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聰明的鄭家,遇阻!

字數:4448   加入書籤

A+A-


    和平常一樣,踩著點踏進家門,就看見兩個穿開襠褲的小家夥已經在院子裏等著了。
    張元初剛下車走進去,兩個娃就叉叉的跑上來叫爹。
    一手抱起一個走進屋內,錢詩瑤正穿著一身粉白色的居家服坐在沙發上看著書,旁邊有女傭在清掃地麵。
    聽見動靜,她抬起頭淺淺一笑:“回來啦?”
    “嗯!”張元初應著,朝四周望了望,“爹呢?平時這個點兒不是在院子裏喝茶嗎?”
    “下午鄭士良來過,說是找爹喝酒,倆人一道出去了。”
    錢詩瑤合上書說道:“看鄭士良那樣,像是有事商量,不過也沒明說。”
    “鄭士良?他找爹能有什麽事?老鄭家現在不是在西南搞旅遊搞得風生水起嗎?最近生意不順了?”
    老鄭家是當初支持張元初的家族之一,如今也算國內排得上號的家族了。
    當初,在別的家族爭著搶餐飲、服裝、工業的蛋糕時候,老鄭家卻偏偏選了旅遊業。
    剛開始不少人笑話他們,說這洋玩意兒在國內哪搞得起來?
    畢竟那會兒百姓日子都緊巴巴的,誰有閑錢旅遊?
    再說,景區門票收入都得歸國庫,私人根本沾不上邊。都等著看鄭家怎麽收場。
    可誰想後來經濟越來越好,旅遊還真成了風氣。
    誰知鄭家腦筋活,他們不掙門票錢。
    卻在景區周邊建賓館、開飯店、設購物點,還培訓當地老百姓當導遊。
    這一來二去,竟然真被他們摸出門道,賺得盆滿缽滿。
    後來他們還搞起旅行團,在各大城市設點招攬客人,包吃包住包講解。
    新鮮又省心,一時間大受歡迎。
    …………
    一家人正吃著晚飯,張興忠一步三晃地回來了,滿臉通紅,酒氣熏天。
    張元初搖了搖頭,讓傭人扶他到沙發上歇著,又吩咐廚房煮了碗醒酒湯。
    等張元初吃完飯,老爺子湯也喝得差不多了。
    “爹,老鄭家找您到底什麽事兒?他們好像有陣子沒跟咱們走動了。”張元初點了根煙,舒坦地吸了一口。
    “他們啊,是想托我問問你,能不能幫他們弄點入境證明,省點時間。”
    “入境證明?那不是歸辦事處管嗎?正常申請也就半個月,他們急什麽?”張元初有點意外。
    “辦事處流程慢,一趟下來得十幾天。老鄭家想把旅遊做到國外去,帶國人出境,也引外國人進來。
    要是成團出行,一批批的人,哪等得起那麽久。”
    那些看似隨意簡單的東西,背後往往凝聚了許多人的智慧。
    入境證明,最初是張元初想出來的法子,為的是防止不法分子偷偷潛入天朝境內。
    要是誰在天朝本土出現,卻拿不出身份證明,那就一律算作非法潛入。
    一旦被認定為非法潛入,處理方式也很直接,自己去修路吧。
    別想著逃,免費的勞動力,不用白不用!
    這一套,說到底也是為了維護國內的安定。
    外教部那邊也沒閑著,在證明上設了不少條款和防偽手段,就怕有人造假。
    可假貨這東西,什麽時候都斷不了根。總有人辦不下來,就動歪腦筋弄張假的。
    所以每張證都是一次性的,還帶著時間限製。
    比如張某辦了一張,上麵會清楚寫明辦理時間、區域編號和到期時間。
    持證進入本土之後,證明就會被海關收回,換成一本暫居證。
    上麵標注了你能待多久、住在哪兒。時間一到,必須離境。
    在張元初看來,這辦法雖然繁瑣,但過去確實好用,沒出過什麽亂子。
    可那是以前,如今老鄭家的事讓他意識到,如今貿易範圍擴大到全球,人、貨、資金流動頻繁。
    再靠證明那套,不僅拖時間,節奏也跟不上了。
    ……
    “老鄭家可以啊,生意都要做到國外去了?”張元初有點意外地對老爹說道。
    “是啊,他們才是真精明。今晚我聽說他們打算把旅遊業務拓展到其他古國,正計劃跟當地談合作。
    那些地方文明古老,估計不少國人會感興趣。”
    比起從前的老王家、老宋家,老鄭家確實聰明。
    戰爭年間他們沒賺什麽大錢,甚至有過一段挺難的日子。
    可戰爭畢竟短,兩次大戰加起來也就幾年,大部分時間還是太平年月。
    而搞旅遊業不招人眼紅,也不犯忌諱。
    你看老宋家他們,老想在敏感領域插一腳,結果一直被王文盯著。
    可你做旅遊,王文看一眼就懶得管了,畢竟碰不到金融部的底線。
    “那倒是!”張元初應了一聲,想了想又說道:“老鄭家當年跟我們關係不錯,您可以轉告他們。
    入境證明這事,我沒法給他們開快速通道。規矩就是規矩,誰也不能淩駕於製度之上,這點沒得商量!
    不過您可以透露一下,我正準備出台新策,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張元初已經有推行護照的打算了,雖然目前還沒幾個國家用這東西,但他可以先在周邊試行。
    這樣的好事,估計別國也樂意。等時機成熟,再慢慢把推廣到全球。
    “這樣最好。”張興忠點了點頭,老鄭家本來也知道直接找張元初辦證難辦,才托他傳話的。
    ………
    西南雲山深處
    “天馬計劃”和“雲計劃”從立項至今,已經推進了好幾年。
    進展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一方麵,晶體管計算機經過不斷改進,算是達到了它的巔峰。
    說得好聽是巔峰,說得直白點,就是已經沒多少提升空間了。
    好處是,計算速度比之前的電子管計算機快了一大截。
    壞處是,這也意味著技術到頭了。
    另一方麵,導彈的精度問題依舊棘手。
    兩年前,導彈在五百五十公裏內命中率還不錯。
    可兩年過去,最大精確射程隻提到六百三十公裏,再遠就保證不了精度。
    想盡辦法也突破不了,讓人頭疼。
    不過也有亮點,月兔計劃研發的火箭發動機被移植到導彈上,陰差陽錯搞出了射程四千多公裏的型號。
    放在這個時代,這數據已經相當驚人。
    可惜,沒有軍事衛星引導,精度差得離譜。
    今年初做過一次試射,從雲山深處的發射井打向海上目標,結果落點偏離了一百多公裏,簡直沒眼看。
    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提升精度,可就像隔著一層看不見的膜,摸得到,卻穿不過去。
    到底是什麽在限製,他們至今還沒完全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