竹筍上留下的痕跡,它們從鮮嫩多汁的模樣逐漸變得幹燥、堅硬。每一根筍幹都凝聚著家人的汗水和心血,它們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濃濃的親情,一段溫暖的回憶。
當筍幹終於製作完成時,那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我們可以將這些筍幹保存起來,在以後的日子裏,用它們來烹飪各種美味的菜肴,與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這份來自大自然的禮物。
當筍幹被收進密封罐裏,等待著在未來的日子裏為餐桌增添美味時,我知道,這份來自春天的味道,將會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溫暖著我們的生活,傳承著家的記憶。
喜歡持敬齋隨筆請大家收藏:()持敬齋隨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