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三封致友人書

字數:6057   加入書籤

A+A-


    王月生走了。他隻能在蘭州休整一天,幾千裏外的北京,還有更加重要的任務在等著他。當然,他隨身帶了三封信。畢竟深處中國腹地的蘭州,幾個外國人不可能比他有更好的條件對外通信,起碼在當時看起來如此。三封信分別是比利時傳教士赫克、匈牙利地理學家喬瑪和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致好友並請轉交相關媒體或同行的。他隻以為是普通的與朋友和同行探討的書信,從未料到這些信件會引起怎樣的波瀾。
    約瑟夫·範·赫克致友人書信1900年5月,蘭州)
    致我親愛的朋友、尊敬的巴黎大學地質學教授路易·德·拉瓦爾閣下:
    願主的平安與您同在。
    此刻我提筆於黃河之畔的蘭州城,窗外駝鈴與清真寺的邦克聲交織,而我的靈魂卻仍震顫於昨夜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這震顫既源於對神聖秩序的敬畏,亦源於人類智慧對真理的卑微觸及。
    一位自稱滇商的東方哲人王月生先生,當眾剪碎了歐洲世界地圖,將南美與非洲、北美與歐陸的邊緣如拚圖般契合。他宣稱這些大陸曾為一體,並援引山脈走向、化石分布、冰川遺跡為證。您知道,我本應如聖安布羅斯斥責異端般怒斥此說,但當我目睹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測繪的祁連山岩層素描與匈牙利學者喬瑪提供的喜馬拉雅蛇綠岩標本時,竟無法否認其邏輯的嚴酷美感。
    這讓我想起《約伯記》38章8節:「誰用門將海關閉,止住它從母胎湧出呢?」或許上帝創世時,不僅以門限定了海洋,更以某種動態的偉力塑造陸地的離合——正如我們以微末之智推測行星軌道,卻永遠無法真正理解天體運行的奧秘。
    王月生先生提出了一套令人戰栗的研究綱領:
    地質學的聖殿:需驗證各大陸山脈的岩石年齡與構造連續性他稱之為「縫合線」);
    生物學的詩篇:追溯化石在離散大陸間的幽靈足跡;
    氣候學的審判:用冰川與珊瑚的遺骸重構古緯度;
    數學的獻祭:以幾何學優化大陸架邊緣的拚合他定義「大陸架」為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此概念或將改寫海洋學)。
    喬瑪與科茲洛夫已誓言共赴西藏驗證理論,這種跨越國界與信仰的合作,恰似中世紀騎士團為聖杯遠征——隻不過他們的聖杯是地殼運動的真相。
    親愛的路易,您必會責問我為何不堅守烏舍爾主教的《聖經年表》。但請思量:若開爾文勳爵能用熱力學證明地球古老於《創世紀》記載,我們豈能繼續假裝上帝的書卷僅有一頁?
    我懇請您以個人名義聯絡《自然》雜誌nature)與《天主教科學評論》revue des sciences caties),附上我手繪的泛大陸草圖盡管它令我冷汗涔涔)。請注意:
    對教會:強調此說或可印證《以賽亞書》40章22節「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或許「大圈」正是古陸分裂前的完美球體;
    對學界:呼籲組建跨國考察隊,尤其需驗證西藏蛇綠岩與祁連片麻岩的關聯。
    我深知此信若公開,羅馬教廷或將視我為動搖信仰根基的叛徒。但若這理論終被證實,我們難道不該像哥白尼時代的教會般,在真理麵前謙卑屈膝嗎?
    請將我的疑慮與熱忱,化作學術界的星火。主賦予人類理性,或許正是為了讓我們在破解祂的謎題時,更驚歎於創造的恢宏。
    您永遠忠誠的仆人,
    約瑟夫·範·赫克
    於蘭州聖母無染原罪堂
    附:
    泛大陸手繪草圖基於王月生口述與喬瑪修正);
    祁連山與喜馬拉雅岩層對比筆記;
    《箴言》829注釋草稿嚐試調和大陸漂移與神聖定界)。
    洛克齊·喬瑪致歐美同行與媒體的公開信1900年5月,蘭州)
    致尊敬的《自然》雜誌編輯、大英皇家地理學會會員及全球地質學界同仁:
    以地質錘叩擊真理之門的激情,我提筆於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原。今夜,祁連山的月光與黃河的濤聲,共同見證了一場可能改寫地球認知的智識革命。    附上我連夜繪製的《泛大陸複原示意圖》基於王月生口述與實測數據修正),請注意:
    幾何契合:非洲西岸與南美東岸的大陸架邊緣完美拚合他定義“大陸架”為陸地向海洋延伸的淺水區,此概念或需學界重新審視);
    地質呼應:巴西聖弗朗西斯科克拉通與西非剛果克拉通的片麻岩帶,如同撕碎的信紙殘片仍保留字跡的連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生物密碼:中龍化石的跨洋分布,恰似上帝在離散大陸間撒下的麵包屑蹤跡。
