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古董拍賣會的驚天調包案(三)

字數:3744   加入書籤

A+A-


    那天下午,程望拖著疲憊的身軀,從拍賣會場的調查現場回到分局。手中那份厚厚的會議紀要和物證目錄,仿佛有千斤重。剛在辦公桌前落座,還沒來得及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衣兜裏的手機便“嗡嗡”地響了起來。
    他掏出手機,屏幕上閃爍著物證鑒定中心主任宋韜的名字。程望微微皺眉,心中湧起一絲預感,這通電話或許會帶來案件的關鍵突破。他迅速劃開接聽鍵,將手機貼在耳邊,“喂,宋主任,怎麽了?”
    “程隊,有個重大發現,你得盡快來看看。”宋韜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語速比平時快了許多,“就那尊調包的‘宋代定窯白釉孩兒枕’,我們做了超詳細的材質分析,情況遠比想象的複雜,根本不是簡單的贗品問題。”
    “哦?具體說說。”程望立刻坐直了身子,眼神中透露出專注與警覺。
    “初步判斷,這孩兒枕的年代確實是宋代,但經過與三年前市博物館內部清點數據中同類定窯器編號的仔細比對,我們發現它的造型、燒製溫度曲線、胎體密度以及內部氣孔分布等關鍵指標,和記錄中的真品全都對不上。”宋韜解釋道,“簡單來講,這尊所謂的‘調包品’,壓根就不是市博原本的那尊藏品。”
    “什麽?那原來的真品呢?”程望的眉頭緊緊擰在一起,語氣中滿是疑惑與焦急。
    “目前真品下落不明。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是另一件宋代同類器物,但在我們館藏記錄裏,找不到與之對應的任何一件。”宋韜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路,“還有個重要線索,這假‘孩兒枕’的底部釉麵,有兩道極其細微、幾乎難以察覺的劃痕。在顯微鏡下觀察,疑似某種藏印。”
    “我馬上過來。”程望當機立斷,掛斷電話後,迅速扯起外套,腳步匆匆地朝物證室走去。
    在鑒定中心二樓,宋韜正戴著放大護目鏡,俯身指著那尊“孩兒枕”的底部。燈光柔和地打在釉麵上,反射出一層溫潤的光澤,乍一看,這尊孩兒枕完好無缺,毫無破綻。
    “程隊,你看這裏。”宋韜見程望進來,直起身子,拿起顯微探頭,連接到旁邊的電腦屏幕上,將畫麵放大。“這是我們用xrfx射線熒光)分析器做的殘留元素譜圖。你瞧,劃痕部分檢測出了微量的銻和鉛,這是古代特定金屬筆的成分,很可能是早期文物走私團夥用來做私密標記的手段。”
    “誰能讀懂這些劃痕呢?”程望湊近屏幕,仔細端詳著那模糊的痕跡。
    “我們請了博物館內保的前主任——老林。他之前參與過多次文物走私案件的調查,對走私圈內部的一些代號比較熟悉。”宋韜邊說邊翻開一頁記錄,“這串劃痕大致可以解讀為‘五—東—六’。‘五’可能代表文物流轉通道編號,‘東’表示方向,‘六’則是內部定級編號。”
    “也就是說,這東西來自一個文物流轉的黑市通道。”程望臉色一沉,冷冷說道,“甚至有可能不是近期才被調包,而是早就被暗中調包,潛伏進來的。”
    宋韜讚同地點點頭:“很有可能是這樣。而且,這件替代品本身也價值不菲。”
    “他們拿走了真品,卻放回一個相近真品——為什麽?”程望喃喃自語,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這絕不是普通盜竊,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博弈。他們這麽做,就是想讓人以為丟的隻是幾百萬的財物,而實際上,我們失去的是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宋韜表情嚴肅地分析道。
