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燕國請降

字數:3878   加入書籤

A+A-


    楊縣縣衙的外牆被攻破,鄭遇仍不見慌亂,鎮定地指揮眾人列陣,各就各位。
    在府中作戰,能最大程度彌補雙方的差距。
    殺一個不虧,殺一雙算賺了。
    不過在晉軍視死如歸的眼神中,燕軍突然如潮水般退去,很快就消失在了晉軍的視野裏。
    鄭遇猜到是王凝之做了什麽,緊繃多日的弦終於鬆了,險些一個踉蹌摔倒在地,索性不顧形象地坐到地上。
    晉軍士卒也橫七豎八地倒了一地,雖然死不足為懼,但生還是值得高興的,隻是劫後餘生,讓大家想哭多過想笑。
    四萬多晉軍,在這二十多天的血戰裏陣亡大半,幾乎沒有什麽傷員,因為得不到救治,受了傷的晉軍士卒往往會選擇和對手同歸於盡。
    但他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甚至是對燕國決定性的一場勝利。
    慕容垂下令撤軍的時候,沒有人反對,所有人和他一樣,明白再打下去沒有意義了。
    就算將城中的晉軍全部殺死,那又能如何呢?
    慕容垂從不是那種瘋狂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經失敗的時候,便坦然接受了這一切。
    慕容家的榮耀難以再現,鮮卑族的輝煌終成泡影。
    燕軍回到了平陽,這裏是他們意圖複興的起點,他們曾兼並河東,占領並州和漠南,但最終還是在這場三方角力中,成為了第一個出局者。
    返回之前,慕容垂便派慕容令北上,向王凝之請降,這些年死的人已經夠多了,眼下希望徹底斷絕,就不要再多增傷亡了。
    待慕容令趕到介休的時候,王凝之已經成功破城。
    小城沒有多少守軍,就算有心抵抗,也是徒勞。
    看到慕容令過來,王凝之並不意外,但還是有一種塵埃落定的喜悅。
    慕容令轉達了父親的意思,表示他們會開城投降,希望王凝之能夠停止進攻。
    王凝之愉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說道:“我對令尊向來敬重,昔日也曾並肩作戰,隻是現實如此,不得不刀兵相向,如今你們願意歸順我朝,實乃天下之幸。”
    慕容令垂首道:“王公大度,我們父子感激不盡。”
    王凝之笑道:“客套話就不說了,你先隨我前往晉陽,我們解決了太原的問題,再南下平陽,見你父親。”
    慕容令拱手稱是,心中對王凝之的評價又高了一分。
    這個人居然能忍住不南下,去接受一國之君的開城投降,而是依舊按自己的節奏,先將平陽以外的領土攥到手裏。
    王凝之率軍北上,來到晉陽城外,慕容令策馬出陣,上前喊話,表示平陽已經投降,讓慕容楷放棄抵抗。
    慕容楷沒怎麽猶豫,便選擇了打開城門,出城向王凝之請罪。
    他的兄弟慕容紹為王凝之效力多年,頗受信任,再加上明眼人都知道燕國大勢已去,國君都投降了,他還折騰個什麽勁。
    王凝之拉起他,笑道:“常聽阿紹提起你,以後你們兄弟又可以在一起了。”
    慕容楷再次表示了感謝,並表示願意去勸降其他郡縣。
    王凝之笑著點點頭,讓他和慕容令同去,自己就在晉陽等他們的好消息。
    數日之後,太原境內的縣城盡數歸降,北邊的新興郡各縣也一一歸順。
    唯一的意外發生在雁門,被王凝之去信嗬斥的劉牢之,馬不停蹄地奔襲雁門郡,連下數城,但凡阻止他南下的,都被他無情剿滅。
    好在慕容楷和慕容令及時趕到,這才阻止了劉牢之的殺戮行為。
    雁門的各個縣城都沒有多少守軍,在劉牢之的五萬大軍麵前,根本不堪一擊,簡直是單方麵的屠殺。
    得知王凝之就在晉陽,劉牢之趕緊率軍南下,以最快的速度來到王凝之麵前請罪。
    看著這個忠心耿耿,腦子裏卻總是缺點什麽的愛將,王凝之也很無奈,板著臉教訓道:“跟你說了多少遍了,要考慮大局,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你怎麽就是記不住,非要去搶那個沒人要的盛樂城呢?”
    劉牢之俯身解釋道:“我想著我的任務是拿下漠南,這才一時糊塗。”
    “什麽漠南,”王凝之都被他氣笑了,“我們三路出兵的目的,是為了滅燕,你怎麽腦子裏就隻有自己那點事。”
    劉牢之見他生氣了,不敢再爭,低頭認罪。
    王凝之歎了口氣,“起來吧,這事也不能全怪你,是我沒交代清楚,也沒想到燕人會主動放棄平城,如果讓你經略雁門,就不會出這種岔子了。”
    劉牢之起身,老老實實站到一邊,低聲道:“我險些讓王公遇險,理應受罰。”
    “好了,別在我這裝可憐,”王凝之笑道:“有功有過,不賞也不罰,你先率軍隨我南下,接受平陽的投降,然後就給我滾回草原去。”
    劉牢之見他不生氣了,忙笑著答應下來。
    幾日之後,北方平定,王凝之讓慕容令和慕容楷率先返回平陽,安排開城投降的事,又去信謝玄,讓他率軍北上,到平陽接收出城投降的戰俘。
    王凝之則帶著大軍南下,先去了楊縣。
    燕軍離開後,鄭遇沒得到新的指令,仍率軍駐守在這片廢墟之中,帶著剩下的將士清理戰場,收攏陣亡戰友的遺骸。
    王凝之的大軍趕到時,大家都停下了手裏的活,雖然那場大戰已經過去多日,但麵對著整理出來的一具具遺體,他們仍無法大聲為勝利歡呼。
    鄭遇領著眾人來到城外的空地上,列陣迎接王凝之。
    王凝之翻身下馬,在眾人的注視中來到陣前,拍了拍鄭遇的肩膀,大聲道:“燕國已經投降,諸位死戰不退,乃是首功。”
    眾人難以置信地互相看了看。
    鄭遇躬身道:“楊縣城池被破,將士死傷過半,實在不敢居功,若不是燕軍主動撤離,恐怕……”
    王凝之拉起他,製止了他的話,高聲喊話。
    “是你們拚死抵抗,才讓燕主以為我被困在城中,是你們爭取了時間,才使我能調兵北上,奪取太原,這滅國首功,就該是你們的。”
    “我將在此地刻石立碑,將陣亡將士和諸位的功績流傳下去,以供後人膜拜。”
    “凡在此戰中陣亡者,撫恤加一級,厚養其家,在場的諸位,論功行賞之外,每人加良田二十畝,以為永業田。”
    “現在,你們隨我一道前往平陽城,去接受燕國的投降。”
    ……
    他每說完一句,現場眾人的眼神便亮了一分,等說到去受降時,大家終於振臂歡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