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夜行之刃(六)

字數:3888   加入書籤

A+A-


    北城檢察院受理案件的那天,正值六月初。雨終於停了,可空氣中仍彌漫著揮之不去的潮濕氣息,仿佛整個城市都被浸泡在無盡的陰霾之中。辦案組的辦公室裏,卷宗文件被雨水濕過的邊角,已微微泛起波紋,恰似他們此刻複雜而凝重的心情。
    辦案人員正將李德興的材料進行第四次歸檔裝訂。從立案依據、嫌疑人構成,到現場物證、視頻證據,再到心理畫像,每一頁紙張都承載著無數個日夜的艱辛調查。他們仔細地整理、核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仿佛要將這個案件像一枚釘子,穩穩地釘死在現實之中,讓真相無處遁形。
    林喆靜靜地站在檔案櫃前,手中翻著案卷的最後一頁——那是一張略顯模糊的名單,七個名字,後麵分別備注著確認死亡、失蹤未歸、尚未定位、疑似目標等分類。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低聲說道“我們找到的……可能還不是全部。”
    程望沒有作聲,隻是靜靜地站在會議桌邊,手指不自覺地一點點摩挲著桌沿的劃痕。他的目光有些凝重,似乎在沉思著什麽。這份名單,是技術組通過李德興殘留賬戶、社交平台互動記錄、文件指涉與視頻中模糊呼喚得出的一份“潛在受害人”清單。除了林佳、趙琳外,另有五人。她們的狀態各異,有的在小城市重新上線,但卻拒絕接受警方聯係,仿佛仍被某種恐懼籠罩著;有的號碼停用、社交中斷,最後定位顯示於外省,如同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有可能,他曾在別的城市控製過她們。”林喆打破了沉默,語氣中帶著一絲猜測,“但她們都沒有報警。”
    “他沒打她們。”程望冷冷地說道,聲音中透著一股寒意,“他是用‘生活規則’製服她們——洗漱時間、飲食節律、語言詞匯。她們在恐懼中,被迫適應,然後逐漸以為那是生活的常態。這是一種比暴力更可怕的控製,讓受害者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自我。”
    林喆沉默半晌,微微皺眉,問“那我們要不要派人繼續找那幾個還沒確認的?”
    “聯係家屬、戶籍所在地、曾就診醫院、工作單位。”程望低聲說道,語氣堅定而沉穩,“隻要她們還活著,就有可能願意說出當年的事。哪怕隻有一絲希望,我們也不能放棄。”
    “要是她們說不出來呢?”林喆追問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
    “那我們也要記錄。每一個細節,每一條線索,都可能是解開謎團的關鍵。”程望的目光堅定,仿佛在給自己也給林喆打氣。
    中午,程望單獨見了林佳的母親。這位中年婦女在案件落幕後,表現得極為沉靜,然而,她的沉靜之下,卻隱藏著深深的悲痛,仿佛一夜之間老了十歲。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說的哀傷,整個人顯得格外憔悴。
    她沒有多問法律流程,隻是默默地遞給程望一張照片——那是林佳十四歲時的畢業照。照片中的林佳,笑容燦爛,眼神清澈,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我一直不敢相信她會出事。”女人輕聲說道,聲音有些顫抖,仿佛在努力壓抑著內心的痛苦,“她小時候膽子很小,不敢一個人坐公交、不敢關燈睡覺。我以為她大學畢業後會長大,變得勇敢。結果她跟我說,她找到了‘一種平靜’。”
    程望靜靜地聽著,沒有插話,他能感受到這位母親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現在我才知道,那種‘平靜’,是她絕望得不敢掙紮了。”女人的眼眶紅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但她強忍著不讓淚水落下,“我不想讓她死得像個秘密。她應該被這個世界看見,她的遭遇不能被忽視。”
