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意外之喜!意義重大的內附!
字數:3711 加入書籤
一行人走了五日,終於抵達占城。
此時朱高熾和朱雄英正在占城處理南洋軍務,聽聞真臘使者求見,便立刻讓人將他們請到行宮。
行宮設在占城的舊王宮,如今已被修繕一新,院內種著從大明移栽過來的牡丹,雖在南國,卻也開得嬌豔。
朱高熾身著明黃色常服,坐在主位上,朱雄英則坐在他身側,一身青色錦袍,目光銳利。
摩柯走進大殿,對著朱高熾和朱雄英深深一揖,說道:“真臘使者摩柯,拜見大明大將軍王,拜見皇太孫殿下。”
朱高熾微微點頭:“摩柯使者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不知真臘國主派你前來,有何要事?”
摩柯直起身,從懷中取出那枚金印,雙手高舉:“殿下,臣此次前來,是奉真臘國主闍耶跋摩八世之命,以及真臘滿朝文武之願,向大明表明:真臘願舉國內附,歸入大明疆土,懇請殿下應允!”
這話一出,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連窗外廊下的銅鈴都似被這消息驚得停了響動,隻餘下香爐裏檀香緩緩盤旋的輕響。
朱高熾端坐在主位上,剛端起的茶盞懸在半空,茶蓋與杯沿輕輕碰撞,發出一聲清脆的“叮”聲。
他原本微垂的眼簾猛地抬起,看向摩柯的目光裏滿是意外。
怎麽個意思?
舉國內附大明?!
真臘這是足夠果決的啊!
前些日子巡查占城時,朱高熾還與朱雄英閑談,確實提過真臘近來常派探子打探暹羅的種植園章程,料想其國君臣定是心生羨慕,卻從沒想過對方竟會如此幹脆,直接提出舉國內附,還帶著滿朝文武的共識。
他手指摩挲著茶盞上的纏枝蓮紋,喉結動了動,原本溫和的神色裏添了幾分鄭重,轉頭看向身側的朱雄英時,眼底的訝異清晰可見。
朱雄英抬起頭,銳利的目光掃過摩柯高舉的金印,又掠過殿內大明隨駕官員的臉,眉梢微微挑起。
他自幼隨朱元璋在應天皇宮長大,見慣了諸國遣使入貢的場麵,卻少見這般主動舍棄王位、舉國歸附的決絕——當初占城內附時,還曾有過三番五次的商議,真臘此舉,倒是比預想中爽快了百倍!
朱雄英上前一步,問道:“摩柯使者,你可知道內附意味著什麽?真臘歸附後,將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國主將不再是一國之君,真臘的官員也需由大明吏部考核任命。這些,真臘國主和百官都同意嗎?”
摩柯毫不猶豫地回答:“回皇太孫殿下,這些我們都知道。國主說,他寧願舍棄王位,也要讓真臘子民過上好日子!滿朝文武也都願意接受大明的考核,隻要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就算官職降低,也心甘情願。”
他頓了頓,又說道:“殿下,臣在來的路上,看到占城的百姓安居樂業,學堂裏書聲琅琅,醫館裏醫者仁心,心中十分羨慕。真臘的百姓,也想有這樣的生活!暹羅歸附後,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這都是大明的恩德!真臘願歸入大明,受大明教化,享大明福祉。”
說這些話的時候,摩柯眼中滿是希冀之色,就差把“求大明應允”四個字刻在臉上。
他想起臨行前吳哥城百姓圍著使團的模樣:老嫗把僅存的半袋糙米塞給隨從,顫著聲說“隻求孫兒能吃上飽飯”;少年捧著磨得發亮的木刻識字板,盼著內附後能進學堂;連街邊乞討的孩童,都扯著他的衣擺,用生澀的漢語喊“大明好”。
這些畫麵在他腦海裏翻湧,讓他攥著金印的手愈發用力,聲音也帶著抑製不住的急切,隻盼著朱高熾和朱雄英點頭,讓真臘百姓早日擺脫苦日子,像暹羅、占城人那樣,有飯吃、有衣穿、孩子能讀書。
朱高熾與朱雄英都有些愣神,殿內眾人卻是炸開了鍋。
康鐸猛地按住身旁常茂的胳膊,指尖微微用力,低聲道:“竟有此事?真臘竟願主動內附?”
