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年號之爭!AK大帝?
字數:3707 加入書籤
朱元璋握著太子標的手,感受著兒子掌心的溫度與堅定,心中最後一絲顧慮也煙消雲散。
他這一生,為大明操勞半生,唯一的心願便是江山能平穩傳承,如今標兒既有擔當的魄力,又有治國的能力,自己又何需再苦苦支撐?
他當即朗聲道:“好!朕便依你所言,傳位於你!”
話音剛落,朱元璋便命內侍傳旨,召禮部尚書與欽天監監正即刻入宮,挑選良辰吉日,籌備禪位大典。
旨意傳出,禦書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熱烈,連空氣都仿佛染上了喜慶的色彩。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朝堂與京城。
百官起初皆是震驚——自古帝王多是駕崩後方傳位,洪武皇帝尚在便主動禪位,實屬千古罕見!
可震驚過後,便是難以抑製的興奮與激動。
滿朝文武回到各自官署,幾乎都在私下熱議此事,臉上滿是期待——要知道洪武皇帝陛下,是從戰火中走出來的馬上皇帝,一生殺伐果斷,在位二十九年,為整肅吏治、杜絕貪腐,先後處置了數萬貪官汙吏,哪怕是功勳卓著的老將、身居高位的大臣,隻要觸犯律法,也絕不姑息。
平日裏對待臣民也相對嚴苛,朝堂之上氣氛總是緊繃,官員們處理政務時無不小心翼翼,生怕觸怒龍顏。
反觀太子朱標卻完全不同,這位太子殿下自被冊立以來,便是出了名的寬厚仁慈。
朝堂上有官員因言獲罪,他總會主動在皇帝麵前求情,為其辯解冤屈;地方上有災荒,他會親自督辦賑災事宜,確保糧款能及時送到災民手中;對待朝中大臣更是禮賢下士,哪怕是品級低微的官員,隻要有真知灼見,他也會虛心聽取。
這些年,太子監國處理政務,輕徭薄賦、安撫百姓,賢名早已傳遍天下,連偏遠州縣的百姓都知道,東宮太子是能為他們做主的仁君。
正因為如此,滿朝文武早就盼著太子標能夠即位稱帝,取代洪武皇帝。
他們深知,太子登基後,定會延續仁政,朝堂氣氛會更加寬鬆,官員們無需再因苛法而惶惶不安,更能安心施展抱負;百姓也能在仁政之下,過上更安穩富足的日子。
如今皇帝主動禪位,正合百官心意,他們怎能不興奮、不激動?
滿朝文武紛紛齊聚禮部,為禪位大典建言獻策,從大典的儀仗規格到祭天的祝文措辭,無不細致商議。
六部百司更是全員動員,工部加緊修繕天壇與奉天殿,戶部籌備賞賜百官的綢緞銀兩,兵部安排京營士兵維持秩序,整個應天府都因這場即將到來的盛典,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百官熱議的焦點,除了禪位大典的流程,便是新帝的年號。
雖說明年才會正式改元,可群臣早已按捺不住,紛紛上奏提議年號——有人提議“永熙”,取永享太平、天下熙盛之意;有人提議“景和”,盼江山景明、百姓和樂;還有人提議“昌隆”,願大明國運昌隆、綿延萬代。
朝堂之上,關於年號的討論熱火朝天,連民間百姓都紛紛猜測,新帝會選用怎樣的年號開啟新時代。
禦書房內,朱元璋、太子標、朱高熾與朱雄英四人也圍坐在一起,笑嗬嗬地商議年號。
朱元璋率先開口,目光落在太子標身上,語氣帶著幾分欣慰:“標兒自出生起,便被朕寄予厚望,如今能承繼大統,也是秉承天命。朕看年號便叫‘承天’,既顯天命所歸,也盼你能承續大明國運,不負天下。”
太子標聞言,微微躬身致謝,而後說出自己的想法:“父皇,兒臣以為‘建文’二字更為妥當。父皇以‘洪武’為年號,憑武力定天下、開國立業;兒臣願以‘建文’為號,從以武開國過渡到以文立國,弘揚文治、發展民生,讓百姓能在太平盛世中安居樂業,也與父皇的功業相承相接。”
朱雄英與朱高熾對視一眼,突然異口同聲道:“祖父、父親,我們覺得‘AK’這個年號最好!”
