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章 科技萌芽:筒車問世與民生治世理念

字數:3770   加入書籤

A+A-


    第一架筒車的成功,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整個羅氏塢堡的勢力範圍內,掀起了滔天巨浪。
    最初的幾天,塢堡西郊的河岸成了最熱鬧的地方。無數塢堡居民、農墾隊成員,甚至是一些膽子大的降卒,都成群結隊地前去“朝聖”。
    他們看著那座巨大的木輪,不知疲倦地將河水一鬥一鬥地舀上岸,灌入田野,那種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工具,在許多人眼中,這簡直就是神跡。一個活生生的、能讓土地流出“奶與蜜”的神跡。
    曾經私下裏附和羅業,認為筒車是“邪魔外道”的幾個族老,此刻站在人群中,老臉漲得通紅。
    他們親眼見證了這“奇技淫巧”所帶來的希望,那清澈的水流,仿佛一記記響亮的耳光,抽在他們陳腐的觀念上。他們看向遠處正在指揮新筒車選址的羅辰,眼神裏除了敬畏,更多了一絲發自內心的信服。
    羅辰沒有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趁熱打鐵,宣布將筒車的建造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所有願意學習的工匠。
    他將農墾隊以屯為單位,劃分出十幾個“水利興建組”,由王老漢和他新提拔的幾個得意弟子帶隊,負責在塢堡周邊所有合適的水源地,大規模推廣和建造筒車。
    一時間,整個塢堡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到處都是敲敲打打的聲音和人們熱火朝天的號子聲。失敗的陰霾一掃而空,所有人都被一種建設家園的狂熱激情所感染。
    在第二架筒車成功落成慶功的當晚,羅辰在塢堡廣場上,當著所有工匠和農墾隊代表的麵,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封賞大會。
    他沒有為自己表功,甚至連提都沒提筒車的點子是他想出來的。他將所有的功勞,都歸於以王老漢為首的工匠團隊。
    “此番筒車能成,首功當屬王師傅!”羅辰親自將一杯溫好的米酒,遞到受寵若驚的王老漢手中。老頭子一輩子都沒見過這場麵,激動得手都在發抖。
    “我宣布!”羅辰的聲音傳遍廣場,“封王老漢為我羅氏‘首席大工匠’,賜良田十畝,綢緞兩匹,肉十斤!其子孫三代,皆可入我羅氏學堂啟蒙!”
    “轟”的一聲,人群炸開了鍋。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工匠的地位向來不高。他們被認為是“奇技淫巧”之徒,社會地位甚至不如自耕農。可現在,羅辰不僅給予了王老漢遠超其身份的財富和土地,更許諾了他的子孫可以讀書識字!這是何等的殊榮!
    王老漢“撲通”一聲就跪下了,老淚縱橫,嘴裏哆哆嗦嗦地說著:“堡主……堡主……老朽何德何能……”
    “王師傅快快請起。”羅辰親自將他扶起,
    “您憑的是這一雙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憑的是利我萬民的功績。在我羅辰這裏,沒有高低貴賤,隻有對塢堡的貢獻大小!所有參與筒車建造的師傅,皆有賞!有功者,我羅辰從不吝嗇!”
    緊接著,羅福高聲念出了賞賜名單,每一個參與的工匠都得到了遠超他們預期的獎勵。工匠們的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光彩,他們挺直了腰杆,享受著周圍所有人羨慕和尊敬的目光。這一刻,他們不僅僅是匠人,更是塢堡的功臣。
    封賞之後,羅辰再次宣布:
    “我決定,從塢堡公庫中,撥出專項資金,成立‘工坊’!專門用於研究和改良各類農具、器械。凡有新點子、新想法者,皆可向工坊申報。一旦驗證可行,我羅辰必有重賞!我希望,未來我們羅氏的田地裏,能跑著不用牛的犁,飛著能自己收割的鐮刀!”
    “不用牛的犁?”“自己收割的鐮刀?”
    人群中發出一陣善意的哄笑。大家覺得少主是在說笑話,但這種笑聲裏,充滿了輕鬆和向往。在經曆過筒車的“神跡”之後,他們覺得,或許在他們這位無所不能的少主帶領下,這些天方夜譚,有朝一日真的能實現。
    這場封賞大會,徹底點燃了技術創新的火種。工匠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被極大地激發出來。
    而羅辰在民間的聲望,也從一個“能征善戰的少主”,變成了一個“能帶來神跡和富足的明主”。
    那些歸附的流民和降卒,更是對他死心塌地。他們看到了一位真正為民生考慮,並且有能力改變他們命運的領袖,忠誠度在希望的澆灌下,瘋狂滋生。
    當晚,議事廳內。
    荀衍看著沙盤上那些被新標記出的“水利覆蓋區”,眼中滿是感慨。他端起茶杯,對著羅辰遙遙一敬,歎道:
    “少主,衍今日方知,何為‘國之利器’。衍讀聖賢書,學的是王霸之術,談的是權謀人心。可與主公這筒車一比,皆是虛妄。一架筒車,勝過十萬雄兵。它不戰而屈人之兵,收攏的是天下民心。少主的治世理念,早已超越了尋常士族的藩籬。”
    荀衍是真的被震撼到了。他原本以為羅辰隻是一個懂軍事、有魄力的少年梟雄。但現在,他發現羅辰的眼光,早已落在了更深遠的層次——民生與科技。這是一種他從未接觸過的,卻又強大到讓他心悸的治世之道。
    “先生過譽了。”羅辰笑了笑,“權謀是刀,用以斬除荊棘,護衛自身。而民生科技,則是我們腳下的路,是碗裏的飯。刀可以不用,但路不能不走,飯不能不吃。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一邊磨刀,一邊修路種田。”
    他走到荀衍身邊,指著沙盤說道:“筒車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改良曲轅犁,推廣代田法,進行農具革新,實現精耕細作。要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不僅如此,”羅辰的眼中閃爍著光芒,“我還要建一座學堂。不隻是教王師傅的子孫,而是要讓所有塢堡內有天賦的孩童,都能讀書識字。學的不僅僅是《論語》《孝經》,更要學算術、地理、格物。為我們羅氏的未來,培養出既懂聖賢之道,又懂實用之術的人才。”
    荀衍聽得心潮澎湃,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在這個年輕人的手中,緩緩拉開序幕。
    就在此時,管家羅福匆匆走了進來,臉上的喜悅中帶著一絲凝重。
    “少主,大喜事,也是……一件需早做準備的事。”羅福躬身道,“我們的筒車,名聲傳出去了。這幾日,不少周邊的村民甚至小豪強,都派人來偷偷觀摩。邢家和趙家也都派人送來賀禮,言辭間對這筒車是讚不絕口,也頗有……探問之意。”
    羅辰與荀衍對視一眼,都明白了其中的意味。
    “名聲是好事,證明我們的路走對了。”羅辰的語氣很平靜,
    “但名聲大了,也意味著我們的這片小天地,藏不住了。之前的黃巾之亂,我們是迫不得已的焦點。而現在,我們是主動發光,遲早會引來真正的龐然大物。”
    荀衍點了點頭,神色嚴肅:“少主所言極是。長沙郡守孫堅在討董,荊州牧劉表新任,正在整合州內勢力。我們的聲名,恐怕很快就會傳到襄陽劉表的案頭上了。”
    話音剛落,一名夜梟隊的斥候在門外急報:
    “稟堡主!塢堡外十裏,發現一隊官兵,約三十餘人,護送一輛馬車,正朝我塢堡而來!旗號……是荊州牧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