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我的參湯
字數:3508 加入書籤
洪麗娟見她祖母又叨咕起那些老年經,不耐煩地扭頭,看到司昭手中的筆不動,聽得津津有味。她立眉,嗬斥司昭:“鄉巴佬,看什麽看......”
司昭麵皮不動。
下一刻,洪麗娟頭上就狠狠地吃了一記爆栗,她痛呼一聲,撫著腦袋。
“誰鄉巴佬?我大耳刮子抽你。”
洪老太太瞪著一雙眼睛,怒氣衝衝地,指著洪麗娟的鼻子,像是隻被踩了尾巴的老貓,氣急敗壞地:“才進城幾日哪?就忘了本啦?連祖宗都敢罵起來了,你娘不教訓你,我替她教,我就知道,看我不順眼是吧?鄉巴佬,嫌棄我是鄉巴佬,你個兔崽子......”
洪麗娟被她祖母給掐住胳膊,著急之下,用力一掙,沒掙脫,倒是把老太太擺放在一旁的茶壺給帶翻了,上頭坐著的銅壺傾倒,淌了一地的茶水,老太太更氣了:“你個敗家的,我的參湯喲。”
紅泥小爐子裏燉著老太太的參湯,她剛早上給燉下的,還沒喝著呢,就給倒了,心痛得要死,這可是謝家老太太送她的,說是吃了這個晚上好睡覺。
洪麗娟尖叫著,其它二個小的,早退到一旁笑嘻嘻地看著,大姐姐挨打了,可是好看,奶奶發起火來,可是連爹爹也不敢躲的。
司昭早閃到了一旁廊柱下,沒想到,這老太太挺厲害的,教訓起小輩來上手就打,毫不留情。
兩個看戲的小的忙叫著娘,一邊指著被祖母教訓的姐姐嘰嘰喳喳地告狀。
滿身富貴的洪太太疾步走過來,亮紫色的褙子,上頭繡的大朵銀線菊花,走路風風火火,頭上的金釵晃蕩得厲害。
她連叫二聲娘,親自上前去拉,老太太這才鬆了手,氣咻咻地坐下,一邊指責她好好管教洪麗娟。
洪太太自然是把女兒訓斥了一通,又去哄老太太。
洪麗娟委屈地直哭,說她罵的是那個小畫工,又不是祖母,祖母不分青紅皂白就打她。
洪太太目光就落在一旁的小畫工身上,見她低著腦袋,一聲不吭,一身白底碎花比甲罩著裏頭半舊青色的夾襖,看著比一旁的丫鬟還要樸素幾分,就笑了一下。
“娘,她哪敢呢?”
洪太太笑言笑語地安慰老太太,老太太氣咻咻地:“她還灑了我的人參,一口都沒喝,就這麽灑了,造孽呀。”老太太拍著大腿,心痛。
“人參灑了就灑了,我那裏有好幾株,都是百年的,這就給您送來,別生氣了,氣壞了身子,耀祖可不得說我。”
洪太太笑著叫人去拿人參來。
“你別哄我,這支可是上回謝家老太太送我的,說是老參,可難得。你那年份有這麽長?我可聽人說,這東西年份越長越靈,1百年的,那都能顯形變成個胖娃娃來。”
老太太盯著媳婦,心下不滿:“耀祖哪裏得了這精貴的好東西,我怎麽不知道?”
她話裏滿滿的疑惑。
人參這東西,她自然是聽說過的,年前人家送了她一棵,她寶貝著,一時沒舍得吃,昨日才剛拿出來。媳婦這回說有好幾棵,她可是半信半疑。
洪太太覺得婆婆說這話惹人笑話,禁不住提高了聲:“這有什麽?您要吃什麽,隻管和您兒子說,您兒子坐著這個位置,要什麽沒有?咱府上,要些吃的喝的用的,還是拿得出來的,像這百年的老參,華州的綢緞,這些都有。”
她鄙夷婆婆沒有見過世麵,目光溜過院子裏的那些高低的菜畦,想著好好的一片庭院,硬是叫她給把鋪地的磚起了,整成了這幅農家樣子,真難看。
院子裏重新收拾齊整,洪太太帶著洪麗娟幾個風風火火走了。
被留下來的一個管事媳婦負責陪老太太說話。老太太身邊的丫鬟婆子都換了好幾撥了,都不能讓老太太滿意,到如今,身邊連個可以陪她說話人都沒有。管事媳婦耐著性子,有一搭沒一搭地陪著,老太太說什麽,她都點頭稱是。
老太太早年喪夫,一人拉扯大了三個兒子,說起她往日的不容易,村子裏的人怎麽欺負她,說到傷心處,不時地抬袖擦一把眼淚。這話司昭是第一次聽,自然是聽得津津有味,不免想著娘和姐姐如今也是身處那般境地,不知能不能挺過來......而那管事媳婦,這樣的話已是不知聽了幾遍,聽得耳朵都起了繭子。
老太太越說越起勁,不免又扯到方才的事情上去:“這些敗家的,好日子要節省著過,得往後想想。這才好了幾年,就這麽排場起來了,那百年的老參,她竟然有好幾根,我怎麽不知道?你說,她那屋子裏藏著多少好東西?都往她娘家搬。這份家業,可都是我大兒掙下來的,我們家還沒有享福呢,她家倒先占上了。她那舅媽,一月上門一次,帶走了多少好東西?”
管事媳婦不好搭腔,隻是尷尬地笑。老太太今兒越發嘮叨了,竟然對她一個仆婦說起了婆媳之間的矛盾,她可是太太的人,她男人跟著洪大人鞍前馬後地跑,太太抬舉她,讓她管著這後院的一堆雜事。老太太這話她可不敢應和什麽。
管事媳婦走後,老太太也乏了,吃了中飯就去榻上眯著了。她這一睡,得一個時辰。老太太的呼嚕聲此起彼伏,司昭與坐在外間守候的丫鬟閑話。
“太太娘家是哪裏人?方才聽說舅太太常來府上找太太打秋風。”
司昭一臉八卦地問小丫頭。
小丫頭年紀小,感激司昭這二日除了畫畫,替她做了不少活,讓她得以躲懶,當下就把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司昭再到馬車上的時候,不等周錦繡發問,就主動說起今日探聽到的事。周錦繡嗯了一聲,似乎不是很在意:“洪放大小也是個指揮同知,這點家底應該還是有的。”
司昭不讚同:“指揮同知的俸祿一月百兩,但是要維持一大家子的生活是不夠開支的。”
平連章每年1000兩的俸祿也是不夠一家大小開支的,全靠祖母的鋪子以及娘親陪嫁來的幾處莊子貼補,才能在京城過得滋潤。母親當年還感歎,謝家是大戶人家,雖不缺房產,但姐姐的陪嫁鋪子還是拿出來二個,多少也有給姐姐撐腰的意思。
照小丫頭的說法,這洪家另外二房還在老家受著窮,都靠老大每年寄錢養活。洪放沒有祖上的積累,也沒有其它產業,兄弟姊妹在鄉下受窮,老母親也在院子裏種瓜種菜的,家裏卻一下子能拿出百年的老人參好幾根。人參不稀缺,各家都有備些,但有年份的且上了百年的,當真稀罕。
周錦繡眸子亮了一下,他一時沒有作聲。
雙瑞也表示讚同:“公子你忘了。去歲舅太太的媳婦生孩子脫了力,到處找老參,最後還是王妃那裏找了一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