    程望重重地點點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她,說道“不會的。我們一定會讓真相大白,讓她得到應有的正義。”
    ……
    與此同時,案件的司法進程正式啟動。李德興被以“涉嫌非法拘禁、故意傷害致死、強製猥褻、尋釁滋事”等多項罪名提起公訴,並被列為“高危心理控製型犯罪行為典型案例”移送上級研究機構歸檔。
    市局心理分析中心也對李德興進行了更深入的畫像剖析
    ? 犯罪類型控製型心理壓製施暴者(非衝動型);
    ? 犯罪動機建立權力場域,實施情緒操控,通過施加秩序性規訓獲得滿足;
    ? 作案手段以“幫助、輔導”為名義建立初步關係,逐步限製對方生活自由,以情緒引導、行為規範實施控製,視個體為“項目”而非生命;
    ? 心理特征自戀、自我賦權感強,習慣性去人性化對待他人,對道德倫理認知邊界模糊但邏輯嚴密。
    顧湛在研判材料後留下了一段注解“李德興的最大危險,不在於他的暴力程度,而在於他對‘秩序’的執念本身。他以邏輯的名義實施壓迫,以‘正常化’為口號實施消滅個體差異的規訓。在他眼中,人必須服從某種模式;而不服從的,就應被糾正、約束、清除。這種扭曲的觀念,讓他成為了一個隱藏在黑暗中的惡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法院方麵對該案給予了高度關注,因其涉及“精神控製”“人格操縱”等當前法學尚未完全確立邊界的問題。是否構成“非物理性非法拘禁”?“控製型精神暴力”是否具有獨立量刑空間?這些都將成為未來庭審過程的重要議題。案件的複雜性,不僅在於法律條文的適用,更在於社會對“控製”與“同意”的邊界認知。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刑事案件,更是對社會倫理和法律邊界的一次深刻挑戰。
    ……
    那晚,程望回到值班宿舍,準備整理卷宗。他輕輕打開隨案日誌,翻到案卷編號x  5421最末一頁,那是林佳死亡時間後的最後兩小時筆錄記錄。他一頁頁地翻著,眼神專注,突然,一條筆記吸引了他的注意——當晚1101novel.com送院記錄中,有一名路人曾在林佳倒地後試圖幫她撥打急救電話,留下了聯係方式。
    他微微皺眉,心中湧起一絲希望。他拿起電話,手指有些緊張地撥通了那個號碼。電話那頭傳來嘟嘟的聲音,每一聲都仿佛敲在他的心上。終於,一個四十歲出頭的男子接了電話。
    “你是那天晚上……那個女孩倒下時,陪她的人?”程望盡量讓自己的語氣保持平靜,但還是難掩心中的急切。
    “是我。”男子語氣有些遲疑,似乎對那晚的經曆仍心有餘悸,“她……她喊了什麽,我沒聽清。她很虛弱,聲音很小。”
    “你還記得她說什麽了嗎?”程望追問道,身體不自覺地前傾,仿佛這樣就能更清楚地聽到電話那頭的聲音。
    “她反複說‘不能回去。’還有……‘他會來找我。’”男子回憶著,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安。
    程望握著電話,久久沒有說話。那一刻,他仿佛能看到林佳當時絕望而恐懼的眼神。他知道,林佳不是在逃離,而是在向這個世界宣判——那種看不見的牢籠,比死亡還要真實,它緊緊地束縛著受害者的身心,讓她們無法掙脫。
    ……
    案卷最終匯總、存檔。那張名單上的七人,其中三人確認受害,兩人確認下落,另有兩人音訊全無。但對於程望來說,這個案子不會因為審判而結束。它隻會轉變成一種持續的警惕——在城市的陰影下,有太多聲音被誤解、被忽略,甚至被主動回避。而正是這種“沉默的暴力”,構成了李德興這樣的人的溫床。不是所有殺人犯都拿刀,有些人隻說話,有些人隻改變你生活的節律,卻能奪走你整個人生。這座城市,需要更多的人去傾聽那些被壓抑的聲音,去打破那無形的牢籠,讓陽光照進每一個黑暗的角落。
    喜歡刑偵檔案破案先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刑偵檔案破案先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