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0章 江東來客,周瑜

字數:4804   加入書籤

A+A-


    初平三年,冬。
    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界橋,中原的曹操在兗州站穩了腳跟,而江東,也迎來了一場劇變。
    長沙太守孫堅,在奉袁術之命攻打荊州時,中了劉表大將黃祖的埋伏,於峴山中箭身亡。
    一代猛虎,就此隕落。
    消息傳來,整個荊州士族無不彈冠相慶,唯有羅辰,在自己的書房內,對著沙盤沉默了許久。
    孫堅之死,對劉表而言是除去心腹大患,但對整個天下棋局而言,卻意味著一顆更具爆發力的新星,即將登上舞台——“小霸王”孫策。
    曆史的車輪,似乎比羅辰記憶中滾得更快了一些。
    他知道,孫策繼承父業,必將返回江東,圖謀發展。而草創基業,最缺的是什麽?
    是錢,是糧,是兵甲。
    荀衍看著羅辰凝重的神色,輕聲問道:“主公在為孫堅之死煩憂?”
    “我不是為死去的猛虎煩憂,而是為即將出柙的幼麟而思量。”
    羅辰的手指,從長沙,一路劃過長江,最終停在了江東的曲阿。
    他沒有想到,江東的“客人”,會來得這麽快。
    半個月後,羅氏塢堡的月亮灣集市,迎來了一位與眾不同的“遊學士子”。
    此人年約二十,身姿挺拔,容貌俊美,一襲白衣,在喧鬧嘈雜、多是短褐麻衣的集市中,顯得格外醒目。
    他不像其他商人那樣急於討價還價,也不像普通士子那樣對蠻族的奇裝異服避之不及。
    他隻是負手漫步,饒有興致地看著漢蠻雙方的交易,眼神清亮,帶著一種洞察一切的笑意。
    他會駐足在鐵器攤前,拿起一柄砍刀,手指在刀刃上輕輕一彈,聽其鳴音;
    他也會在藥材鋪子旁,與蠻人請教某種草藥的習性,言談舉止間,絲毫沒有世家子弟的倨傲。
    “文若,你去看看那個白衣公子。”
    正在集市巡視的羅辰,遠遠地注意到了此人,他敏銳地感覺到,這個人的氣質,與這方天地格格不入。他不像是在遊曆,更像是在考察。
    荀衍領命而去。他沒有直接上前,而是扮作一名采買文房的管事,在不遠處的一家筆墨攤上,與那白衣公子“偶遇”了。
    “這位公子,看您氣度不凡,也是來此尋訪山水奇珍的?”荀衍笑著拱手。
    白衣公子回禮,笑容溫潤如玉:
    “山水風光固然悅目,但這漢蠻互市、人聲鼎沸的景象,才是真正的大風光。在下廬江周瑜,字公瑾,四處遊學,途經此地,為這番景象所吸引。”
    廬江周氏!
    荀衍心中一動,麵上卻不動聲色:
    “原來是周公子,失敬失敬。在下荀衍,忝為羅都尉帳下主簿。公子所言極是,我家主公常言,民生百態,才是天下最大的學問。”
    兩人一番交談,從風土人情,談到經義文章,再到農桑水利。
    荀衍越談越是心驚。眼前這個叫周瑜的年輕人,學識之淵博,見解之獨到,遠超他所見過的任何同輩。
    尤其是在談及天下大勢時,他雖言語謙和,但字裏行間,卻透著一股揮斥方遒的自信與對戰局的精準預判。
    這絕非一個普通的遊學士子!
    荀衍借故離開,匆匆找到羅辰,將自己的判斷和盤托出:
    “主公,此人名叫周瑜,自稱廬江人士。其人風姿英偉,智計過人。我觀其言談,對天下兵事了如指掌,對錢糧調度亦有高見。若我所料不差,他絕非為觀光而來,其背後,必有深意。”
    羅辰的眼睛眯了起來。“周瑜……孫策……原來是他。”
    當晚,一輛不起眼的馬車,將周瑜秘密接進了羅氏塢堡的內府。
    議事廳內,燈火通明。沒有繁複的禮節,隻有羅辰、荀衍和周瑜三人。
    “周公子深夜到訪,想必不是為了與我探討格物之學吧。”羅辰開門見山,目光直視著周瑜。
    周瑜坦然一笑,那笑容裏帶著一絲欣賞。
    他站起身,對著羅辰鄭重一揖:“吳郡孫策,遣摯友周瑜,拜見羅都尉。”
    “孫伯符?”羅辰故作驚訝,隨即又化為惋惜,
    “文台公不幸,辰亦有所耳聞,深感痛惜。不知伯符遣公瑾前來,有何見教?”