他去年曾奉命接待過真臘的朝貢使團,那時真臘使者雖對占城的學堂麵露羨慕,卻也隻是試探著求要幾本大明的蒙學教材,如今這般姿態,實在超出了他的預料。
話音剛落,他又忍不住笑起來,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好啊!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們常說‘以德服人’,如今真臘主動歸附,正是我大明仁政遠播的明證!”
常茂性子素來爽朗,此刻雖沒說話,卻忍不住攥緊了腰間的佩刀,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他望著摩柯手中的金印,眼前已浮現出真臘歸入大明版圖後,南洋疆域連成一片的景象——往後南洋海防再無空隙,百姓可安心耕作,商旅能暢行無阻,這可是比打一場勝仗還要讓人振奮的事。
他轉頭看向康鐸,眼底滿是興奮:“這下好了!真臘的香料、稻米,往後便是大明的物產,百姓的日子又能更寬裕幾分!”
朱高熾雖然沒有急著表態,臉上卻笑開了花。
他心裏飛快地盤算著:真臘歸附後,朝廷可派農官帶去高產稻種,在其境內開辟新的種植園,既能讓真臘百姓吃飽,又能補充大明的糧庫;再修幾條水渠,連通暹羅與占城的水利網,整個南洋的農桑都能更上一層樓。
一念至此,朱高熾當即點了點頭,說道:“真臘國主和百官能有此心,實屬難得。本王與皇太孫此次在占城巡查,就是為了了解歸附之地的百姓生活。大明對待所有歸附之地的百姓,向來一視同仁,絕不會因為真臘是新歸附的,就有所虧待。”
朱雄英也說道:“使者放心,隻要真臘真心歸附,大明定會像對待暹羅、占城一樣,派遣工匠、調撥資源,幫助真臘發展生產,興辦教育,讓真臘的百姓也能吃飽穿暖,孩子能讀書識字!”
摩柯聽到這話,激動得渾身顫抖,再次跪倒在地:“臣代真臘國主和全體子民,謝大將軍王,謝皇太孫殿下!”
朱高熾讓侍從扶起摩柯,說道:“使者一路勞頓,先下去歇息。此事事關重大,本王會立刻上書應天,奏請皇爺爺定奪。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旨意下來。”
這可是外邦主動內附大明,還是毫無條件的舉國內附,這般大事自然要立刻快馬傳奏朝廷,讓洪武皇帝也好好高興一番!
要知道當年占城歸順,多少帶著幾分“順勢而為”的意味——那時朝廷派大軍橫掃安南,兵鋒直指南疆,占城見明軍威勢赫赫,才主動上表歸順,雖也是歸附,卻多了層“畏威”的底色。
可如今的真臘卻截然不同,它既無外敵逼迫,也非兵臨城下,純粹是親眼見著大明對暹羅、占城廣施仁政:派農官教種高產稻,修水渠解旱澇之苦,設學堂讓孩童讀書,開醫館為百姓治病,連尋常耕夫都能按月領工錢、穿棉布。
真臘君臣看在眼裏,百姓盼在心裏,才心甘情願舍棄王位、舉國內附,圖的就是大明的“仁”,而非“威”。
這兩種歸附,意義天差地別。
占城歸附是大明兵威震懾的結果,而真臘內附是大明仁政感召的明證,足以見得洪武皇帝“以德服人”的治國理念,已真正深入南洋諸國人心,這可是比開疆拓土更讓朝廷振奮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