“AK?”朱元璋與太子標皆是一愣,滿臉疑惑。
朱高熾忍著笑,腰都快直不起來,手指還不忘點了點禦書房的梁柱,仿佛那上麵刻著“AK大帝”的名號一般,解釋道:“喪標你想啊!你平日裏處理政務哪回不是雷厲風行?上月江南鹽商貪墨案,你三天就查清卷宗,抓了二十多個涉案官員,連江南織造局的總管都沒放過,那股子幹脆勁兒,百官私下裏都叫你‘鐵麵太子’;還有去年處置宗室子弟強占民田的事,你不管對方是哪個藩王的親戚,該罰的罰、該貶的貶,半點不含糊,對待貪官汙吏向來毫不手軟。”
他頓了頓,故意拖長了語調,眼神裏滿是戲謔:“再說了,你在宗室與百官中威望多高啊!上次朝會,戶部尚書漏報了三百萬石糧稅,你當場就指了出來,條理清晰地把賬目算得明明白白,連父皇都誇你心細如發。這‘AK大帝喪標’的名聲,早就在宗室子弟和朝堂官員裏傳開了,誰不知道你辦事又快又狠,還能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用‘AK’作年號,既顯你這雷厲風行的魄力,又好記好傳,比那些文縐縐的年號順口多了!日後史書上一提‘AK大帝’,保管讓後世子孫一想起,就知道是咱們大明這位又仁厚又有手段的好皇帝,必能讓你名留青史!”
朱雄英也在一旁湊趣,使勁點頭附和,還故意加重了語氣:“是啊父親!‘承天’太普通,滿朝文武一猜就能猜到;‘建文’雖好,可少了點您的特色。這‘AK’多獨特啊,又響亮又有氣勢,念著都覺得帶勁兒!而且全天下就咱們大明用這樣的年號,多顯大明的與眾不同?以後南洋諸國、北疆部落一聽新帝年號是‘AK’,保管更敬畏您,再也不敢有半分輕慢之心!”
“你們兩個兔崽子!”太子標這才反應過來,這倆人是故意拿自己尋開心,又氣又笑,臉都憋紅了,當即一拍桌子站起身,擼了擼袖子就追向朱高熾與朱雄英,“敢拿孤開玩笑,還編出什麽‘AK大帝’的名號,看孤不揍你們的屁股,讓你們知道孤的厲害!”
朱高熾反應快,一貓腰就躲到了龍椅後麵,還探出腦袋朝太子標做了個鬼臉:“喪標你別惱啊!咱們說的是實話,‘AK’年號真的好!”
朱雄英則繞著書架跑,邊跑邊喊:“父親您追不上我!有本事您別用太子的身份欺負人!”
禦書房內頓時響起一片歡聲笑語,桌椅挪動的聲響、三人的笑鬧聲交織在一起,連窗外的陽光都仿佛變得更熱鬧了。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手裏還端著剛泡好的熱茶,看著眼前追逐打鬧的三人,眼角的皺紋都笑開了,渾濁的老眼裏滿是暖意——許久沒有這樣輕鬆的時刻了,看著兒孫們和睦相處、笑語盈盈,比任何政務都讓他舒心。
看著三人追逐打鬧的模樣,老朱臉上滿是欣慰與驕傲——標兒仁厚卻不失魄力,高熾務實且有謀略,雄英沉穩又具遠見,有如此優秀傑出的子嗣,大明江山社稷交到他們手中,自己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他緩緩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濠州起兵的艱辛、鄱陽湖大戰的凶險、定都應天的喜悅,又想到如今北疆安穩、南洋歸附、百姓安樂,嘴角不由自主地揚起笑容。
這一輩子,他從放牛娃到開國皇帝,吃過太多苦,受過太多罪,也創下了不朽功業,如今終於可以卸下重擔,安心做個太上皇,看著大明在兒孫們的手中,走向更輝煌的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