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美食節的文化傳承

字數:3290   加入書籤

A+A-


    在古都西安的美食文化節圓滿落幕之後,林陽和蘇瑤帶著滿滿的收獲與對下一站的期待,踏上了前往海濱城市青島的旅程。一路上,兩人回憶著在西安的點點滴滴,那些熱情的觀眾、美味的食物,還有大家對美食文化的熱愛,都讓他們對這次美食文化節巡回之旅充滿了信心。
    一到青島,濕潤的海風便撲麵而來,空氣中彌漫著大海的氣息。在當地合作夥伴的協助下,他們迅速在熱鬧的廣場搭建起美食文化節的場地,攤位錯落有致,彩色的旗幟隨風飄揚,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活動當日,廣場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林陽和蘇瑤精神飽滿地站在攤位前,準備開啟這場美食盛宴。
    “各位朋友,歡迎來到青島站的美食文化節!今天,我們要帶大家領略天南海北的美食風情,讓大家不出青島,就能品嚐到各地的特色美味。”林陽熱情洋溢地開場。
    首先展示的是天津的煎餅果子。“煎餅果子可是天津人早餐的靈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它的身影。”林陽一邊說著,一邊拿出準備好的綠豆麵100克、小米麵30克、麵粉20克,倒入碗中。“綠豆麵、小米麵和麵粉按照1032的比例混合,這樣攤出的煎餅既有綠豆的清香,又有小米和麵粉帶來的韌性 。”林陽加入適量清水,攪拌成無顆粒的麵糊,“水的量要根據麵粉吸水性適當調整,調成能緩慢流動的麵糊就可以。”
    林陽將平底鍋燒熱,舀一勺麵糊倒入鍋中,迅速用刮板將麵糊攤成圓形薄餅。“攤麵糊的時候動作要快,力度要均勻,這樣才能保證煎餅薄厚一致。”接著,他磕入一個雞蛋,用刮板將雞蛋液均勻地鋪在煎餅上,撒上蔥花和黑芝麻。“等雞蛋液稍微凝固,就可以翻麵了。”林陽熟練地將煎餅翻麵,刷上一層甜麵醬和腐乳醬,再放上油條和薄脆餅。“甜麵醬和腐乳醬的比例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調整,喜歡甜一點就多放點甜麵醬,喜歡鹹香口味就多加點腐乳醬。”林陽將煎餅卷起,切成兩段,一份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煎餅果子就完成了。“大家快來嚐嚐正宗的天津煎餅果子。”林陽笑著將煎餅果子遞給周圍的觀眾。
    觀眾們迫不及待地品嚐起來,紛紛豎起大拇指。“這煎餅果子太地道了,跟我在天津吃的一模一樣,綠豆麵的香味太濃鬱了!”一位大叔讚不絕口。
    接下來輪到蘇瑤展示美食,她要做的是安徽的黃山燒餅。“黃山燒餅也叫蟹殼黃,因外形酷似螃蟹殼而得名,口感酥脆,內餡鹹香。”蘇瑤邊說邊準備材料,“我們先做油皮,中筋麵粉200克、酵母3克、白糖20克、溫水110毫升 ,將酵母用溫水化開,倒入麵粉中,加入白糖,揉成光滑的麵團,蓋上保鮮膜發酵至兩倍大。”在麵團發酵的時候,蘇瑤開始製作油酥,“低筋麵粉120克、豬油60克 ,將豬油加熱融化,倒入低筋麵粉中,攪拌成油酥麵團。”
    不一會兒,油皮發酵好了,蘇瑤將其揉勻排氣,分成小劑子。把油酥麵團也分成相同數量的小劑子,“取一個油皮劑子,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圓形薄片,包入一個油酥劑子,像包包子一樣收口捏緊。”蘇瑤示範著包的動作,“包好後,擀成橢圓形,再從一端卷起,卷成圓柱狀,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鍾。”
