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又鬧幺蛾子了!

字數:4327   加入書籤

A+A-


    一行人在金武南街看了一陣,又開始在周圍逛了起來。
    金武大街及其周邊被稱為最繁華的地帶,確實名不虛傳。
    圍繞著金武大街,林立著各種高檔酒店、酒樓、洗浴中心、按摩店、遊樂場,還有高級的中餐廳和西餐廳。
    當然,周邊的洗浴中心、按摩店都是正規場所。
    不像秦淮那邊魚龍混雜,這裏純粹就是正經的休閑。
    除此之外,還有帝都城內最大的購物中心和服裝批發市場。
    幾人走在街上,看著批發市場裏進進出出、拉著貨物的貨車。
    張元初心裏不由得感歎:真是應運而生啊!
    突然,二十多輛大型民用卡車開到了服裝批發市場門口。
    一些商販帶著民工快步跑過去開始卸貨,這些卡車上都印著某某貨運公司的字樣。
    “這就是我中午提到的貨運,不過性質不同。”
    王文解釋道,“中午咱們看到的都是個體戶,自己買輛車,幫人拉點零散貨物。
    這些貨運公司不一樣,他們專門給批發市場、大公司運送大宗貨物。
    貨運公司自己跟汽車廠簽合同,批量買車價格低,再雇司機跑運輸,主要跑城市之間的長途。
    而貨運公司的興起,還催生了一個新行業——快遞。”
    王文頓了頓,繼續說道:“以前國內就一個官方的郵政部門,負責送送信件。
    但今年年初開始冒出快遞公司了,老百姓寄信寄東西都能找他們。
    而且這些快遞公司跟貨運公司關係都很深。
    打個比方,一個貨運車隊從滄瀾拉貨到帝都,卸完貨空車回去多虧啊?
    這時候快遞公司就把要送去滄瀾的快件,交給他們捎回去,因為他們跑得快,老百姓特別喜歡。”
    快遞的出現,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雖然現在還沒有網購這種東西,但快遞服務已經應運而生了。
    過去官方的郵政送信,有數量限製,攢夠一批才送。
    速度慢,有時還耽誤事,老百姓難免抱怨,而且除了信件,其他東西基本不送。
    快遞公司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
    他們在各個城市都有站點,跟貨運公司緊密合作。
    貨運公司滿載而來,空車而歸確實虧本。
    跟快遞合作雖然賺得不多,但至少能補貼點油錢路費,減少損失,他們也樂意。
    加上快遞公司基本一天發兩次車,速度比郵政快多了,自然受歡迎。
    像城裏上班的白領,老家在農村的,以前想給父母捎點東西,非得等到過年回家。
    現在好了,平時買了東西,直接交給快遞公司就行。
    時代在變,生活節奏快了,大家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圖個方便省事。
    各種新行業就跟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這就是大發展時代的景象。
    ....................
    不知不覺,時間就到了下午五六點。
    大街上的人流明顯多了起來,不少人騎著大杠自行車穿梭在馬路上。
    有的趕著回家,有的正要去購物中心買菜準備晚飯。
    這時,街上也出現了許多穿著藍色短袖製服的警察,戴著臂章,手裏拿著黑色警棍。
    馬路邊的非機動車道被清理出來,不讓行人走,上麵跑的全是自行車之類的交通工具。
    “城市發展快,自行車現在國內普及開了。”王文繼續給張元初講解,
    “跟汽車比,一輛才八到十二塊錢的自行車,上班族最喜歡了。
    很多工薪階層都買自行車當代步工具,上下班用。”
    他指著那被警察守著的專用過道:“不過這自行車一多,上下班高峰的時候,馬路就擠了。
    自行車、汽車、行人全混在一起,出了幾起交通事故,還堵得一塌糊塗。
    所以後來交通部搞城市規劃,特意修了這種非機動車道。
    一到上下班高峰,這車道就不讓行人走了,專門給自行車這些用。
    這時候警察也得出來維持秩序……老城區就有這毛病,車啊人啊亂竄。新建的城區規劃就明確了。”
    張元初沒說話,目光掃過那井然有序卻又充滿生機的街道,心裏默默感慨:
    非機動車道?這玩意兒後世常見,沒想到在這個時代,這麽早就給搞出來了。
    這時代車輪子滾動的速度,可真快!
    “你知道咱們國家現在小轎車普及率是多少嗎?”張元初突然問道。
    “這個數兒我拿不準!”
    王文撓了撓頭,露出點為難的神色,
    “隻知道現在私人轎車大概有個八萬輛左右吧,主要集中在帝都、滄瀾、武昌這些地方。
    這幾年經濟不錯,私人轎車數量漲得飛快。三年前還不到一萬輛呢,短短三年就漲到八萬了。”
    張元初滿意的點了點頭,雖然跟後世比,八萬輛可能連一個超大城市都不夠。
    但在眼下這光景,已經相當不錯了。
    ............
    晚上,張元初回到家裏,剛準備吃晚飯,何明華和外交部長施肇基就找上門來了。
    “喲,你們倆老頭兒怎麽湊一塊兒來了?”張元初看到他們,直接招呼道,“正好,一塊兒吃點兒!”
    兩人也不客氣,直接坐下就開吃。
    吃完飯,撤下碗筷,張元初知道正戲該開場了。
    這兩位都是日理萬機的主兒,沒事兒是不會一塊兒跑他家串門的!
    他領著兩人進了書房,關好門。
    剛在書桌後坐定,何明華就開門見山:“元初啊,離洋那邊又鬧幺蛾子了!”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花旗國那幫人,不知道又給蘇祿國嘀咕了什麽。
    就在四個小時前,蘇祿國外交部發來一份電報,開口就要我們給二十億華元的經濟援助!”
    “啥玩意兒?你說他們要多少?”
    張元初的聲音猛地拔高,手裏的文件差點被他拍在桌上
    “二十億華元?他們蘇祿國的腦袋讓門給擠了嗎?給兩百萬那都是扶貧濟困的善款了!
    張嘴就要二十億,怕不是想錢想瘋魔了吧?”
    別看平時張元初、王文他們討論經濟,動輒幾千萬、幾個億甚至幾十億地砸。
    往教育部這種地方每年更是幾百億幾百億地投,好像錢不是錢似的。
    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華元可值錢了!
    他們嘴裏數目大,純粹是因為現在天朝是真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