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祭祖
字數:4624 加入書籤
梁瑜聽著這番方才與李達康的螃蟹論有著驚人相似的說詞。
差點沒繃住自己的嘴角,隻得快速伸手去接袋子應道:“祁哥您太客氣了!快請進屋裏暖和暖和!這魚來得正好,奶奶見了肯定高興!”
他引著祁同偉往裏走,目光也不自覺的、無意地掃過廚房門口。
廚房裏,正專注看火候的李達康,早在祁同偉聲音響起的那一刻,身體便幾不可察的頓了一下。
雖然早知祁同偉也與梁家相熟,但沒想到他也會掐著這個時間過來。
他雖然依舊保持著彎腰看鍋的姿勢,但耳朵顯然已經豎了起來。
當祁同偉最後那句“厚著臉皮來蹭一口大娘的手藝”清晰地飄進來時。
哪怕是多年沉浮的李達康,嘴角也忍不住的地抽動了一下。
但隨即又馬上恢複了那副專注於湯鍋的模樣,隻是握著湯勺的手指,無意識地收緊了些。
梁瑜將祁同偉讓進堂屋,對著廚房方向提高聲音道:“奶奶,媽,祁廳長也來了,還帶了新鮮的洞庭湖魚!”
韓玉秀和梁盼盼聞言再次探身出來,臉上帶著幾分意外:“哎喲,同偉也來了!快請坐快請坐!
這大過年的,都趕一塊兒了,好!熱鬧!喜慶!”
祁同偉連忙笑著向兩位長輩拱手問好,目光一轉。
卻恰好落在廚房裏那個背對著他的熟悉身影上。
他微微一怔,帶著幾分不確定的探詢:“李書記?”
李達康這才緩緩轉過身來,臉上已經堆滿了笑容。
他大步走出廚房,向祁同偉伸出手:“哈哈,祁廳長!新年好啊,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祁同偉見真是李達康,眼中真切的閃過一絲驚喜。
他趕忙上前幾步,伸出雙手與李達康相握,姿態放得很低:“李書記新年好!之前來京海辦案子的時候,有幸結識了韓大娘一家。
您是知道的,我祁同偉是農村娃,吃百家飯長大的,大娘做的這飯菜啊,” 他側身朝韓玉秀方向示意了一下,笑容懇切:
“那滋味,是真讓我嚐到了家的味道,暖到心窩子裏去了。
所以這大年初一拜年,我想來想去以往拜年還是遲了。
這頭一份心意和敬意,必須得先送到大娘這兒來啊!”
李達康聞言,臉上的招牌式笑容紋絲未動,反而更盛了幾分:“哎呀,祁廳長,你這話說到我心坎裏去了!”
他也側頭看向韓玉秀,語氣充滿了真誠的讚歎,“大娘這手藝,絕對是一絕!我李達康說句掏心窩子的大實話。
這輩子吃過那麽多所謂的農家菜、私房菜。
跟大娘的手藝比起來,那真是拍馬都趕不上。
大娘的飯菜,這一口下去,不隻是味道。
更是有一種紮紮實實的感覺,讓人魂牽夢繞。”
韓玉秀被這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誇得連連擺手:“哎喲,達康,同偉,你們倆就別逗我這老婆子開心了。
我這鄉下老婆子做的粗茶淡飯,哪有你們說的那麽絕。”
兩人雖不在一條路上,此刻卻似早排練好一般,默契地唱起了雙簧。
一唱一和,把韓玉秀誇得皺紋裏都盛滿了笑意,連連擺手,笑聲在堂屋裏回蕩。
然而,當祁同偉跟著走進略顯擁擠的廚房時,氣氛就微妙地尷尬起來。
李達康幾步就回到了他“看火候”的崗位,極其自然地重新拿起那柄長柄湯勺。
梁盼盼則熟練地往灶膛裏添了把柴火,韓玉秀也立刻抄起鍋鏟,開始翻炒另一道菜。
一時間,鍋碗瓢盆叮當作響,煙火氣十足,卻唯獨祁同偉成了那個插不進手的局外人。
他幹站著,手腳仿佛都不知該往哪兒放。
畢竟省裏常委都親自“操刀”了 他這個治安廳長難道還在這幹站著“指導工作”不成?
