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連環十二記(三)
字數:4133 加入書籤
時間走進了中午,陽光刺眼而無溫,江州市刑偵總隊臨時專案組會議室內,氣氛卻如夜晚般壓抑。
程望站在白板前,目光沉靜。他的手指點著那行已經寫上的案名【連環十二記】。
“編號‘1’,不是隨機標記,而是儀式性的起點。”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座每個人。
“凶手留下這張紙板編號,表明他會按順序殺下去——這是一場設計精密的連環案。”
“我們不能像以往那樣單點突破,要學會逆著他的邏輯追上去。”
程望右手拿起白板筆,刷刷刷寫下三行:
一:編號與順序
二:目標選擇邏輯
三:時間節奏與預判
“先說第一點,編號順序。”他用力在“1”上畫了一個圈,“編號是阿拉伯數字‘1’,書寫高度標準,對比字體數據庫推測——凶手使用專用直尺或輔助板,帶有職業習慣或儀式慣性。”
“而且紙張沒有隨機置放,是正對屍體胸口下緣處,以頭部為參照中軸。”
“這是給我們的提示——不是報複性殺人,不是情緒爆發,而是信息發布。”
“我們在跟一個把殺人當信息傳播的人周旋。”
眾人神色緊繃,有人咽了口唾沫。
“第二點,目標選擇邏輯。”程望將受害人屍檢報告翻開投影,“男性,無明顯社會身份記錄,無指紋建檔,也無社保記錄。極有可能是邊緣人群,流動工人或短期租住者。”
“他不認識這個人。”程望說,“但他‘選中’了這個人。”
“這是關鍵。”他在白板上寫下一個詞:
“象征性投射”
“凶手認為這個人‘該死’,但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麽具體行為,而是因為他在凶手認知中,象征了一類人。”
“這意味著,受害人不是單獨目標,而是某個‘象征群體’的代表。”
程望掃視眾人:“這很危險。他不是報仇,而是‘懲罰’,他為自己扮演了‘神的審判’。”
“這種人,殺人邏輯一旦構建,就極難中斷。”
“所以必須靠我們提前讀出他的節奏。”
此時,心理側寫員蘇槐站起身,帶來一份初步行為特征建模分析。
她穿著黑色毛衣,氣質內斂:“從文字風格和行為節奏判斷,凶手人格特征表現為:中重度強迫性人格伴隨反社會傾向,計劃性極強,擁有固定認知框架。”
“他可能經曆過係統性創傷——比如極端宗教式教育、幼年家庭暴力、孤立環境培養等——並將自我認知建立在極端的‘秩序感’之上。”
“這種人,在成年後常以兩種形式釋放壓抑:一是完全隱匿,二是構建‘替代邏輯’維係穩定。”
“而一旦替代邏輯被打破,比如遭遇重大生活轉折、孤立、刺激後爆發,他會試圖以暴力‘重建秩序’。”
“‘連環十二記’,在他的世界觀裏,就是建立‘秩序’的方式。”
程望看著白板,低聲重複:“十二……不是隨機數字。”
蘇槐點頭:“十二這個數字具明顯象征性。西方文化中代表神聖秩序,如十二門徒、十二星座;東方亦有十二地支、十二律呂。”
“他很可能將自己的行為等同於‘神之裁決’——以十二次殺戮為儀式完成。”
“每一記可能對應一個‘象征’。第一記是‘光’。”
程望回憶信件內容:“‘一如太陽東升’。”
“他認為第一個受害人,是黑暗中的第一道光。”程望低聲,“這光照在什麽人身上,他就‘審判’什麽人。”
“繼續分析信件結構。”他翻開打印件,指著最後一句話:
“每一道光,都是審判的一記。”
“這暗示接下來每一個受害人都將配套一個‘象征’。”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凶手動手之前,破解他的象征序列。”
周焱這時插話:“時間呢?他什麽時候會動第二次手?”
程望迅速切入第三點:“時間節奏與預判。”
他用筆在白板下方畫出一個時間軸:
06月20日夜,第一記發生
06月21日淩晨,郵件發出,信件落入媒體
06月22日……?
“這人追求‘秩序’,更可能遵循對稱節奏。”
“如果把‘1’當起點,我們可以用兩種模型嚐試推演。”
他在白板上畫出兩種線性推算:
? 固定節奏:每隔x小時殺一人
? 仿天象模型:對應‘十二時辰’或‘十二天象’,每日一記
“我更傾向後者。”程望緩緩道,“因為‘太陽東升’,是日出意象;若以此為暗喻,他可能按‘太陽運行’節奏安排整個案件。”
“第一記為黎明,第二記……可能是中午——象征‘正午之光’。”
“如果他真按這個節奏,我們今晚就會接到第二封郵件。”
“而屍體可能明天淩晨被發現。”
周焱問:“所以我們現在能做什麽?”
程望走到桌前,打開地圖。
“從受害人發現地點來看,距離城區東南邊緣——是‘日出方’。”
他將城市地圖用紅筆圈出第一案發區域,繼續補充:“如果他按方位選點——第二記可能在城市西區或北區,象征正午或日落之光。”
“我們按象征+時間雙重維度布控。”
他迅速安排:
? 網警與情報科協作,實時監控市內郵件網點,特別是匿名發送行為;
? 刑偵支隊分頭走訪城北城西易被忽略邊緣區域,包括廢棄廠房、空置小區、老舊出租屋;
? 技術科在全市布控基站移動軌跡模型,追蹤可疑人活動路徑交集;
? 宣傳部門控製媒體發布節奏,防止恐慌擴散,同時引誘凶手進一步行為暴露;
? 蘇槐聯動心理專家團隊,基於“象征邏輯”與“時間模式”,推演第三記潛在象征指向,提前製定應對。
所有人忙碌起來。
程望仍站在白板前,最後一次低聲說道:
“他是按光的路徑殺人。”
“那我們,就要比他更早看見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