    程望沉思片刻,隨即轉身,迅速撥通電話:“小鄭,讓技術組查拍賣會入場前七天內所有進場物資的搬運軌跡,重點排查是否有人在文物進場倉庫動過手腳。”
    他放下電話,回頭看向宋韜:“我們這次,麵對的恐怕不隻是普通盜賊,很可能是職業文物走私者。”
    與此同時,刑偵三組的曹斌也匆匆趕來,帶來了新線索。
    “程隊,我們在會場外圍調取的監控中有重大發現。”曹斌推了推眼鏡,神情專注。“在拍賣會前夜,有一輛未備案的搬運車進入貨運通道,名義上是補充展品資料。但調取的貨品簽收表顯示,那批所謂的‘資料’根本沒有進入主展區。”
    “哦?繼續說。”程望的眼神瞬間銳利起來。
    “更詭異的是,司機在進入貨運區後消失了二十分鍾。再次出現時,貨箱已經空了。”曹斌頓了頓,接著說道,“我們查看了現場攝像頭,在卸貨區愣是沒找到他的人影,這說明對方熟知監控死角。”
    程望接過曹斌遞來的監控截圖,一張一張地仔細翻閱。忽然,他的手指停在了一張截圖上。
    “這個人。”程望指著一個穿著深藍製服、戴著工帽的男子,“他兩次出現在畫麵中,左手腕上的表在前後位置不同——第一次戴在外側,第二次戴在內側。”
    曹斌立刻反應過來:“是兩個人裝扮成一個人,互換進出貨物通道?”
    “是。”程望低聲確認,“這是高度擬態偽裝。看來這批人事前踩點非常充分,對整個流程了如指掌。”
    “他們不是臨時起意。”曹斌補充道,“從這些跡象來看,更像是為這場拍賣準備了半年以上。”
    程望的眼神愈發深沉:“從調包、偽造資料、混入運輸通道,再到留下替代真品,這是一個完整的高級文物盜竊鏈條,類似我們之前在南方破獲的‘蛇環案’。”
    曹斌點點頭:“但這次他們的掩飾更高明,沒有暴力,也沒有明顯的交易痕跡,很難察覺。”
    “去查那輛車的車架號和進出通道刷卡記錄,調出拍賣會的物資入庫數據庫。”程望看了眼表,語氣堅定,“我今晚不回家,一定要徹底把這個倉庫數據清空篩查,必須從入庫節點找到缺口。”
    淩晨一點半,會議室裏燈光昏黃。程望和曹斌坐在桌前,桌上攤著厚厚一摞數據表格和貨運簽收單。牆上的白板上,用紅色馬克筆寫著五個大字——“缺口在哪?”
    “這是一場內外勾結的盜竊。”程望手指輕輕敲打著表格,神情凝重,“有人在拍賣公司內部作梗,為這些人提供掩護。”
    “我們接下來要查的,是誰在文物入庫環節簽字通過。”他頓了頓,目光堅定,“還有誰掌握替換路線和時間窗口。”
    曹斌思索片刻,冷靜地說:“你覺得……會不會是那位策展副總監秦芮?她在整個拍賣籌備過程中接觸文物的機會最多。”
    程望目光一凝,陷入沉思:“她確實接觸最多,但她太顯眼了。如果我是主謀,很可能會用她做替罪羊。”
    “那真正負責調包的,可能另有其人,利用她的身份調走真品,再放回一個同樣珍貴但不易被識破的替代品。”曹斌分析道。
    程望點頭表示讚同:“有道理。不過,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我們不能打草驚蛇。明天先側麵了解一下她的情況,再找個合適的時機約談她。”
    夜色深沉,萬籟俱寂。程望獨自坐在燈下,望著滿桌的案卷,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這絕非一次普通的盜竊案。
    這是一場布局精密的調包行動,在那光鮮亮麗的拍賣盛事背後,隱藏著的是一個將文化價值當作交易籌碼的黑暗市場。而他,必須全力以赴,揭開真相,將這些犯罪分子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