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8章 州牧試探,暗藏機鋒

字數:4210   加入書籤

A+A-


    荀衍的預感很快就應驗了。
    半個月後,一隊人馬自襄陽而來,打著荊州牧劉表的旗號,抵達了羅氏塢堡。
    為首的使者,名叫李德,乃是蒯良的親信,官拜州府從事。
    李德年約四旬,麵容清瘦,下巴微微抬起,眼神中透著一股久居人上的倨傲。
    他一進塢堡,並未急於宣讀州牧的任何命令,而是在羅辰的“恭迎”下,不緊不慢地四處“巡視”。
    “羅都尉年輕有為啊,”
    李德一邊走,一邊用馬鞭隨意地指點著,
    “本官奉州牧大人之命,前來巡視荊南,體察民情。聽說羅都尉治下,百姓安居,商旅不絕,州牧大人甚是欣慰。”
    話雖說得客氣,但那語氣,卻像是在審視自家的田產。
    羅辰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謙恭笑容,跟在李德身側:
    “些許微末功績,豈敢勞動州牧大人掛懷。皆賴州牧大人威名遠播,宵小不敢作祟,辰不過是拾些餘暉罷了。”
    一旁的荀衍微微頷首,主公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捧了劉表,又將自己的功勞說得無足輕重。
    李德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話鋒一轉,看似隨意地問道:
    “方才一路行來,見塢堡內外秩序井然,想必糧草充足吧?不知羅都尉這近萬軍民,每月耗糧幾何?工坊作坊,每日又能產出多少鐵器兵甲?”
    來了。
    這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
    羅辰心中一凜,麵上卻絲毫不顯,從容答道:
    “回稟李從事,塢堡人多口雜,耗費確實巨大。幸得先前屯田略有薄收,勉強糊口。至於工坊,不過是些修補農具的粗陋手藝,與州府武庫相比,實乃螢火之光,不足掛齒。”
    李德眯起眼睛,顯然不信這套說辭。
    在荀衍的提前授意下,羅辰引著李德參觀了幾個“公開”的作坊。
    這些作坊裏,工匠們打造的確實多是鋤頭、鐮刀之類的農具,偶爾有幾柄樸刀,看起來也並不精良。
    至於那些真正生產精鋼兵刃、研發新式器械的核心工坊,早就被設置在塢堡後山一處極為隱蔽的山穀中,由羅勝的親衛隊日夜看守。
    參觀完畢,李德被請入議事廳。羅辰早已備好厚禮,幾箱從蠻人手中換來的極品朱砂,還有數件由名匠雕琢的楠木根雕,皆是市麵上難得一見的珍品。
    “小小敬意,還望李從事代為轉呈州牧大人,以表羅辰的拳拳之心。”
    李德看著眼前的禮物,臉上的傲慢之色稍減。
    他點了點頭,隨即又道:
    “聽聞羅都尉與五溪蠻人通商,此事在荊州議論頗多啊。蠻夷畏威而不懷德,羅都尉以利誘之,恐非長久之計。”
    羅辰長歎一聲,麵露“苦澀”:
    “李從事有所不知。蠻人屢屢出山劫掠,我這塢堡地處偏遠,兵力微薄,實難抵擋。
    無奈之下,隻能效仿古人‘開互市、羈縻之’的法子,用些不值錢的鍋碗瓢盆,換他們片刻安寧。
    如此,也好為州牧大人守護好這荊南門戶。”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無比“誠懇”:
    “實不相瞞,辰此舉還有一個私心。這商貿所得的些許微利,辰本想積攢起來,為州牧大人籌措軍資。
    隻是……唉,奈何利薄,至今仍未湊足一份像樣的禮單,實在汗顏。”
    說著,他示意一旁的李束,將一本賬冊呈了上去。
    這本賬冊,是李束耗費了兩天兩夜的傑作。
    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了與蠻人交易的每一筆流水,但巧妙的是,所有高利潤的商品都被隱去,運輸、人工、損耗等成本卻被無限放大。
    最終的結果是,這轟轟烈烈的漢蠻互市,在賬麵上居然是“略有虧損”。
    李束捧著賬冊,臉上帶著一絲“羞愧”,仿佛為自己主公的經營不善而感到無地自容。
    李德接過賬冊,狐疑地翻了幾頁。他雖不精通算學,但看著那一筆筆清晰的條目和最終那個刺眼的虧損數字,一時間也找不出什麽破綻。
    他將賬冊放下,心中對羅辰的印象,從一個“暴發戶式的莽夫”,漸漸轉變為一個“精於算計、懂得藏拙的地方豪強”。
    “羅都尉有心了。”李德不鹹不淡地說了一句,便不再追問此事。
    在接下來的“巡視”中,李德又有了新的發現。
    他路過一處院落,聽見裏麵傳來孩童的讀書聲。
    他好奇地走進去,發現這竟是一座學堂。幾十個衣著各異的少年,正聚精會神地聽講。
    讓他驚訝的是,這些少年中,既有看起來像豪族子弟的,也有不少穿著粗布麻衣、明顯是流民或降卒後人的孩子。
    更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先生在黑板上教的,不是《論語》《孝經》,而是一些他看不懂的圖形和數字。
    一個少年被叫起來,竟能流利地算出一塊不規則的田地需要多少種子,以及在不同天氣下預估的產量。
    “這……這是在教什麽?”李德皺眉問道。
    羅辰恭敬地回答:“回從事,此乃格物、算學。辰以為,亂世之中,能讓百姓吃飽穿暖的學問,便是最好的學問。”
    李德沉默了。他出身士族,自幼飽讀經書,看著那些少年眼中閃爍的求知光芒,和他那顆精於算計的腦袋裏飛速盤算著,如果將這種學問用於賦稅征收和後勤管理……他不由得對羅辰的理念,感到了一絲莫名的震撼。
    最後,李德巡視了羅氏的屯田區。
    當他看到那些矗立在田間地頭、僅靠水流之力便能日夜不息灌溉良田的筒車時,他徹底被鎮住了。
    他親自走到田邊,抓起一把泥土,又詢問了農夫,得知此地畝產竟遠超荊州其他郡縣。
    這下,他看向羅辰的眼神,變得複雜起來。
    一個懂得用貿易安撫蠻夷,懂得用格物之學培養人才,更懂得用奇巧之術發展農耕的少年。這絕非一個普通的郡都尉。
    劉表對他的評價“非池中之物”,果然精準。
    在李德停留的兩天裏,零陵的邢道榮和趙平也悄悄派人送來了密信,信中將羅辰描繪成一個私通蠻夷、囤積兵甲、意圖不軌的亂臣賊子,言辭懇切,隻求州牧大人發兵剪除此獠。
    李德收了信,也收了邢、趙兩家送來的重金,但隻是付之一笑。他此行所見,遠比這兩封密信要複雜得多。
    羅辰或許是條蛟龍,但目前看來,這條蛟龍還懂得潛伏,甚至願意為劉表這條“真龍”獻上財寶。
    在荊州局勢未明之際,留著這樣一條懂事的“地頭龍”在荊南,為州府創造財富、震懾蠻夷,似乎比扶植邢、趙那兩個蠢貨要有價值得多。
    三日後,李德心滿意足地帶著羅辰的厚禮和那本“虧損”的賬冊,踏上了返回襄陽的路。
    送走州府使者,塢堡的城門緩緩關閉。
    羅辰臉上的謙恭笑容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