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喊魂幡

字數:3889   加入書籤

A+A-


    好的,這次帶來幾個更具鄉土秘聞色彩、融入地方風物與古老禁忌的短篇靈異民間故事,寒意直透脊梁:
    故事一:《喊魂幡》
    清水河邊有個小村,村裏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若有孩童在河邊受驚失魂,需由至親於午夜子時,手持“引魂幡”沿河岸呼喚其名,連呼七夜,魂歸則安。幡,需用未出嫁姑娘手織的白麻布,上書朱砂名諱,綁在新鮮柳枝上。
    栓子七歲那年,在河邊摸魚,不慎滑入深水,雖被救起,卻高燒不退,眼神渙散,整日癡傻囈語。村中老人一看便知:“魂嚇丟在水裏了,得喊魂!”
    栓子娘哭腫了眼,求了村裏手最巧的未嫁姑娘翠娥,連夜織了一小塊白麻布。又請村東頭的老先生用上好的朱砂,工工整整寫上“李栓子”三個字。翠娥爹砍了根青翠欲滴的嫩柳枝,仔細綁好幡。
    當夜子時,萬籟俱寂,隻有河水嗚咽。栓子爹舉著那杆小小的白幡,栓子娘提著一盞昏暗的油紙燈籠,沿著河岸,一步一喊:“栓子——回來喲——栓子——回家來喲——” 聲音淒楚,在空曠的河灘上飄蕩。
    前三夜,平安無事。第四夜,起了薄霧。栓子爹娘走到下遊一處叫“老鱉潭”的洄水灣時,手中的油紙燈籠火苗突然劇烈搖晃,顏色變得幽綠!栓子娘心裏一咯噔,強忍著恐懼繼續喊:“栓子——回來喲——”
    話音未落,那杆白麻布的引魂幡,無風自動!幡麵“嘩啦啦”地劇烈抖動起來,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拚命撕扯!栓子爹死死攥住柳枝,感覺一股陰冷的力量在和他角力,要把幡奪走!
    更可怕的是,那朱砂寫的“李栓子”三個字,在幽綠的燈光下,竟慢慢滲出暗紅色的液體,像是血淚!字跡開始扭曲、模糊,隱隱約約,似乎要變成另一個陌生的名字!
    “不好!”栓子爹想起老人說過,若引魂幡異動滲血,定是招來了水裏的“髒東西”想冒名頂替!他當機立斷,用盡全身力氣,將那引魂幡狠狠擲向漆黑的河心!
    白幡落入“老鱉潭”,連個水花都沒濺起,瞬間沉沒。幽綠的燈籠火苗也恢複了正常。
    兩口子魂飛魄散,連滾爬爬逃回家。栓子依舊癡傻。第二天,村裏幾個膽大的漢子撐著船去老鱉潭打撈,什麽也沒撈到。但自那以後,每逢霧夜,老鱉潭邊總會傳來若有若無的、淒涼的呼喚聲,像是在找什麽東西,又像是在等人應它一聲… 村裏人再也不敢輕易用引魂幡,尤其是去那老鱉潭。
    故事二:《老井繩》
    槐樹窪有口百年老井,井水甘甜清冽,滋養一方。井口轆轤上纏著一條烏黑油亮、不知用了多少年的粗麻井繩。村裏老人代代叮囑:這井繩,是井的“筋”,絕不能換,更不能丟!取水時,若感覺繩子特別沉,拉不動,切莫硬拉,要立刻鬆手後退,對著井口作三個揖。
    村西頭新搬來的外鄉小夥王強,年輕氣盛,最煩這些“迷信”。他覺得那井繩又黑又髒,早就該換新的了。
    這天晌午,日頭正毒。王強去井邊打水。搖動轆轤,水桶沉入井中。可這次,桶剛下去沒多深,他就感覺繩子猛地一沉!像是下麵掛著的不是水桶,而是塊千斤巨石!
    “嘿?卡住了?”王強不信邪,鉚足了勁,雙手青筋暴起,用力往上搖轆轤。那烏黑的井繩繃得筆直,發出“吱呀吱呀”不堪重負的聲音,轆轤也像是生了鏽,轉動極其艱澀。
    井口黑洞洞的,一股難以形容的、帶著淤泥和水腥的陰冷氣息撲麵而來。王強憋紅了臉,汗水直流,心裏莫名發慌。他想起了老人的話,但此刻鬆手,水桶肯定就掉井底了。他心疼新桶,更覺得丟臉,於是咬緊牙關,使出吃奶的力氣,猛地一拽!
