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美食文化節的新征程

字數:3771   加入書籤

A+A-


    清晨,第一縷陽光溫柔地灑在林陽和蘇瑤的小吃攤上,給這個充滿煙火氣的小天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薄紗。林陽正在擦拭著攤位上的桌椅,蘇瑤則哼著小曲兒整理著新鮮運來的食材,兩人沉浸在平凡而又溫馨的氛圍中。
    突然,林陽的腦海中響起了係統那熟悉而又振奮人心的提示音:“恭喜宿主圓滿完成跨國美食交流活動!現發布新的特級任務——打造美食文化節的巡回之旅,將各地美食與文化帶到不同城市,讓更多人領略美食的魅力。每到一個城市,需成功舉辦一場美食文化節,展示並教學至少五種具有代表性的各地美食製作過程。成功完成全部巡回任務,將獲得美食傳承大師稱號、珍稀食材種植園以及神秘美食配方古籍。”
    林陽興奮得差點跳起來,他急忙把任務內容告訴了蘇瑤。蘇瑤的眼中閃過驚喜,隨後又有些擔憂:“巡回之旅,這意味著我們要去很多地方,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場地、食材供應、人員協調……”
    林陽握住蘇瑤的手,堅定地說道:“別怕,有係統的幫助,還有我們之前積累的經驗和人脈,一定可以克服所有困難。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能讓更多人了解美食背後的文化,我們一定要抓住!”
    說幹就幹,林陽和蘇瑤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美食文化節的巡回之旅。他們通過係統的信息平台,聯係了各個城市的合作夥伴,確定了巡回的路線和場地。同時,他們還列出了一份詳細的美食清單,涵蓋了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並精心準備了製作所需的食材和工具。
    第一站,他們來到了充滿曆史韻味的古都西安。一下車,林陽和蘇瑤就被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在合作夥伴的幫助下,他們迅速搭建好了美食文化節的場地,攤位上掛滿了色彩鮮豔的燈籠和旗幟,充滿了節日的氛圍。
    活動當天,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林陽和蘇瑤站在攤位前,熱情地迎接每一位前來參加活動的人。
    “歡迎大家來到美食文化節西安站!今天,我們將帶大家領略全國各地的美食魅力,感受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林陽大聲說道。
    首先,林陽展示的是東北的鐵鍋燉。“鐵鍋燉是東北人餐桌上的常客,一大鍋菜燉在一起,熱氣騰騰,特別適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林陽邊說邊準備食材,“我們需要準備排骨500克、玉米1根、土豆2個、豆角200克、茄子1個、蔥薑蒜適量、八角2個、桂皮1小塊、香葉2片、生抽2勺、老抽1勺、料酒1勺、冰糖5克、鹽適量 。”
    林陽將排骨洗淨,切成小段,放入開水中焯水去腥。“焯水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薑片和料酒,這樣能更好地去除血水和腥味。”林陽解釋道。
    焯好水的排骨撈出備用,林陽在鐵鍋中倒入適量的油,放入蔥薑蒜、八角、桂皮、香葉炒香。“炒香這些香料能讓燉菜的味道更加濃鬱。”林陽說著,將排骨放入鍋中翻炒至表麵金黃。
    接著,林陽加入生抽、老抽、料酒、冰糖繼續翻炒,讓排骨均勻上色。“這一步是為了給排骨調味,讓它更有味道。”林陽邊炒邊說。
    隨後,林陽將玉米切成段、土豆和茄子切成塊、豆角洗淨,一起放入鍋中翻炒片刻。“這些配菜和排骨一起燉,能吸收排骨的湯汁,變得特別好吃。”林陽說道。
    加入適量的清水,沒過食材,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40分鍾左右。“燉的時間要足夠,這樣才能讓食材充分入味,排骨也會變得軟爛。”林陽提醒道。