    “見教不敢。”周瑜的聲音沉靜而有力,
    “家兄伯符,欲繼承父誌,掃平江東六郡,為漢室重定東南。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伯符久聞羅都尉在荊南,以一己之力,開互市,安蠻夷,屯良田,鑄精兵,實乃當世人傑。
    今伯符兵微將寡,糧秣困窘,特遣瑜前來,懇請都尉能念在同為漢臣、共討不臣的情分上,暗中資助我軍一批糧草兵甲,以助我等在江東立足。”
    他說得懇切,將姿態放得很低,但眼中卻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那是一種對未來的絕對自信。
    “待我等功成之日,江東的魚鹽之利、銅鐵之礦,皆可與都尉共享。將來若劉景升對都尉不利,我江東之兵,亦可順江而下,為都尉聲援,成掎角之勢!”
    這番話,如同一塊巨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麵。
    資助孫策,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贏了,未來在江東就多了一個強大的盟友,可以極大地牽製劉表,為自己在荊南的發展爭取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輸了,一旦事情敗露,就是公然資助劉表的死敵之子,劉表必會以此為借口,發動雷霆一擊,屆時自己將麵臨滅頂之災。
    羅辰沒有立刻回答,他看向了荀衍。
    荀衍麵色凝重,他緩緩起身,在廳內踱步,權衡著其中的利弊。
    議事廳內陷入了長久的沉默,隻有燭火偶爾發出的“劈啪”聲。
    周瑜安靜地坐著,他知道,這個決定對眼前的少年而言,意味著什麽。
    他甚至已經做好了被斷然拒絕的準備。畢竟,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需要更大的勇氣和魄力。
    良久,荀衍停下腳步,對羅辰微微頷首,嘴唇無聲地動了動,吐出四個字:“險中求勝。”
    羅辰的眼中,爆發出驚人的亮色。他懂了荀衍的意思。
    固守荊南,看似穩妥,實則是在等死。
    劉表、邢道榮、趙平,甚至北方的曹操,都不會容許他安然壯大。唯有主動出擊,攪動天下風雲,在棋盤上落下自己的棋子,才能在未來的驚濤駭浪中,博得一線生機。
    他看向周瑜,終於開口,聲音平靜卻堅定:
    “公瑾可知,我這塢堡,上下近萬張口,每日嚼用的糧食,便如流水一般。工坊產出的鐵器,優先要滿足與蠻族的交易,換取片刻安寧。我,也很難。”
    周瑜的心,微微一沉。
    “但是,”羅辰話鋒一轉,
    “文台公乃抗擊董卓的英雄,伯符亦是少年英傑。我羅辰雖地處偏僻,也願為天下盡一份綿薄之力。”
    他站起身,走到沙盤前,拿起一枚代表糧草的黑色棋子,沒有放在江東,而是放在了長江中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渡口。
    “我不能給你們太多。三千石糧食,五百套粗製兵甲。多了,會引人耳目,我自身亦難保。這些,算是我私人對伯符的‘投資’。”
    羅辰看著周瑜,一字一頓地說道,“我不要你們江東的魚鹽銅礦,我隻要伯符一個承諾。將來我若有需,江東水師,要能為我所用。”
    周瑜猛地站起,眼中滿是震驚與狂喜。
    他預想過羅辰的無數種反應——貪婪地索要好處,或是謹慎地斷然拒絕。
    他唯獨沒有想到,羅辰會用“投資”這個詞,並且提出的條件,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未來的戰略同盟。
    “好!”周瑜深吸一口氣,對著羅辰一揖到底,“瑜代伯符,謝過羅兄!”
    這一夜,荊南的深山塢堡與江東的未來霸主之間,一根看不見的線,悄然連接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