    “嘩啦!”一聲,水桶終於被他拽了上來!桶裏卻隻有半桶渾濁不堪、帶著黑色絮狀物的泥水。
    王強喘著粗氣,剛想罵娘,目光落在拉上來的井繩上——他剛才用力拽的那一段,原本烏黑油亮的麻繩,此刻竟變得慘白、濕漉漉、滑膩膩,像是…像是泡發了的人皮!上麵還沾著幾縷水草和黑色的、像是頭發絲的東西!
    更讓他頭皮炸裂的是,那慘白的繩子上,赫然印著幾個清晰的、深紫色的手指印!指印細長扭曲,絕非活人所有!
    王強嚇得怪叫一聲,扔掉繩子,連滾爬爬地後退。那半桶渾濁的泥水“哐當”一聲翻倒在地,流出來的水黑得像墨汁,散發出濃烈的腐臭味。
    當天夜裏,王強就發起了高燒,渾身冰冷,嘴裏胡言亂語,不斷喊著“鬆手…別拉我…好沉…”。請了大夫也不見好。最後還是村裏一位懂行的老奶奶,讓人去井邊燒了紙錢,恭恭敬敬地把那段變得慘白的井繩小心翼翼地剪下來,用紅布包了,沉回老井深處。又換了新的但同樣古老的)井繩接上。
    說來也怪,做完這些,王強的高燒才慢慢退了。隻是人變得有些癡傻,再也不敢靠近那口老井。村裏人更是堅信,那口井連著地下的陰河,那根老井繩,是拴著“東西”的。誰壞了規矩,誰就要遭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故事三:《陰戲台》
    南山坳有座廢棄多年的古戲台,木柱雕梁都已斑駁腐朽,台前荒草叢生。傳說這戲台不幹淨,尤其不能唱“鬼戲”如《目連救母》、《鍾馗嫁妹》這類涉及幽冥的劇目),否則必引“正主”來看。
    有個走南闖北的野戲班子,不信這個邪,貪圖戲台現成,又聽說此地許久沒熱鬧,便決定在此唱三天大戲。班主拍著胸脯說:“咱們陽氣旺,怕什麽!”
    頭兩天唱些喜慶的《龍鳳呈祥》、《打金枝》,倒也平安無事,台下村民看得熱鬧。第三天,班主為了壓軸,決定唱全本《牡丹亭·還魂記》——這戲雖美,卻也是涉及死而複生的“陰戲”。
    開鑼前,班裏有位老琴師憂心忡忡地勸:“班主,這戲…怕是不妥,這戲台…” 班主大手一揮:“怕什麽!唱!”
    夜幕降臨,汽燈高懸。演到《離魂》一折,杜麗娘相思成疾,香消玉殞。扮演杜麗娘的花旦正唱得淒婉哀怨:“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突然,後台化妝間傳來一聲驚恐的尖叫!
    眾人慌忙跑去,隻見給花旦化妝的師傅癱坐在地,麵無人色,指著妝台上一麵蒙塵的舊銅鏡,手指抖得說不出話。
    那銅鏡裏,映出的並非花旦本人,而是一個身穿大紅戲服、臉色慘白如紙、眉眼卻和花旦有七分相似的陌生女子!那女子嘴角噙著一絲詭異的笑,正對著鏡子,伸出塗著鮮紅蔻丹的手指,慢悠悠地…描畫著自己的眉眼!鏡中的場景,竟和剛才花旦化妝時一模一樣!
    “鬼…鬼畫皮!”老琴師顫聲道。
    戲是沒法唱了。班主也嚇得夠嗆,草草收場。收拾行裝時,有人發現那麵惹禍的舊銅鏡不翼而飛。更邪門的是,扮演杜麗娘的花旦卸妝後,發現自己眉梢眼角,竟憑空多了一些極淡、極精致的紅色胭脂痕跡,怎麽也洗不掉!那痕跡,和鏡中女鬼所畫的,一模一樣!
    戲班子連夜倉皇逃離。從此,南山坳的古戲台徹底荒廢。有人說,每逢月圓之夜,荒草叢生的戲台上,會隱約傳來咿咿呀呀的唱腔,唱的正是那段《離魂》。還有人看到,一個穿著大紅戲服的身影,在破敗的戲台上,對著月光,一遍遍地描畫著眉眼… 而那麵消失的銅鏡,據說就埋在戲台之下,等著下一個不信邪的戲班子。
    這些故事都深植於鄉村的古老禁忌與神秘風物,希望能讓你感受到那種源自土地、滲入骨髓的寒意。夜深人靜時,或許該對祖輩傳下的規矩,多存一分敬畏之心。
    喜歡靈異故事揭秘請大家收藏:()靈異故事揭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