他隻能略顯局促地站在門邊,臉上掛著笑容,眼神卻有些飄忽。
韓玉秀心細,立刻察覺到了這份尷尬,她一邊翻炒著鍋裏的菜,一邊笑著解圍道:“同偉啊,灶台這邊真沒什麽要幫忙的了.
地方也小,轉不開身,讓小瑜帶著你在院子裏轉轉,透透氣,一會兒準備開飯了就好!”
祁同偉聞言,如蒙大赦,連忙笑著應道:“哎,好嘞大娘!那我就不在這兒添亂了!” 他順勢退出了熱氣騰騰的廚房。
堂屋裏,梁瑜正神情肅穆地擺放著祭祖的牌位,他動作輕緩而虔誠。
將一個個擦拭得鋥亮的木質牌位依照輩分,在供台上穩穩放好。
祁同偉輕步上前,腳步放得極輕,仿佛生怕過重的腳步聲會驚擾了梁家安息的先祖。
他站在梁瑜身後半步,低聲問道:“小瑜,有什麽是我能搭把手的?我這幹站著,渾身不自在。”
梁瑜聞聲回頭,看到祁同偉臉上那份想要參與卻又怕僭越的神情,想了想,溫和地笑道:“祁哥,外屋牆角那幾張條凳,麻煩您幫忙搬過來,一會兒祭拜和吃飯都用得上。”
“好,這就去!” 祁同偉立刻應聲,轉身去搬凳子,動作麻利。
在梁瑜、祁同偉以及稍後加入的梁盼盼協力下,祭祖的準備很快全部完成。
擦拭一新的供台上,梁家列祖列宗的牌位被高高供奉。
最顯眼的位置,赫然擺放著梁三喜烈士的牌位,那牌位似乎被摩挲得格外光亮。
代表著這個家庭對為國捐軀的英雄最深沉的敬重與永恒的懷念。
供台前方,一張擦得發亮的大四方桌已經擺開,上麵陸續擺放著幾樣熱氣騰騰的祭祖菜品。
祁同偉和李達康這兩位身份特殊的外人。
此刻都極其自覺地退到了堂屋的角落,安靜地站著,不去打擾梁家人最重要的儀式。
梁瑜和梁盼盼一左一右,輕輕攙扶著韓玉秀走到供台前站定。
韓玉秀深吸一口氣,臉上的笑容斂去,隻剩下深沉的肅穆與思念。
她取過三支線香,就著供台上的蠟燭點燃,青煙嫋嫋升起。
她將香分給梁瑜和梁盼盼,自己手持一支,三人一同向著牌位緩緩躬身敬香。
韓玉秀蒼老而清晰的聲音在寂靜的堂屋裏響起,帶著穿越時光的思念:
“梁家的列祖列宗,三喜……過年了,我們給你們拜年了。”
她的聲音微微發顫,卻異常堅定:
“家裏一切都好,小瑜也長大了,出息了……你們在那邊,安心,不用掛念。”
話音落下,三人一同恭敬地深深下拜,額頭幾乎觸地,這一刻生死間思念,都凝聚在這深深的俯仰之間。
站在角落的祁同偉,望著這肅穆的場景 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同身受湧上心頭。
他不由自主地、無比虔誠地合起了雙手,置於胸前,微微垂首,以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敬意。
一旁的李達康,這位以改革魄力聞名的市委書記,此刻臉上也褪去了所有銳利,隻剩下純粹的肅然。
他看到祁同偉合起的雙手,沒有絲毫猶豫,也立刻緊跟著,同樣莊重地合起了雙手,垂下了目光。
在這個承載著烈士英魂和家族記憶的小小堂屋裏,在這份無聲的肅穆與深沉的懷念麵前。
無論是治安廳長還是市書記,都暫時放下了身份與立場,回歸到對英雄、對生命最本真的敬畏之中。
香煙繚繞,牌位無聲,堂屋裏隻剩下呼吸聲和門外零星的鞭炮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