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天人之盟

字數:7145   加入書籤

A+A-


    這三項偉大發明,看似基礎,卻徹底改變了人族的生存狀態,將他們從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階段,推向了更文明的城邦時代。
    它們惠及的不僅僅是人族自身,築巢之法,為洪荒中某些靈智稍開、尚處於原始狀態的弱小種族提供了模板;禦火之術,很快就被洪荒萬族中一些初識智慧的部落效仿掌握;穿衣蔽體之技,更是啟發了諸多化形生靈對“儀容”的初步理解。
    此舉契合了天地運行的根本規則,引動了浩浩蕩蕩的人道洪流!
    天道酬勤,人道有德。
    海量的人道功德自無盡虛空匯聚而來,如同金色的瀑布洪流,注入三位先賢體內!
    他們的身軀被功德金光重塑,凡俗氣息盡褪,道韻流轉不息,其氣勢節節攀升,竟於眾目睽睽之下,由凡俗武道之身直證大羅道果!
    金光同樣浸潤著他們的製器之物:有巢氏所憑依的造屋工具和第一座“巢”、燧人氏手中那取火所用、飽經磨礪的木鑽以及第一縷人道薪火、緇衣氏用以裁剪縫製、引領方向的骨針石錐和第一件成衣,盡數被磅礴功德淬煉,化為承載著人道光輝的氣運靈寶,散發出溫潤而強大的文明和創生之力。
    頃刻間,人族就擁有了三位站在洪荒上層的強大大羅金仙!
    這不僅僅是實力的補充,更是種族氣運徹底穩固、文明興起的標誌!
    人族的身影,在所有洪荒勢力眼中的分量,陡然變得不同。
    人族三祖齊證大羅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洪荒各大勢力耳中。
    無論仙、妖、巫遺族、還是一些洞府潛修的存在,都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曾被視作弱小螻蟻、如今卻氣運勃發的種族。
    在巫妖不出的時代,三位人族大羅的震懾力是不小的,尤其是人族背後還站著西方教第三教主薑雲以及萬壽山鎮元聖人,一般的族群根本就不敢招惹人族。
    而人族內部,因三祖崛起和龐大的基礎人口帶來的磅礴人道氣運滋養,勢力飛速增長,在幾次劫難過後,人族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部落間聯係更加緊密,文明的火種從三祖所在的核心部落向外飛速擴散。
    新式且更為堅固的土木房屋、保存和使用火焰的技術、更精美的麻葛衣物和皮裘,迅速取代了過去的落後生存方式。
    在沒有了生存之憂以後,許多普通族人在勞作之餘,也開始仰望星空,思索自身的存在,結繩記事,刻書留影,文明的種子開始種下。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建造術的人族,開始沿著河流、靠近物產豐富之地建立起更大的聚居地,甚至初步具有了城邑的雛形。
    另一邊,天庭在昊天、瑤池的苦心經營以及多方聖人勢力或主動或被動參與支持下,初步顯露出了它應有的氣象。
    有了通天的大批弟子、西方教諸多自願前來天庭任職的修士及星辰院諸多星君的加入之後,天庭劃分出的各部終於不再是當初人手捉襟見肘的樣子。
    雖未重現昔日妖庭全盛時期的威嚴,但神將身披甲胄、仙兵隊列森然、各處宮闕仙婢往來、力士穿梭的景象已然形成,隱隱有了統禦諸天的氣度。
    特別是西王母入住王母仙宮後,女仙體係完善,清雅的仙光與天庭的煌煌之氣交相輝映,更添一分華貴之美。
    天庭敏銳地捕捉到了人族崛起的契機,並主動伸出橄欖枝。
    昊天雖然並不知道人族是天地主角,但是就憑諸多聖人盡皆關注人族,並與人族這個種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就足可以知道人族不簡單,巫妖過後,其族群必定會成為洪荒秩序不可或缺的一環。
    如今趁其弱小之際,好生結交,表露善意,或可使其成為天庭權威在人間的先期基礎。
    他派遣得力心腹太白金星,攜帶著天庭的善意符詔和一些基礎卻實用的風調雨順術法,降臨於人族祖地。
    太白金星手持昊天玉詔,在人族首領和各部族長的見證下,結為同盟。
    天庭既為道祖所欽定的正統,太白金星也代表天庭宣告對人族盟友的一些幫助:“
    玉帝陛下法旨:感念人族於洪荒大地上自強不息,開創生存之道,澤被眾生,特派小神等協理爾族駐地風調雨順之事宜。
    凡人族部眾安居之處,天庭當盡力保雨水調和,四時有序,減少天災侵擾,助爾等休養生息,壯大繁衍!”
