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世家門閥,慢性毒藥!

字數:4326   加入書籤

A+A-


    世家門閥!
    一提起這四個字,人們腦海裏蹦出來的,多半是漢末、隋唐那會兒的景象。
    這三個時期的世家大族,確實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直到北宋,科舉製真正鋪開,加上造紙術革新讓紙張不再昂貴,知識才總算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知識壟斷被打破了,但世家並沒有真正消失。
    它們隻是換了個馬甲,搖身一變成了士族門第,也叫士紳階層。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話用在士紳階層身上,再貼切不過。
    隻要家裏有一個人考取功名,當了官,不管是封疆大吏,還是朝堂重臣。
    等他退下來,就會接著培養讀書人,培養兒子,培養孫子。
    這麽經營個兩三代,就成了所謂的“書香門第”,整天把“詩書傳家”掛在嘴邊。
    他們屬於士紳階層,不用納稅,還享有一大堆特權。
    不少人家為了逃稅,甚至把自家田地掛到他們名下,每年交點保護費就行。
    這麽一來,這些家族的財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有了錢,就更舍得投入子弟教育,所以他們的後代,就算考不上狀元探花,混個舉人什麽的也不在話下。
    時間久了,有些書香門第會衰落,有些卻越發興旺。
    這樣的家族越來越多,他們不事生產,卻攥著大把財富。
    貧富差距拉大了,家族裏的人,更是把家族利益看得比什麽都重。
    為了家族,他們甚至敢跟皇帝叫板。
    明朝,某種程度上就是這麽被拖垮的。
    到了現在,你以為就沒了?
    錯!看看那些商界巨頭家族,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隻不過現在張元初威望太高,壓得住場子。
    上麵說什麽,他們就乖乖聽著,上麵說不準幹的,他們絕對不敢碰。
    可張元初百年之後呢?誰還能壓住他們!
    張元初和何敬之的接班人,能鎮得住這些家族嗎?
    要是壓不住,這些家族的財富豈不是會無限膨脹!
    巨額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貧富差距越拉越大,這可是天大的麻煩。
    所以王文才說,家族,就是禍害一方的存在。
    畢竟再良善的家族,當家的也必然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王文自己雖然出身世家,但他心裏清楚,跟整個國家的發展比起來,世家算個屁!
    國弱了,外敵打進來,你家族再興旺,也不過是人家砧板上的肉。
    這是前些年小鬼子入侵,用血淋淋的教訓換來的真理。
    ..............
    “現在說這些,意義不大!”
    張元初輕聲開口,把話題拉了回來,“你心裏到底怎麽想的?具體打算怎麽解決?
    眼下這問題雖然還沒冒頭,但就像你說的,將來肯定是大麻煩。
    咱們得趁它還沒成形,就把它摁死在搖籃裏。”
    “我的想法是,徹底禁止家族控股模式!”王文直截了當地說道:“個人持股,最高不能超過公司股份的百分之三十三。
    父子關係的人,不能同時持有同一家公司的股份,股份隻能通過繼承傳遞。
    另外,未成年人沒能力處理公司事務,為了社會經濟健康發展,他們不能直接持股,股份由監護人代持。”
    他頓了頓,繼續道:“同時,大刀闊斧改革公司財稅和個人所得稅!
    公司營收超過某個大數,超出的部分,征收重稅!
    個人收入超過某個很高的門檻,也征收高額個稅。
    核心就是,從高收入的公司和個人那裏抽水,用來補貼底層的普通百姓。”
    張元初猛地抬起頭,差點想拍自己腦門!
    對啊!這不就跟後世搞的個稅調節一個思路嗎?
    用富人的錢補貼窮人,就算富人還是很有錢,但至少基層百姓不會吃不上飯,日子不會太艱難。
    有國家政策托底,隻要你肯幹,總能掙到不錯的收入。
    不過,想到控股這條,張元初抬眼盯著王文,心裏直犯嘀咕:
    這小子是真狠啊!在國外那些年,他到底受了什麽刺激?居然能琢磨出這麽絕的招……
    禁止家族式控股,個人持股上限百分之三十三,這意味著什麽?
    現在不少公司在工商部注冊,用的就是家族名義。
    比如王文的老王家,注冊的就是“王氏集團”,法人和股份擁有人寫的是“王家控股”,實際控製人是他們家的家主。
    一旦禁止這麽搞,就意味著控股方不能再籠統地寫“王家”,必須精確到具體的個人名字。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個人持股不能超過33.33%。
    也就是說,這些商業家族的公司,以後股東名單上,至少得有四個持股人。
    因為個人最多隻能占33.33%,三個人加起來頂多99.99%,還得剩下至少0.01%的股份給別人。
    這規定,眼下可能看不出啥。
    那些商業家族的老家夥們都還在,把股份分給兒子、孫子,表麵上看,家族還是那個家族,好像沒啥變化。
    但!老頭子們總有蹬腿閉眼的那天吧?
    當初分下去給幾個兒子的股份,可就真真切切落到兒子們各自名下了。
    (孫子未成年或者爹還在的,股份多半還在爹手裏)。
    且老家夥一死,底下這些兒子們會不會鬧分家?
    就算第一代顧念手足之情,表麵上和和氣氣的,那再下一代呢?還能一直沒矛盾?
    時間是把殺豬刀,也是顆離心彈!
    股份越分越散,人心越離越遠,總有人心裏會盤算:憑什麽他拿那麽多?我也想要多點!
    利益分配,永遠是最容易點燃矛盾的導火索。
    而且,王文這政策還留了個人性必然鑽的空子!
    雖然規定父子不能同時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但如果是不同的兩家公司呢?
    還有,規定沒限製妻子!妻子完全可以和丈夫持有同一家公司的股份。
    隻要有人動心思,家族企業這棵大樹,慢慢就會被蛀空、分化。
    最終,所謂的“家族式企業”會逐漸淡出舞台,剩下的多是些個體經營者。
    這就是王文這招的狠毒之處!
    現在看著風平浪靜,甚至對他們毫無影響,可這就像一劑慢性毒藥。
    等那些老家夥們一走,王文的政策就會開始顯現威力,慢慢瓦解這些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