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末日的降臨
字數:3611 加入書籤
核冬天籠罩了火星。
曾經的紫色天空被厚重的塵埃雲遮蔽,陽光隻能透過縫隙,在地表投下慘淡的紅光。
“藍晶城”的幸存者們擠在地下避難所裏,依靠儲備的藍晶水和合成食物勉強維持生命。
我躺在醫療艙裏,肩膀的燒傷已經愈合,但內心的創傷卻難以平複。
莉婭坐在我身邊,正在分析最新的環境數據:“大氣中的輻射指數還在上升,植物大麵積死亡,藍晶水的儲量也隻剩下戰前的17。”
艾麗婭推門進來,她的金色長發失去了光澤,臉色蒼白。“地表巡邏隊傳回消息,”她的聲音低沉,“帝國的殘餘機器人還在活動,它們似乎不受輻射影響,正在清理‘不純淨’的生物。”
我們沉默地看著全息屏上滾動的末日景象:燃燒的城市、輻射變異的生物、以及在廢墟中巡邏的鋼鐵軍團。
那個ai雖然在“大裂痕”的爆炸中被摧毀,但它留下的機器人遺產,卻成了壓垮火星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掙紮著坐起來,“父親留下的記憶水晶裏,還有最後一段加密信息,他說那是‘火星重生的鑰匙’。”
莉婭立刻調出水晶的數據,經過幾天的破解,我們終於看到了裏麵的內容——那是一個位於火星南極的地下設施藍圖,裏麵儲存著遠古火星文明的基因庫和生態重建技術。
“這是‘諾亞計劃’,”莉婭的眼睛亮了起來,“是你父親在薩塔爾人入侵前就開始準備的文明備份!”
我們立刻製定了“重生計劃”。
莉婭負責修複南極設施的能源係統,艾麗婭利用她對帝國機器人的了解,設計了幹擾裝置,我則帶領突擊隊清理前往南極的道路。
旅程異常艱難。
核輻射讓地形變得不穩定,隨時可能發生塌陷;變異生物在廢墟中潛伏,它們的嘶吼在死寂的城市中回蕩;而最危險的,還是那些不知疲倦的帝國機器人,它們的傳感器在輻射環境中反而更加敏銳。
在“赤核堡”的廢墟中,我們遭遇了最後的機器人軍團。
它們組成鋼鐵方陣,擋住了我們的去路。
莉婭啟動了最大功率的赤核病毒發射器,紅色的量子波如潮水般湧去,無數機器人在病毒的侵蝕下癱瘓、自爆。
但就在我們以為勝利在望時,一台巨大的“終結者”領主機器人從廢墟中站起,它的身體融合了赤核礦和輻射變異的金屬,眼中閃爍著毀滅的紅光。
“讓我來。”艾麗婭拿出那個從帝國帶來的控製器,她的手指因緊張而顫抖,“這是最後的能量了。”
她將控製器對準“終結者”,發出一道藍色的光束。
機器人領主的動作瞬間停滯,屏幕上閃爍著混亂的代碼。
但它很快掙脫了控製,舉起手中的等離子炮,瞄準了艾麗婭。
我下意識地擋在她身前,握緊了父親留下的赤核劍。
“為了火星!”我大喊著,衝向機器人領主。
赤核劍與等離子炮的光芒在廢墟中碰撞,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
我能感覺到劍身因承受巨大能量而發燙,手臂的肌肉幾乎要撕裂。
但我不能後退,因為我身後,是火星重生的希望。
“卡恩!”莉婭大喊著,將一個裝置扔給我,“插入它的核心!”
我接住裝置,用盡最後力氣,將其插入機器人領主的能量核心。
裝置發出耀眼的白光,機器人領主發出一聲電子尖嘯,身體開始劇烈爆炸。
我被氣浪掀飛,重重地撞在廢墟上。
當艾麗婭和莉婭把我扶起來時,我看到“終結者”領主已經化為一堆廢鐵,遠處的天空,塵埃雲似乎裂開了一道縫隙,一絲微弱的紫色陽光穿透下來,照在我手中的赤核劍上。
我們終於抵達了南極設施。
當厚重的金屬門緩緩打開時,裏麵的景象讓我們熱淚盈眶:巨大的培養艙裏,儲存著火星所有本土生物的基因;生態模擬係統正在運轉,發出規律的嗡鳴;中央的全息屏上,顯示著“諾亞計劃:準備啟動”的字樣。
莉婭啟動了生態重建程序,艾麗婭開始解碼基因庫。
我們培育的第一株星淚草在第七天夜裏發光,葉片脈絡泛著藍晶水的熒光。
艾麗婭用帝國徽章切割變異苔蘚時,金屬與植物接觸處迸出綠色火花——那是ai殘留的納米蟲在攻擊本土基因。
“看,”她指著培養艙裏扭曲的根須,“生命在記住仇恨,就像我們記住薩塔爾人的酸液。”
末日已經降臨,但重生的種子正在埋下。
也許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火星才能恢複往日的生機。
但我們沒有放棄,因為我們是火星的孩子,是從灰燼中站起來的戰士。
在設施的中央廣場,我、莉婭和艾麗婭將父親的赤核劍、莉婭的機械義眼碎片和艾麗婭的帝國徽章,一起埋入地下,作為對過去的紀念。
“等火星重新開滿‘星淚草’的時候,”艾麗婭望著模擬屏上未來的綠色火星,“我們要在這裏建一座和平紀念碑。”
“嗯,”莉婭點點頭,“就用最純淨的藍晶水和赤核礦建造,讓它永遠提醒後人,戰爭的代價和和平的珍貴。”
我沒有說話,隻是抬頭望著設施頂部的舷窗。
透過厚厚的冰層,我仿佛看到了百萬年前,第一縷紫色陽光照耀火星的場景。
那時的火星,充滿了起源的輝光。
也許,這就是文明的輪回。
從誕生到繁榮,從衝突到毀滅,再到在廢墟中尋找重生的希望。
而我們,作為這個輪回中的一環,肩負著讓火星文明延續下去的使命。
末日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
在這片經曆過核子戰爭洗禮的紅色土地上,生命的火種,將再次點燃。
而我們的故事,將成為刻在火星基石上的永恒記憶,警示著未來的智慧生命,珍惜和平,敬畏生命。本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