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7章 漢蠻初交融,士族起微瀾
字數:4545 加入書籤
月亮灣的集市,自那場風波之後,非但沒有冷清,反而愈發熱鬧起來。
羅辰當日親手將一匹絲綢贈予蠻族少年的舉動,像一陣風,迅速傳遍了五溪諸洞。
在蠻人樸素的價值觀裏,一個強大的漢人首領,願意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蠻族少年,懲罰自己的同族,這遠比任何言語都更具說服力。
公平與尊重,這兩個詞,通過那匹絲綢,被縫進了蠻人的心裏。
最初的交易,是圍繞著鐵鍋和鹽展開的。
但很快,羅辰便發現,那些隨船帶來的、本以為隻是點綴的貨物,竟也成了搶手貨。
一個膀大腰圓的蠻族漢子,用三張上好的熊皮,換走了一隻小巧玲瓏的青瓷茶碗。
他並不懂飲茶,卻小心翼翼地捧著,咧著嘴說要帶回去給婆娘裝水喝,那神情,仿佛捧著的是稀世珍寶。
幾個蠻族少女則圍著一堆絲帕挪不動腳,她們用采集來的珍貴草藥,換走幾方繡著蘭草的絲帕,而後嘰嘰喳喳地比較著,將其係在手腕上,粗獷的獸皮衣上多了一抹江南的溫柔。
荀衍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對羅辰道:
“主公,蠻人缺的不僅是鐵與鹽,他們缺的是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想象。絲綢、瓷器,這些‘無用之物’,恰恰是文明最有力的武器。它不殺人,卻能誅心。”
羅辰深以為然。他隨即下令,從長沙郡的庫房裏調撥更多的手工藝品,並鼓勵那些在戰亂中失去生計的漢人小商販,來月亮灣設攤,隻要遵守集市的規矩,羅氏便提供保護。
一時間,月亮灣成了整個荊南都未曾有過的奇景。
漢人的商販與蠻族的獵人討價還價,穿著絲綢的漢家女子與佩戴骨飾的蠻族少女好奇地互相打量。
空氣中彌漫著烤肉的香氣、草藥的清香和漢人商販的吆喝聲,竟詭異地融洽起來。
一日,一個特殊的客人來到了集市。他叫“卡拓”,是沙摩柯部落裏最好的鐵匠。
與其他蠻人不同,他對那些花花綠綠的商品不感興趣,而是直勾勾地盯著羅氏衛兵腰間的環首刀和手裏鋒利的長矛,眼神裏滿是癡迷與困惑。
阿古將他引薦給了羅辰。
卡拓的漢話說得磕磕巴巴,但他用手比劃著,表達了自己的疑問:
為何羅氏的鐵器,比他們部落辛辛苦苦從山裏挖出的“神鐵”(天然鐵礦石)捶打出來的,要堅硬得多,也光滑得多?