    鬆弛好的麵團再次擀成橢圓形,從一端卷起,然後將卷好的麵團立起來,用掌心按壓成餅狀。“這一步很關鍵,這樣做出來的燒餅層次才會豐富。”蘇瑤將餅坯放入烤盤,刷上一層蛋液,撒上黑芝麻。“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上下火180度烤20  25分鍾,烤至表麵金黃酥脆。”
    隨著烤箱門打開,一股濃鬱的香味彌漫開來。蘇瑤將烤好的黃山燒餅端給觀眾,大家品嚐後紛紛稱讚。“這黃山燒餅太好吃了,外皮又酥又脆,裏麵的梅幹菜肉餡特別香,越嚼越有味。”一位年輕女孩說道。
    在展示了北方美食後,林陽又開始製作南方的美食——福建的佛跳牆。“佛跳牆可是福建的名菜,食材豐富,湯汁濃鬱鮮美,製作過程比較複雜,但絕對值得一試。”林陽一邊說著,一邊展示準備好的食材:鮑魚、海參、魚翅、幹貝、鴿蛋、花菇、豬蹄筋、瑤柱等。“這些食材需要提前泡發處理,像鮑魚要泡發24小時,海參需要泡發3  5天,處理的時候要注意手法,不能破壞食材的完整性。”
    林陽將處理好的食材依次放入砂鍋中,加入老母雞、排骨、豬蹄等熬製的高湯,再加入適量的花雕酒、鹽、冰糖等調料。“高湯是佛跳牆的靈魂,一定要用小火慢燉4  5個小時,讓食材的鮮味充分融入到湯中 。”林陽蓋上鍋蓋,開始小火慢燉。在燉的過程中,林陽向大家介紹佛跳牆的曆史文化:“傳說這道菜是一位官員宴請賓客時所創,當時香味飄出,引得隔壁寺廟的和尚都翻牆過來品嚐,所以得名佛跳牆。”
    時間慢慢過去,砂鍋中飄出濃鬱的香味,佛跳牆終於燉好了。林陽小心翼翼地打開鍋蓋,將佛跳牆盛到小碗中,遞給觀眾。“大家嚐嚐這道福建名菜佛跳牆,感受一下它的獨特魅力。”
    觀眾們品嚐著佛跳牆,被那鮮美的湯汁和豐富的食材所折服。“這佛跳牆太絕了,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滿滿的誠意,味道醇厚,不愧是名菜。”一位美食博主一邊品嚐,一邊對著鏡頭讚歎。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林陽和蘇瑤還展示了湖南的剁椒魚頭、貴州的酸湯魚、內蒙古的手抓羊肉等美食的製作過程,每一道美食都伴隨著詳細的製作步驟講解、食材比例說明以及背後的文化故事分享。觀眾們不僅品嚐到了美味的食物,還深入了解了各地的飲食文化,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活動現場的互動教學環節更是將氣氛推向了高潮,觀眾們踴躍參與,在林陽和蘇瑤的指導下,學習製作各種美食。一位小朋友在蘇瑤的耐心教導下,成功包出了一個小巧的餃子,興奮地向周圍的人展示。
    然而,在活動進行到高潮時,突然下起了小雨。原本熱鬧的廣場上,人們開始有些慌亂。林陽和蘇瑤迅速與工作人員商量,決定將一些美食製作環節轉移到室內的備用場地,同時為觀眾們提供雨具,引導大家有序轉移。雖然受到了天氣的影響,但觀眾們的熱情絲毫未減,大家在室內繼續享受著美食帶來的快樂。
    隨著夜幕降臨,雨漸漸停了,青島站的美食文化節也圓滿結束。林陽和蘇瑤看著意猶未盡的觀眾們離去,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林陽,今天又成功了!”蘇瑤靠在林陽的肩膀上,疲憊但開心地說道。
    林陽輕輕摟著蘇瑤:“是啊,這隻是我們巡回之旅的第二站,後麵還有更多的城市等著我們去傳播美食文化。等完成全部巡回任務,我們就能獲得美食傳承大師稱號、珍稀食材種植園還有神秘美食配方古籍,想想都讓人期待。”
    兩人收拾好攤位,稍作休息後,便開始為下一站的美食文化節做準備。他們知道,在這條傳播美食文化的道路上,雖然會遇到各種挑戰,但隻要他們攜手共進,就能將美食的魅力傳遞給更多的人,讓各地的美食文化在交流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