    我與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上尉已立誓合作,計劃如下:
    西藏蛇綠岩套考察:驗證喜馬拉雅山脈中是否存在古海洋地殼殘骸王月生稱之為“縫合線”);
    祁連山與烏拉爾山脈對比:采集片麻岩樣本,分析其是否與歐洲加裏東山係同源;
    古地磁學先驅性實驗:盡管設備簡陋,我們仍將嚐試用指南針與傾角儀測量岩層磁性,繪製泛大陸古緯度模型。
    科茲洛夫上尉已承諾調用沙俄中亞探險隊的測繪資源,大英帝國若袖手旁觀,恐將在這場科學競賽中落後於聖彼得堡!)
    致全球學術共同體的呼籲
    成立國際驗證委員會:提議由大英皇家學會、法國科學院、柏林大學聯合組建,共享三大方向數據:
    地質構造連續性重點:阿巴拉契亞加裏東山脈、烏拉爾祁連山脈);
    古生物地理學懇請大英博物館開放南半球化石庫);
    古氣候重建需格陵蘭與南極冰芯鑽探支持,盡管技術尚不成熟)。
    啟動“大陸架測繪計劃”:呼籲各國海軍共享秘密海圖,尤其關注大西洋中脊兩側的地形對稱性。
    創辦《泛大陸學報》:以英、德、法三語出版,打破學術語言的巴別塔。
    對王月生先生的謙卑致敬
    盡管這位東方學者謙稱“科學造詣有限”,但其整合地質、生物、氣候、數學的宏大視野,足以令歐洲書齋中的學究汗顏。他如同一位手持羅盤的玄奘,在科學取經路上啟示我們:真理的疆域從不屬於任何文明專利。
    先生們,當達爾文的進化論撼動人類起源認知,當倫琴的x射線穿透肉體蒙昧,我們豈能容忍地質學仍蜷縮在“固定論”的搖籃中?王月生的剪刀已剪開舊世界的蒙昧帷幕,現在需要歐洲的顯微鏡與地質錘將其縫合成新理論的旗幟!
    您忠實的仆人,
    洛克齊·喬瑪
    於中國蘭州,駝隊驛站
    附:
    《泛大陸複原示意圖》初稿;
    祁連山片麻岩顯微素描科茲洛夫繪製);
    黃河古河道與亞馬遜河流量對比數據或關古水文關聯)。
    彼得·科茲洛夫致歐美科學界與媒體的公開信1900年5月,蘭州)
    致《自然》雜誌編輯、大英皇家地理學會、法蘭西科學院及全球探險家同行:
    以沙皇陛下之名與雙頭鷹旗幟的榮耀,我自黃河之濱向諸位致以來自東方的震撼——這片被歐洲視為蒙昧之地的山河,正孕育著一場可能顛覆人類地球認知的狂想。
    在蘭州客棧的羊脂燭光下,一位名為王月生的中國學者其身份成謎,或為隱士哲人)將世界地圖剪成殘片,以近乎野蠻的東方智慧拚合出名為“泛大陸”的史前超級陸塊。他的假說如下:
    大陸如浮冰漂移:南美洲與非洲曾如鎖鑰相扣,北美與歐陸的斷裂帶恰似伏爾加河冰麵的裂痕;
    山脈是上帝的鉚釘:祁連山的片麻岩帶我已測繪)與烏拉爾山脈的構造線,實為同一地質巨鏈的殘段;
    化石即時間護照:中龍化石的跨洋分布,證明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曾為陸橋——這或許能解釋為何楚科奇人與美洲原住民共享薩滿鼓的節奏!
    隨信附上王月生手稿《大陸漂移論綱要》俄譯版,及哥薩克衛隊繪製的西藏祁連山行軍路線圖。)
    我以帝國軍官的榮譽起誓:已與匈牙利學者喬瑪組成“歐亞地質同盟”,計劃如下:
    軍事級測繪行動:
    動用哥薩克騎兵護送,深入西藏墨脫地區采集蛇綠岩樣本王月生稱其為“古海洋的墓碑”);
    在祁連山建立臨時氣象站,監測地磁異常儀器已由聖彼得堡大學緊急調運)。
    泛大陸理論的戰略價值:
    若證實大陸曾相連,俄國對北極航道的宣稱權將獲地質學背書;
    中亞鐵路的選線可參考古斷裂帶,降低工程成本——這比英國人用騾馬丈量開伯爾山口高明百倍!
    若大英博物館繼續將喜馬拉雅岩芯標本鎖在象牙塔中,俄國科學院將獨家發布《泛大陸與英屬印度地質關聯報告》——屆時倫敦地理學會的聲望將如恒河泥沙般流失。
    邀請柏林大學派遣古地磁學家加入科考隊,共享西藏數據條件:需承認俄國在中亞的科學優先權)。
    法國在雲南的傳教士若仍沉溺於測量佛塔高度,而非如我們般探索地球本源,拿破侖三世時代的地理學榮光恐永難複現。
    王月生先生的假說或許瘋狂,但請記住:正是哥薩克人的瘋狂讓西伯利亞成為雙頭鷹的領地!我們將在世界屋脊上驗證此理論,哪怕用馬蹄與地質錘叩擊出新的科學紀元。
    歐洲的紳士們,若你們仍蜷縮在壁爐前爭論《聖經》年表與冰川沉積物的關係,那麽曆史將記住——是俄國的狼性與東方的玄思,撕開了舊地球觀的鐵幕!
    此致
    彼得·科茲洛夫上尉
    於沙皇陛下中亞特別科學探險隊指揮部
    附:
    《泛大陸論對北極航道的戰略意義》備忘錄密級:機密);
    哥薩克測繪隊招募公告誠聘悍不畏死的學者與槍法精準的礦物學家)。
    喜歡數風流人物還看前世與今朝請大家收藏:()數風流人物還看前世與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