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強盛!這就是天朝上國嗎?
字數:3698 加入書籤
翌日清晨,陽光灑滿應天府,禮部官員早已備好車馬,帶領各國使者開啟了一天的參觀行程。
車隊首先駛向應天府的核心街市——朱雀大街,剛行至街口,各國使者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停下了腳步。
朱雀大街寬闊平坦,青石板路被清掃得一塵不染,兩側商鋪鱗次櫛比,綢緞莊的綾羅綢緞在晨光中泛著光澤,糧行的米缸堆得像小山,酒肆的幌子隨風飄蕩,夥計們熱情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百姓們身著整潔的棉布衣裳,臉上帶著安穩的笑意,孩童們提著紙鳶穿梭其間,偶爾有滿載貨物的馬車駛過,車輪碾過石板的聲響與街市的喧鬧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鮮活的盛世圖景。
“這……這便是大明的街市?”占城使者闍耶僧伽跋摩五世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喃喃自語。
他曾聽聞大明富庶,卻從未想過會富庶到這般地步——自家都城的街市,商鋪不過數十家,百姓大多麵黃肌瘦,哪見過這般人人安居樂業的景象?
他身旁的真臘侯闍耶跋摩八世更是激動,伸手撫過綢緞莊櫥窗裏的絲綢,語氣中滿是自豪:“往後,我真臘子民也能用上這般好的絲綢了!能成為大明的一份子,是真臘的福氣!”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蒙古與女真部落的使者。
蒙古使者攥緊了手中的馬鞭,眼神中滿是忌憚——他想起自家部落的牧民,常年在草原上漂泊,遇到災年便顆粒無收,隻能靠劫掠為生,與大明百姓的安穩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尤其是嶺北被明軍占領後,這片曾是蒙古部落賴以生存的草原牧場,徹底成了大明的軍事重地。
那個讓蒙古人恨得牙癢癢的徐允恭,一接管嶺北便雷厲風行,不僅派人修繕了舊日的城防,更將牧場裏的良馬盡數收攏,挑選軍中精壯之士,日夜操練騎兵。
他根據草原地形調整戰術,摒棄了明軍以往慣用的步兵陣法,讓士兵們學習蒙古騎兵的奔襲技巧,再結合大明的火器優勢,沒多久便打造出一支驍勇善戰的嶺北鐵騎。
這支鐵騎的戰馬皆是牧場裏挑出的千裏良駒,士兵們身著輕便的鐵甲,手持馬刀與短銃,機動性與戰鬥力遠超以往的蒙古部落騎兵。
每次有蒙古部落試圖南下劫掠,不等他們靠近邊境,嶺北鐵騎便已疾馳而至。
馬蹄踏過草原,揚起漫天塵土,馬刀揮舞間,蒙古騎兵紛紛落馬,短銃齊射時,更是打得蒙古部落潰不成軍。
有幾次,幾個實力較強的蒙古部落聯合起來,想要奪回嶺北牧場,結果依舊被徐允恭的嶺北鐵騎打得丟盔棄甲,連牧場的邊都沒摸到。
一來二去,蒙古部落徹底被打怕了,別說南下劫掠,就算在自家草原上放牧,都得時刻提防嶺北鐵騎的徹底隊。
以往在草原上耀武揚威的蒙古騎兵,如今見了嶺北鐵騎的影子,便嚇得轉頭就跑,連頭都不敢抬,隻能在偏遠的草原角落苟延殘喘,再也沒了往日的囂張氣焰。
女真使者也悄悄低下了頭,心中滿是慌張,他原本還存著幾分僥幸,覺得女真部落地處山林,大明未必能徹底掌控,可眼前的繁華讓他明白,大明的國力早已遠超他們的想象,若再心存二心,恐怕隻會自取滅亡。
離開街市,車隊來到國子監。
剛踏入校門,朗朗的讀書聲便撲麵而來,身著青色儒衫的學子們端坐於講堂內,手持典籍,跟著先生誦讀《論語》,神情專注而肅穆。
國子監內古柏參天,亭台樓閣錯落有致,藏書樓裏擺滿了各類典籍,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書頁上,泛起淡淡的金光。
禮部官員引著使者們走進一間講堂,先生正講解《大明律》中“仁政愛民”的章節,學子們不時舉手提問,氣氛熱烈。
真臘使者湊近書架,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農政全書》,翻開一看,裏麵詳細記載著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他連忙對身旁的隨從說:“快記下來!這些方法帶回真臘,定能讓百姓的收成再翻一倍!”
占城使者則駐足於書畫展前,看著學子們繪製的《大明疆域圖》,當看到真臘、占城的位置被清晰地標注在大明疆域內時,眼中泛起了安心的光芒——能依托如此強盛的大明,自家邦國再也不必擔心被周邊勢力侵擾了。
蒙古使者站在角落,聽著學子們誦讀“天下大同”的理念,心中愈發沉重。
他想起以往蒙古部落與大明的戰爭,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如今大明不僅軍力強盛,更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想要與之抗衡,簡直是癡人說夢。
女真使者則盯著藏書樓裏的典籍,暗自心驚——大明不僅有強大的軍隊,還有這麽多有學識的人,難怪能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條,他們部落裏識文斷字的人寥寥無幾,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最後一站,是大明的軍器局。
剛靠近軍器局,便能聽到裏麵傳來的打鐵聲,鏗鏘有力,充滿了力量感。
走進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排列的新式火炮,炮身鋥亮,炮口直指前方,仿佛隨時準備噴發怒火;旁邊的架子上,擺放著各式火槍,槍管細長,做工精湛,還有一些士兵正在操練,火槍齊射時的聲響震耳欲聾,硝煙味彌漫在空氣中。
“這便是大明的火炮?”闍耶跋摩八世走到一尊火炮前,伸手輕輕撫摸炮身,眼中滿是敬畏。
他曾在南洋見過大明水師的戰船,卻從未近距離看過如此精良的武器,有這樣的軍器支撐,大明的軍隊怎能不強大?
闍耶僧伽跋摩五世更是激動得渾身顫抖,他上前詢問士兵火槍的射程,當得知火槍能在百步之外擊中目標時,不禁感歎:“有大明的軍隊保護,我們再也不怕海盜侵擾了!”
蒙古使者看著這些新式武器,臉色慘白。
他想起自家部落的弓箭,與大明的火槍火炮相比,簡直是原始的工具,若是大明用這些武器進攻部落,他們根本毫無抵抗之力。
女真使者則悄悄後退了幾步,心中的慌張變成了恐懼——他原本還想著囤積一些兵器,以備不時之需,可現在看來,大明的軍器水平早已遠超他們,任何反抗都隻會是徒勞。
參觀結束時,夕陽已西斜。
各國使者坐在回程的馬車上,心情各異。
真臘、占城的使者們興奮地討論著今日的所見所聞,暢想著歸附大明後的美好生活,語氣中滿是驕傲與自豪;而蒙古、女真的使者們則沉默不語,臉上的忌憚與慌張難以掩飾,心中的二心早已被大明的強盛徹底碾碎。
他們都明白,今日的參觀不僅是見識大明的繁華與強盛,更是大明向他們展示的實力與底氣。
從街市的富庶到國子監的文脈,再到軍器局的威懾,大明用實際行動證明,它不僅有能力治理好自己的疆土,更有能力庇護歸附的邦國與部落。
而那些心存僥幸、妄圖對抗大明的勢力,終將在大明的天威麵前,徹底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