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底氣
字數:4084 加入書籤
京城時間,淩晨三點二十五分,雨勢未歇,寒意沁入骨髓。
安撫完群眾情緒後,梁瑜轉身,目光落在了警戒線內側那幾頂燈火通明的藍色救災帳篷上。
不同於剛才的情況,帳篷裏在沒有人坐著。
相反,帳篷的門簾高高卷起,七八名穿著防雨衝鋒衣的幹部正站在帳篷門口的屋簷下。
或是手裏拿著對講機大聲呼喝,或是手裏拿著幾張圖紙指指點點,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焦急。
看到梁瑜等人走過來,這群人仿佛像是發現救星一樣,立刻迎了上來。
為首的一名幹部,正是清河縣委辦主任,他甚至顧不得打傘,直接衝進雨裏。
臉上的雨水混合著那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顯得格外真誠:
“省裏的各位同誌,你們可算來了!這雨太大了,情況太複雜了!
我們幾個負責後勤和協調的同誌,急得嗓子都要冒煙了!”
他一邊說,一邊自然地伸手想要去引路:“外麵風大,快進帳篷,裏麵備了薑湯,咱們先進去,我向幾位同誌匯報一下當前的情況……”
“都在這呢?”梁瑜停下腳步,任由雨水順著臉頰滑落,他沒有動,也沒有接那位主任的話茬。
主任見梁瑜沒有直接發難,心裏一喜,連忙點頭:“都在都在!雖然馬大炮那個混球不管事。
但我們縣委辦、後勤局的同誌沒敢撤,一直在這兒堅守,等著上級指示。”
“堅守崗位?”梁瑜重複了一遍這個詞,語氣聽不出喜怒,“堅守在防雨棚底下?”
主任臉上的笑容僵了一瞬,下意識地搓了搓手,訕訕道:“啊……梁書記,我們是在研究……在這個極端天氣下的後勤保障方案。”
“研究方案?”梁瑜語氣平淡,他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時間,“事故發生了這麽久,外麵的家屬在淋雨,救援隊的同誌在淋雨,特警戰士在淋雨。
而我們的後勤保障指揮部,不僅把自己保障得很溫暖,還有時間在這裏搞閉門造車。”
幾名幹部麵麵相覷,有人張了張嘴想在辯解幾句。
但在梁瑜冰冷的注視下,誰也不敢觸這個黴頭。
梁瑜沒給他們留麵子,側過頭,對身後的李雲吩咐道,語氣是不容置疑的公事公辦: “李雲,通知下去這幾頂帳篷,即刻起征用為群眾臨時安置點。”
隨後,他再次看向那群幹部,手指點了點滿是泥濘的空地: “既然各位同誌喜歡研究,那就請移步到露天場所去研究。
去救援現場研究,去老百姓身邊研究,腳上不沾泥,做出來的方案就是廢紙一張。”
帳篷裏的幹部們麵麵相覷,雖然心裏叫苦連天,但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敢當這個出頭鳥。
隻得一個個都連連點頭稱是,隨即一頭紮進了冰冷的雨夜裏。
看著他們離開後,梁瑜才轉頭對身邊的李雲道:“安排人,把老人和孩子先接進來,薑湯先緊著群眾喝。”
現場的秩序在梁瑜的幹預下迅速恢複,那幾頂原本是“官僚特權象征”的帳篷,如今擠滿了喝著薑湯的老人和孩子。
而梁瑜則站到了井口旁臨時搭建的防雨棚下,聽著省安監局總工程師王乃寬的匯報。
王乃寬是個六十多歲的老專家,此刻摘下安全帽,露出的滿頭白發被汗水浸透:梁書記,情況……很不樂觀。
剛才第一批救護隊下去了,瓦斯濃度雖然降下來了,但在下頭三百米處發現了嚴重的塌方。
根據圖紙推算,爆炸點應該在更深處的掘進頭,這意味著……”
老專家停頓了一下,艱難地咽了口唾沫,聲音有些顫動:“這意味著,通風係統徹底被摧毀了。
裏麵的四十二名礦工,如果沒有進入避難硐室,或者避難硐室的自救器氧氣耗盡……後果不堪設想。”
指揮棚內死一般的寂靜。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瓦斯爆炸疊加巷道坍塌,基本等於判了死刑。
所謂的黃金救援時間,在物理隔絕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就在這時,棚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和汽車引擎熄火的聲音。
“綠藤市委的張副市長來了。”李雲迅速上前在梁瑜耳邊低聲提醒
門簾被掀開,綠藤市常務副市長張國濤帶著一身寒氣走了進來。
他沒有像梁瑜預想的那樣,因為剛剛在縣委前的遭遇興師問罪,也沒有虛情假意地痛哭流涕。
他麵色凝重,褲腳挽起,皮鞋上全是泥,一進門先是環視了一圈。
看到梁瑜站在主位,眼神微微一縮,隨即快步上前,伸出雙手。
“梁瑜同誌!辛苦了,我剛才在縣委展開了一場緊急會議統籌。
會議結束後,緊趕慢趕過來配合工作,還是來晚了一步。
清河出了這麽大的簍子,我這個分管工業的副市長,向省委請罪。”
梁瑜看著伸過來的手,最終沒有駁他的麵子,伸出手與之握了握。
“張市長言重了,現在的首要任務是救人,問責是紀委和組織的事,不在今晚的議程上。”梁瑜語氣平淡,直接將話題拉回公事,“既然張市長來了,指揮部正好缺一個能調動綠藤本地資源的主心骨。”
張國濤見梁瑜願意分配任務,眼神一閃:“梁瑜同誌你盡管吩咐,市裏保證盡全力配合,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梁瑜轉身指了指地圖上的幾個點,語調沒有任何起伏:“現在的核心難點是大型機械進不來,路太窄。
張副市長,您在這裏威信高,能不能請您親自去外圍坐鎮?
在兩小時內,拓出一條能過重型機械的生命通道。”
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也是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
“好!”張國濤沒有絲毫猶豫,當即表態,聲音洪亮,“我現在就去親自盯著!兩個小時到不了位,我張國濤就地辭職,向省委謝罪!”
說完,張國濤沒有任何廢話,帶著市裏的一幫人轉身就衝進了雨裏,是真的去“幹活”了
時間: 清晨七點
天邊泛起了魚肚白,雨勢漸收,經過幾個小時的的整頓,指揮體係已經理順,救援方案也已層層落實。
李雲找來一件墨綠色的軍大衣,想讓梁瑜去帳篷裏眯一會兒。
但梁瑜擺了擺手,隻是將大衣披在肩上,依舊站在井口那片泥漿地裏。
他很清楚,此時此刻,他就是這片混亂現場的“定海神針”。
隻要他這個“省委派下來的書記”還站在這裏。
旁邊的省屬專業救援隊就不敢有一絲懈怠,縣裏的幹部就不敢有半點偷懶。
而那些哭紅了眼的家屬,心裏才能有一絲依靠和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