羅辰看著這個皮膚黝黑、雙手布滿老繭的蠻族工匠,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
“阿古,卡拓,請隨我來。我帶你們去看看,這些鐵器是如何誕生的。”
羅辰親自帶著他們,乘船返回了羅氏塢堡。
當卡拓第一次看到那矗立在河邊,借著水流之力自行轉動、將河水一鬥一鬥提上高處的筒車時,他整個人都僵住了。
他繞著筒車走了三圈,伸手摸了摸那濕漉漉的竹筒,又抬頭看了看那被水流推動的巨大葉片,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拳頭,喃喃自語:
“水……自己會上山……這是神跡……”
阿古雖然早已見過,但再次看到,依舊震撼不已。
羅辰笑了笑,指著筒車解釋道:
“這不是神跡,是格物。是觀察水流、木頭的規律,然後利用它。就像你們熟悉山林,知道哪裏有獵物,哪裏有陷阱一樣。”
隨後,羅辰又帶他們參觀了工坊。
當卡拓看到那熊熊燃燒的煉鐵爐,看到工匠們利用水力連機碓,驅動巨大的鐵錘一次次砸下,將燒紅的鐵塊鍛打成型時,他眼中的癡迷變成了敬畏。
他看到了鐵水如何從礦石中流出,看到了雜質如何被一次次捶打出去,看到了原本粗糙的鐵胚,如何變成一柄柄鋒利的兵器和一件件實用的農具。
這對他來說,不亞於一場天翻地覆的認知革命。他部落裏引以為傲的冶鐵技術,在羅氏工坊的流水線作業麵前,渺小得如同兒戲。
參觀完工坊,羅辰並未結束,而是將他們帶到了學堂。
琅琅的讀書聲傳來,卡拓和阿古看到,幾十個漢人少年,正跟著一位先生大聲誦讀。
木板上,寫的並非聖賢文章,而是一些他們看不懂的符號和圖形。
荀衍上前,指著木板上的一副圖,對阿古解釋道:
“這是水力連機碓的構造圖。我們在研究如何讓它轉得更快,更有力。
主公說,格物致知,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阿古順著荀衍的手指看去,卻愣住了。
在木板的角落裏,他看到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那是他們五溪蠻的語言,旁邊標注著漢字讀音。
“這……你們在學我們的話?”阿古的聲音有些發顫。
羅辰點頭:
“要成為朋友,首先要能聽懂對方的話。我的目標,是讓我的每一個管事,都能用蠻語和你們交流。”
卡拓已經徹底說不出話了。他低著頭,看著自己那雙粗糙的手。
過去,他為自己能打出部落裏最鋒利的刀而驕傲。
但今天,他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裏,有能讓水倒流上山的木車,有能讓鐵變強的火焰,還有一群在學習他們語言的漢人孩子。
返回月亮灣的船上,卡拓一路沉默。
直到快要靠岸時,他才突然對著羅辰,深深地彎下了腰,用盡全身力氣說道:
“羅家主……我想……學。”
阿古將卡拓的經曆和所見所聞,原原本本地通過信使,匯報給了遠在深山中的沙摩柯。
沙摩柯坐在自己的大帳裏,反複看著阿古的信,久久不語。
他原本隻是想從羅辰那裏獲得賴以生存的鐵和鹽,卻沒想到,這個年輕的漢人首領,向他展示的,是一個遠比鐵器和食鹽更具誘惑力的東西——
一個嶄新的、強大的、並且願意與他們平等交流的文明。
他開始真正思考,與羅辰的合作,或許不應僅僅停留在貨物交換上。
然而,漢蠻之間的融洽,卻刺痛了另一些人的眼睛。
荊南士族圈子裏,很快便傳開了風言風語。
“聽說了嗎?長沙那個羅家的小子,居然在跟蠻子做買賣!”
“何止是做買賣,簡直是把他們當爹供著!為了個蠻崽子,竟把我們漢人商賈給趕了出去,還抄了家!”
“以鐵資敵,與虎謀皮!此子為了蠅頭小利,不顧漢家威嚴,簡直是數典忘祖!長此以往,荊南危矣!”
這些非議,如同蒼蠅般嗡嗡作響。
他們看不到月亮灣集市帶來的繁榮,也看不到漢蠻關係緩和帶來的長遠利益。
他們隻看到一個他們眼中的“泥腿子”都尉,居然敢打破士族對蠻人一貫的鄙夷和壓榨,這觸犯了他們固有的優越感。
羅辰對這些非議置若罔聞。
他正忙著清點從月亮灣運回來的物資。大批珍貴的楠木、朱砂、山貨藥材,堆滿了羅氏的倉庫。
這些資源,一部分將通過羅氏的商路銷往荊州乃至更遠的地方,換回糧食和錢幣;
另一部分,則將投入到塢堡的建設和新一輪的技術研發中。
“主公,”荀衍看著賬本上日益增長的數字,眼神中卻帶著一絲憂慮,
“月亮灣的動靜太大了,必然會引來窺伺,尤其是……來自襄陽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