    這個消息在人族中引起巨大反響。
    初嚐溫飽安定滋味、深知自然災害之害的普通人族無不感激涕零。
    而對於人族上層的智者們,這象征著一種認可與合作的開始。
    燧人氏作為三位大羅金仙中威望最高者,代表人族親自前往了天庭。
    昊天上帝與瑤池金母於淩霄殿親迎燧人氏,雙方相談甚歡。
    昊天看著燧人氏,眼前之人雖然修為不及自己,但是一身功德氣運實不可小看。
    “燧人道友,人族鑽木取火,乃是洪荒萬族開化之明燈,吾亦心感欽佩。
    天庭建立,意在維護洪荒綱常秩序,使人道昌盛亦為吾責。
    此後人族之事,天庭自當時刻關注,若有所需,當及時溝通往來。”
    燧人氏拱手回禮,誠心感謝地說道:“
    謝天帝陛下關懷。
    人族蒙天地之恩得存,托道祖之福得生三界。
    陛下派遣仙官,助我族人調順風雨,此等厚德,人族上下銘記於心,惟願未來洪荒安寧。
    天庭護持三界,維持天地秩序與平衡,人族與天庭交厚,今後亦當盡一份力。”
    他話語誠懇,傳達了人族對天庭的感激之情,對於這個初立的天庭,他心中還滿是好感。
    雙方並未簽訂具體的契約文書,但此番燧人氏的到訪,以及雙方在維護天地秩序層麵上達成的合作與共識,成為了天庭與人族之間一條良好的溝通紐帶。
    這份“天人之契”雖無形,卻以人道氣運與天庭氣運為筆,在洪荒的秩序長卷上落下了清晰的一筆。
    而縱觀整個洪荒,各方都在或主動或被動的情況下,適應著一個嶄新的時代。
    天庭的觸角雖遠未覆蓋所有地域,其威嚴與秩序卻已通過周天星辰的運轉以及蟠桃會這般吸引萬仙歸附的策略,初步奠定了它在名義上的統領地位,並開始實質性地逐步向外擴張。
    而人族,則在不事聲張的埋頭建設中積累實力,借助天時地利與自身智慧,在洪荒大陸上點亮了越來越密集的文明星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垠混沌,時空在這裏都失去了穩定的刻度。
    其中一片被強大意誌籠罩的區域,正是昔日薑雲施展大法力開辟出來的雲竹宮。
    宮殿內,薑雲的身影靜靜盤坐,他的身形變幻無常,時而虛幻如混沌本身,時而凝實如開天辟地的原點。
    在他周身,兩股宏大、深邃卻又截然不同的世界本源之力,正進行著深度融合。
    其一,是他最初開辟的體內空間,後來一步步慢慢演化出的本命世界。
    這本源宏大、浩渺,蘊含了他對道的所有理解與積累,正散發著蓬勃的創世生機。
    其二,便是那源自混沌魔神的空間道痕,後被薑雲奪取機緣而徹底煉化的空心楊柳世界。
    這股本源充滿了空間的深邃、折疊、穿透、容納特性,神秘而古老。
    此刻,融合過程已進行到最關鍵的衝刺階段,進度達到了九成以上。
    兩股世界的本源和法則不再無序衝撞,反而在薑雲的意誌引導下,自發地排列組合,構建出億萬微小世界的胚芽幻影。
    曾經屬於空心楊柳的空間道則,被薑雲的本源世界完全解析、吸收、統合,再無分彼此。
    虛空與實體的界限在這裏模糊,時間流速也變得晦澀難測。
    薑雲的氣息在世界融合的過程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著質的蛻變。
    一種超越聖人境界的宏大氣息,在他體內開始隱隱顯現,隻是還很不穩定。
    他如今已經算是半隻腳踏入了混元太極金仙的境界,這股氣息尚且稚嫩,但其本質已然有別於那些聖人,具備了與洪荒天道聖人鴻鈞道祖、以及執掌輪回的後土祖巫平起平坐的資格。
    眼見隻差那最後一點點的磨礪與收尾,薑雲的心境如同古井般無波無瀾,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掌控這最後融合的過程之中。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當兩個世界徹底化為一體、完美圓融的那一刻,便是他真正君臨聖境之上、擁有與洪荒頂尖存在正麵博弈偉力之時。
    麵對擁有洪荒世界主場加持的鴻鈞與後土,自身修為必須占據優勢才能有足夠的底氣。
    薑雲麵前,那株融合了空心楊柳本源的靈竹正進行著最後的蛻變,其每一次蘊含大道韻律的脈動,都引得整個道場的空間隨之微微震顫,一個獨立於洪荒天道之外的龐大世界正在其架構下漸趨穩固。
    倏忽間,一道翠綠的流光無視混沌海的狂暴阻隔,穿透層層空間壁障,到達雲竹宮道場。
    薑雲似有所覺,放開宮外禁製,頓時流光沒入薑雲眉心。
    龐大的信息洪流奔湧而至,那流光正是靈葫道人跨越時空傳遞的洪荒最新訊息。
    信息的內容印證了薑雲的預感,洪荒果然發生了大變。
    原本經過了他的一係列操作,洪荒大勢有了不小的改變,巫妖之間的對立姿態就有所收斂,各自專注於自己族群未來發展的大計。
    然而,自他離開洪荒以後,局勢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原來的軌跡。
    十日橫空,誇父逐日,大羿射日,不周山崩,聖人補天......
