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家中瑣事

字數:3453   加入書籤

A+A-


    戰事雖然停滯不前,但其他安排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桓衝回京後,朝廷追究他的失地之責,他也主動認罰,辭去了荊州刺史一職,甚至在朝廷改授他兗州刺史時,桓衝還上書進行了回絕。
    他表示自己是回京待罪,怎麽可以再為方鎮。
    但王凝之和郗超早就商量過了,桓衝待在建康更麻煩,必須外放出去。
    接連幾道詔命下來,最終桓衝還是接受了任命,北上兗州就職。
    原兗州刺史桓伊則調任並州刺史,坐鎮晉陽,平陽、河東、弘農和上黨四郡暫時劃歸雍州,受謝玄節製。
    如此一來,桓家所領之地,從荊州變成了荊、兗二州,表麵上看實力還增強了,但桓衝被調離荊州,桓石民和桓石虔的聲望根本無法和他相比,龍亢桓氏的影響力進一步減弱。
    王凝之對謝道韞笑道:“這主意還是你叔父出的,他讓我不要急著奪取荊州,先過渡一下,到了桓家的下一代,就沒人可以與我抗衡了。”
    “桓幼子去了兗州,桓氏的聲勢大減,”謝道韞說道:“世家興衰,主要還是看人,桓家的下一輩雖然厲害,但得不到那麽多表現機會了。”
    桓豁和桓衝都是桓溫的羽翼下成長起來的,桓石虔和桓石民雖然不差,但桓家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王凝之掌權,他不會特別去關照桓家,相反,還會時不時地打壓桓家。
    王凝之歎道:“我雖然出身高門,占盡好處,但也不得不承認,幾百年來,世家已經發展成一個畸形的存在,不處理不行了。”
    謝道韞對此早有體會,笑道:“你可沒手軟,南北世家,都被你打壓了一遍。”
    王凝之搖搖頭,“這才哪到哪,我對他們已經夠溫和了,不然就不是現在這種軟刀子,而是直接送他們上刑場了。”
    如今的世家,如果算上王凝之,琅琊王氏無疑是一家獨大,不算王凝之的話,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高平郗氏和龍亢桓氏仍然勢力龐大。
    這幾家裏麵,除了桓氏一族,剩下的三家都是王凝之的親族,既要倚仗,又要防範。
    也許還漏了一個,鮮卑慕容氏,他家雖然沒有位列方鎮的,但幾個太守加起來也不弱,還領軍,又有鮮卑人的支持,實力不容小覷。
    謝道韞知道王凝之的為難處,歎道:“所以越往高處走,越是孤家寡人。”
    “那倒也不至於,”王凝之笑道:“隻要知進退,便可君臣相安,這點你應該可以放心,謝氏絕不會出問題。”
    如今的謝氏,謝安歸隱後,謝道韞為周王後,謝石掌豫州,謝玄掌雍州,剩下的謝家小輩都在這兩處熬資曆,看著風光無限,但謝石無所作為,遲早會被王凝之拿下,至於謝玄,他就不是一個貪戀權位之人。
    謝道韞對謝家的情況十分了解,對王凝之更為了解,知道他不會過河拆橋,但謝家想像當年的王、庾、桓三家那般統領朝政,是絕無可能的。
    夫妻倆正說著,王殊走了進來。
    王凝之看兒子一臉興奮勁,問道:“民宅的事情都解決了?”
    王殊點點頭,喜道:“前段時間,出現過一起世家強取豪奪的案子,我聽取道和的意見,從重處理,這段時日果然好多了,大家都規規矩矩地到府衙進行商議。”
    “你還幹上牙儈了,”王凝之笑著搖搖頭,“之前讓你走訪百姓,他們怎麽說的?”
    自漢代起,市麵上便出現了中間商,稱“駔會”,又稱“牙儈”,是得到官府許可的,代官府管理市場。
    王殊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他們都說隻要價錢合適,就願意交出宅地,搬到他處。”
    王凝之接著問道:“那你可有想過這是為何?”
    王殊點點頭,“一來他們怕事,不願意和世家起摩擦,二來他們並不在意住哪,拿到手的錢才是實實在在的。”
    “那不就是了,”王凝之笑道:“你以為拿錢搬家對他們是一種屈辱,可他們並不會這麽想,拿不到錢才是屈辱,是官府失職。”
    王殊老實道:“是我想複雜了,有些事情,雖然不合情,但是合理,官府就不應該大加幹預。”
    王凝之看向謝道韞,“如何,我說的沒錯吧,是不是非得做下底層的事情,他才能懂這些道理。”
    謝道韞不想滿足他的得意心理,說道:“這有什麽,那麽多人沒當過縣令,照樣可以當好太守、甚至州牧。”
    “在我這可不行,”王凝之笑道:“以後得改改,混幾年什麽都不用做的清官,就外放太守這種事,以後決不允許了。”
    時下的選官,世家子大多在京中掛個閑差,或者到哪個王府、將軍府之類任個幕僚,就可以外放一郡太守了,在王凝之看來,這簡直荒唐。
    王殊替父親說話,讚成道:“我覺得阿耶說得對,連百姓需要什麽都不知道,如何能管理好地方,所以還是得從小處做起。”
    謝道韞反問道:“本朝那麽多封疆大吏,大多沒做過縣令,難道他們都不稱職嗎?”
    王殊語塞,看向父親。
    王凝之朝兒子挑挑眉,笑道:“在我看來,不稱職的多了,不然朝廷怎麽會變成現在這番模樣?”
    夫妻倆日常鬥嘴,並沒有什麽對錯可言。
    謝道韞以一敵二,堅持道:“那是人的問題,照你這個邏輯,出生在皇宮裏的人,一輩子沒外出過,就肯定當不了一個好皇帝嗎?”
    王凝之樂了,“本來就是啊,曆朝曆代,皇帝大體都是越來越差的。”
    謝道韞哼了一聲,“那以後阿奴有了兒子,是不是還得隱姓埋名去外麵生活幾年?”
    這下換王凝之傻眼了,他看向王殊,“問的是你兒子的事,要不你來回答。”
    王殊趕緊推脫有事,一溜煙跑了。
    王凝之笑道:“我覺得你說得對,阿奴的兒子,肯定和我一樣,是生而知之者,根本不用那麽麻煩。”
    今日謝道韞得勝,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王凝之看著案頭處理不完的公文,一聲長歎,繼續埋頭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