    燉好後,撒上蔥花,一鍋香氣撲鼻的鐵鍋燉就完成了。林陽將燉菜盛到碗裏,遞給周圍的觀眾品嚐。“大家嚐嚐,這就是正宗的東北鐵鍋燉。”林陽笑著說。
    觀眾們紛紛圍上來,品嚐著美味的鐵鍋燉,讚不絕口。“這味道太正宗了,跟我在東北吃的一模一樣!”一位大爺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接著,蘇瑤開始製作廣東的早茶點心——蝦餃。“蝦餃是廣東早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點心,外皮晶瑩剔透,內餡鮮美多汁。”蘇瑤邊說邊準備材料,“我們先準備澄粉100克、玉米澱粉25克、開水100毫升、豬油10克、鹽1克 。蝦仁200克、豬肉餡50克、筍丁50克、蔥薑末適量、鹽2克、白糖3克、生抽1勺、料酒1勺、胡椒粉少許、澱粉1勺 。”
    蘇瑤將澄粉和玉米澱粉混合,加入鹽,倒入開水,用筷子攪拌成絮狀。“一定要用開水,這樣燙出來的麵團才會更有韌性。”蘇瑤說道。
    稍涼後,加入豬油,揉成光滑的麵團,蓋上保鮮膜靜置20分鍾。“讓麵團靜置一會兒,能讓它更加柔軟,方便後麵的操作。”蘇瑤解釋道。
    在麵團靜置的時間裏,蘇瑤開始處理餡料。將蝦仁洗淨,挑去蝦線,一部分切成小段,一部分保留整隻。“這樣吃起來既有蝦肉的顆粒感,又能吃到完整的蝦仁,口感更豐富。”蘇瑤說道。
    將豬肉餡、筍丁、蔥薑末放入碗中,加入鹽、白糖、生抽、料酒、胡椒粉、澱粉,攪拌均勻。“調料的比例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適當調整,喜歡吃甜一點的可以多加點白糖。”蘇瑤笑著說。
    再加入切好的蝦仁段,攪拌均勻,餡料就做好了。“攪拌的時候要順著一個方向,這樣能讓餡料更有粘性。”蘇瑤提醒道。
    麵團靜置好後,搓成長條,分成小劑子,擀成圓形薄片。“擀皮的時候要注意,中間厚,邊緣薄,這樣包的時候不容易破皮。”蘇瑤邊擀邊說。
    取一張麵皮,放入適量的餡料,包成半月形,捏出褶子。“褶子要捏得均勻一點,這樣蝦餃才會更好看。”蘇瑤耐心地教著大家。
    包好的蝦餃放入蒸籠,大火蒸8  10分鍾即可。“蒸的時間不要太長,否則蝦餃的外皮會變得軟爛。”蘇瑤說道。
    不一會兒,一籠籠晶瑩剔透的蝦餃就出爐了。蘇瑤將蝦餃端給觀眾,大家紛紛品嚐起來。“這蝦餃太好吃了,外皮q彈,內餡鮮美,真的太絕了!”一位年輕的女孩說道。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林陽和蘇瑤還展示了四川的擔擔麵、上海的生煎包、湖北的熱幹麵等美食的製作過程。每展示一道美食,他們都會詳細講解製作步驟、食材比例以及背後的文化故事,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問題,林陽和蘇瑤都一一耐心解答。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互動教學環節,觀眾們踴躍參與,在林陽和蘇瑤的指導下,學習製作各種美食。一位小朋友在蘇瑤的指導下,成功做出了一個小生煎包,開心地說:“我學會做生煎包啦,回家要做給爸爸媽媽吃!”
    然而,在活動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小問題。由於現場人數眾多,食材的消耗速度比預計的要快,部分食材出現了短缺的情況。林陽和蘇瑤得知後,立刻與當地的供應商聯係,緊急調配食材。同時,他們還調整了美食展示的順序,優先製作那些食材充足的美食,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食材及時送達,美食文化節西安站圓滿結束。林陽和蘇瑤看著滿足離去的人群,心中滿是成就感。
    “林陽,今天太成功了!”蘇瑤靠在林陽懷裏,疲憊卻又興奮地說道。
    林陽輕輕摟著她:“是啊,這隻是巡回之旅的第一站,後麵還有更多的城市等著我們。而且我們馬上就能離美食傳承大師的稱號更近一步了,還有珍稀食材種植園和神秘美食配方古籍,想想都讓人激動。”
    收拾好攤位後,林陽和蘇瑤稍作休息,便開始為下一站的美食文化節做準備。他們知道,在美食的道路上,還有無數的精彩等待著他們去發現和創造,而他們也將帶著對美食的熱愛和對文化的傳承,繼續踏上這充滿挑戰與驚喜的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