    這一樁樁,一件件依舊如期重演,隨後巫妖慘烈決戰,帝俊、帝江雙雙隕落,巫妖大半勢力幾乎同歸於盡。
    妖族殘部在常曦、羲和的帶領下遁入混沌之中,巫族在九鳳的帶領下回歸盤古殿,閉門不出;天庭重立,昊天、瑤池受道祖敕封執掌;地道六聖歸位,冥河鎮血海、泰山府君司生死、酆都大帝掌輪回、紫薇星主列星辰、玄冥坐鎮北冥,威壓一方……
    而最令人動容的是人族在屠戮後的頑強複蘇,在燧人氏、緇衣氏、有巢氏三位人傑的帶領下,人族文明之火星星點點傳播,已成燎原之勢,於洪荒大地上煥發生機。
    薑雲緩緩睜開雙眼,那雙蘊含道韻的眸子裏掠過一絲微不可察的波瀾。
    混元大羅金仙的心境亦因這熟悉的劇本而產生些許波動。
    他目光投向洪荒的方向,似是穿越無盡時空,看到了西方須彌山。
    “果然如此嗎…一切依舊滑向那個軌跡。”低沉的聲音在寂靜的道場中回蕩,帶著一絲了然,更帶著一絲歎息。
    信息中,靈葫道人並未著重展開說明的關於須彌山上發生的一些變化,引起了他的特別關注。
    “西方準提、接引兩位教主…”薑雲低聲念出這個名號,曾經共同努力,為了同樣的目標精心謀劃,師徒情深的一幕幕湧上心頭。
    當初接引、準提於西方貧瘠之地篳路藍縷、殫精竭慮謀求興盛的執著身影,此刻還依舊清晰的烙印在薑雲腦海中,這一切與他們如今淡漠、疏離、高高在上的姿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自證得混元,元神寄於天道,眾聖便似換了一副心腸。”
    這種變化在他上次辭行離開須彌山,委托靈葫道人代職時就已初露端倪。
    彼時二聖對他離去和安排的反應僅是淡然頷首,一句“道友自去探尋大道即可,須彌山自有吾等照拂”,那份客套下的疏離與冷漠,早已取代了當年共商大業時的推心置腹與熱忱。
    靈葫後續多次傳遞的信息更是一再印證了這種變化,二聖對教內事務參與度銳減,對量劫紛爭多作壁上觀,甚至在關鍵節點未能為西方教或者說西方生靈們爭取到應有的利益。
    思及過往,薑雲心中不由的悵惘。
    靈根化雨,靈陣奠基,當初薑雲幾乎以一己之力精心謀劃,改西方貧瘠為靈秀之域,助二聖圓滿成道。
    西方教今日之根基,他至少承其半數之功!
    然而,當初他未遠赴混沌求道之時,巫妖量劫暫歇,正是重整教統、凝聚人心、鞏固根基、再圖奮進的關鍵時刻,二位聖人卻似已然功成身退,隻在聖位俯瞰眾生,不思進取。
    觀二人此等作為,天道寄托元神,消磨本性,漸使人漸趨無情矣!
    求道之路,果真是初心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