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2章 不卑不亢的示好與暗流湧動
字數:3247 加入書籤
蒯良的瞳孔猛地一縮,那份久居上位的從容與倨傲,在“一萬石”這個數字麵前瞬間龜裂。他死死盯著羅辰,試圖從那張過分年輕的臉上,找出哪怕一絲一毫的吹噓與心虛。
可他什麽也沒看到。
少年家主隻是平靜地回望著他,仿佛在陳述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實。
“羅家主,你可知,對朝廷命官虛報軍功糧草,是何罪名?”蒯良的聲音幹澀,帶著一絲威脅。
羅辰側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使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請入堡一敘,賬目在此,實物亦可查驗。”
議事廳內,羅辰沒有多費口舌解釋戰役的慘烈,隻是將一份羅福連夜趕製的戰報遞了上去,裏麵詳細記述了如何誘敵,如何伏擊,以及最後如何斬殺張猛。
他重點強調的,是羅氏塢堡在此戰中,如何獨立穩定了潰散的近萬黃巾降卒與流民,避免了他們化為盜匪,禍亂荊南。
蒯良的目光在“收攏降卒萬餘”幾個字上停留了許久。這是一個巨大的功績,也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萬餘降卒,每日人吃馬嚼,耗費甚巨。羅家主竟還有餘糧上獻?”蒯良放下戰報,話鋒一轉,重新回到了那個驚人的數字上。
“若無餘糧,又怎敢收留這許多人?”羅辰反問。
荀衍適時地呈上一卷厚厚的竹簡。
“此乃我塢堡的糧草賬目。”羅辰沒有去碰竹簡,隻是看著蒯良,“使君乃明理之人,一看便知真偽。”
蒯良狐疑地展開竹簡。上麵沒有虛假的巨額數字,而是密密麻麻記錄著塢堡周邊每一片新墾荒地的位置、麵積,以及一種名為“筒車”的水利器械帶來的灌溉效益。
賬目詳細列出了每架筒車每日可灌溉的畝數,預估的糧食增產,甚至還有一份工匠對筒車進行改良的記錄。數據詳實,邏輯嚴密,環環相扣。
這份賬目與其說是糧草清單,不如說是一份詳盡的水利興農報告。它所展現的,是一種遠超普通豪強塢堡的治理能力和發展潛力。
蒯良越看心頭越是震驚。他無法辯駁這份賬目的真實性,因為那種名為“筒車”的東西,隻要派人去河邊一看便知。這少年不僅僅是能打,他竟然還懂得經世濟民!
良久,蒯良合上竹簡,看向羅辰的目光徹底變了。再無審視,而是多了一份凝重與忌憚。
“羅家主有此奇物,實乃荊南百姓之福。”蒯良語氣緩和了許多,“州牧大人若知曉,定會大加褒獎。”
他話鋒再轉,試探性地拋出真正的來意:“既然羅家主如此忠心為國,麾下精銳又善戰,不若將兵權交由州牧府,撥付五百精銳,由官府統一調度,更能為朝廷效力。”
廳內空氣瞬間凝固。陳虎按在刀柄上的手,青筋暴起。
羅辰卻像是沒感覺到這股殺氣,他微微欠身,臉上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為難。
“使君有所不知。黃巾渠帥張猛雖死,其麾下悍將何義卻率近兩千殘部流竄於山林之中,隨時可能下山劫掠。荊南匪患未清,地方不靖。”
他頓了頓,語氣誠懇無比:“辰年幼,願為州牧大人分憂,親率本部兵馬,將這股餘孽徹底清剿。兵馬,可受州牧大人節製,登記在冊。但指揮若非一體,調度不靈,恐怕會貽誤戰機,反而辜負了州牧大人的厚望。”
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表達了忠心,又以清剿殘匪為由,婉拒了交出兵權的核心要求。他同意接受官方的“節製”,卻牢牢把“指揮權”攥在自己手裏。
蒯良沉默了。他明白,眼前這個少年,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拿捏的。威逼,對方有實力;利誘,對方展現出的潛力比自己能給的更大。
“我羅氏立足荊南,所求並非一時之功名。”羅辰站起身,走到沙盤前,指點著塢堡周邊的荒地與河流,“我的目標,是引沅水之利,開墾萬畝良田;招募流民,使其安居樂業;打通商路,令南北貨物通達。如此,則荊南自固,州牧大人亦可高枕無憂。”
這番話,已經不是一個塢堡主的格局,而是一個地方執政官的藍圖。
蒯良徹底動容了。他意識到,劉表麵對的不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地方豪強,而是一頭已經嶄露頭角的幼虎。強行打壓,隻會兩敗俱傷。拉攏利用,卻能為劉表穩定荊南提供巨大助力。
“羅家主之遠見,良,定會一字不差地回報州牧大人。”蒯良站起身,鄭重地對羅辰拱手一禮。
這一次,是平等的姿態。
送走蒯良的車隊,羅辰臉上的笑容瞬間斂去,隻剩下冰冷的平靜。
“主公,邢、趙兩家,怕是要坐不住了。”荀衍從屏風後走出。
話音未落,羅福便匆匆進來稟報,邢氏和趙氏的信使已經在塢堡外求見,言辭激烈,質問羅辰為何要私會州牧天使。
“讓他們等著。”羅辰擺了擺手,轉身對荀衍和羅福布置道,“立刻擬一份文書,就說我已為三家聯盟向州牧大人請功,不日將有官府的正式任命下來,我等清剿黃巾之舉,已是名正言順。”
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再從兵甲裏,勻出一百套,五十套送去邢家,五十套送去趙家。告訴他們,這是州牧大人對我三家聯盟的預先賞賜。”
荀衍眼睛一亮,撫掌讚歎。
這一手,既給了名,又給了利,將私下接觸變成了為聯盟謀福利,瞬間堵住了邢、趙兩家發難的嘴。
“主公高明。”
羅辰看著遠處夕陽,沒有言語。
聯盟的裂痕,用利益可以暫時糊上,但終究無法彌合。他需要的,隻是時間。
他轉身,將一份剛從蒯良那裏獲得的、標注有何義殘部大致活動範圍的地圖鋪在桌上。
“羅福,讓邢家和趙家派人來取兵甲和‘好消息’。就說,我請他們共商,如何清剿何義這股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