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分流獻祭(求7月7日周一追讀)
字數:3850 加入書籤
接下來的幾分鍾,成為了微光三組學徒們畢生難忘的景象,也成了他們日後無數個場景中,和別人吹牛逼的最好談資。
陳默的法術模型構建穩定而流暢,雖然其中似乎夾雜了某些不明所以的額外靈能通道,但整體時間上仍然遠低於這些中低級學徒。
第一幕,經過短短幾秒鍾的定位,兩道纖細凝練的靈能光束,精準的將主模型一分為四。
第二幕陳默選擇了難度顯著增加的六線,先後在主模型上增補了直線和圓弧等多道輔助線,最終在三分鍾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六線分流。
如果說前麵莫頓還能勉強跟上,那麽陳默對於三線分流的操作,他已經完全看不懂了,總之在那麽一番眼花繚亂,錯綜複雜的劃分之後,陳默精準的找到了四個點,將主模型一分為三。
用最嚴苛的角度去看,這個劃分依然還有那麽一點點偏差,但這是常年泡在法術模型中的莫頓才能感覺到的輕微差異,僅從肉眼上看,這已然是一個非常標準的三線分流。
現場出現了死一般的寂靜。
莫頓的嘴巴張開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弧度,約莫可以直接塞進一隻泰亞平原的巨行鳥蛋。
而其他微光三組的同學們,則縮在學舍的各個角落裏,互相交換著驚恐又茫然的眼神。
抑或瑟瑟發抖!
陳默完全沒意識到,他的這個操作有多麽逆天。
事實情況是,即便是他的訓導,這位階位雖然不高但基本功無比紮實,號稱“人型魔法刻錄板”的莫頓法師,也僅僅是在二線分流和四線分流上操作純熟。
對於奇數類分流,尤其是五以上的奇數類分流,絕大部分法師根本不會去練習,因為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正比。
火球既然能便捷的分成四路,不行再補一個火球就是了,為啥非要費老大勁去分五路呢,又不是傳說中的五火球神教!
這就如同你練廚藝,別人一個土豆兩刀四塊完事,你非要削出一個完美的七劍下天山,你練這個的時間,夠別人多學十幾道大菜了。
至於用幾何學理論去簡化操作,那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在繁星大陸,教育是少數人的特權。即便是這些幸運兒,數算與幾何這類學問,也絕非優先學習的對象。
隻有到了升階門檻的日冕以上法師,為了嚐試構建更加複雜的法術模型來衝階時,才會投入精力和時間進行更細致的學習研究。
對學徒和低階法師而言?沒條件,更沒必要!多練就好,一個目不識丁的人,經過千百次的重複練習,也能在牆上刷出漂亮的空心字標語,熟能生巧就夠了!
正因如此,陳默僅用一個晚上的練習,就掌握了三、四、六、八等分流操作,此刻還在鍥而不舍地“糾纏”五線分流……這足以讓在場的所有人,包括莫頓訓導在內,都清晰地意識到一個殘酷的事實:
這家夥,跟我們壓根不在一個賽道上!
我們在跑步,雖說領先了幾百米,但是身後這家夥追來時騎著馬,還是特麽帶翅膀的銀翼飛馬。
莫頓果斷決定結束這個話題。
“我……這方麵,我也教不了你,不過,我不建議你在這上麵投入太多的時間。”
“能做好四線分流就已經夠用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硬實力的修煉上,抓緊時間讓精神力和法力提升上來或許更好。”
“好的!謝謝訓導!”陳漠虛心受教,從善如流。
這一天剩下的課程,莫頓教得無精打采,組員學得心不在焉。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軟綿綿的無力感。
而我們的陳默同學,一刻也沒有為此焦慮,迅速回到了修煉,修煉,再修煉的正常軌道上。
莫頓訓導贈送的藥劑,經過卡托的親身測試,恢複效果良好,無明顯毒副作用,用卡托的話說:就是口味差了些,像摻了泥土的爛樹根!
這種小缺陷完全不是問題,陳默日常的裝備背包裏,又新增了一樣重要道具。
按莫頓的本意,這藥劑是幫助陳默緩解長時間冥想帶來的巨大精神負荷,減輕壓力,讓他能多休息一會兒。
但是在陳默看來,休息?什麽休息!
原本每天需要五六個小時間歇性休息才能保證修煉,現在隻要三個小時了,如果省下來的時間拿來休息,那這藥不是白喝了?
當然是繼續肝了!
加一場一個半小時的冥想,剩下的時間都拿來練靈能分流!
確認自己的四線分流技術已經足夠熟練且穩定,不致引發什麽意外之後,陳默稍作休整,斥巨資包下了一間單人技能練習室,再次啟動了召喚祭壇。
四線分流,意味著原本需要一次性、長時間維持的臃腫召喚儀式,被巧妙地拆解成了四個獨立、輕量化的微型魔法框架。這對陳默的意義極其重大——他終於擺脫了“守株待兔”式的漫長等待!藍星那邊什麽時候“上貨”,他隻需要找個安靜角落,隨時可以“立等可取”!
寄給家裏的信早就寫好了,臨發出前又仔仔細細看了一回,字斟句酌的改了幾個措辭,添上了幾句這兩天又湧上心頭的絮叨。
然後是檢查已經打包好的寄回家的物品。
包裹在最下層的,是取自山藤小隊的魔法徽章。
此前因為魔法知識的匱乏,陳默對於魔法道具有一種強烈的敬畏心,小金毛身上的魔法裝備不敢拿,怕有什麽追蹤印記,手中的其他魔法物品也不敢往藍星發送,生怕給家裏帶來什麽意外。
直到從莫頓這裏相對完整的接觸了魔法基礎知識,他才開始嚐試向老家遞送這些魔法道具。
除了魔法道具,物料裏麵最有價值的,是從莫頓導師那裏弄來的幾種魔法材料和藥劑。
接下來是一大疊存儲卡——裏麵塞滿了這段時間他在繁星大陸采集的所有環境數據、攝錄影像,以及配套的、密密麻麻寫滿字的日常記錄和學習筆記手稿。
陳默在訓導那裏事無巨細,把每一點最細微的修煉體悟都記錄的詳詳細細,可不僅僅是認真而已,更重要的就是為了給老家把這些技術和心得送回去。
看著還有一點點傳輸餘量,而這段時間一直沒法外出采購,陳默本著“不浪費”的原則,將一些從修煉室的角落裏薅來的泥土和碎石小心的放了上去,總算將這次分流式召喚祭壇的傳送空間,塞得滿滿當當。
確認單人練習室的門禁已牢牢鎖死,陳默再次輸入了那段冗長繁複、承載著星辰軌跡的空間坐標。
嗡……
微弱的空間波動閃過。分流之後僅四分之一的祭壇傳送量,成功為遙遠的藍星捎去了一份來自異世界的,重量約為一點八公斤的新“禮包”。
嗯,還沒有一次月壤采集來的多……
密集的蜂鳴警報,再一次在長樂宮,慈航工程處特別戰備辦公室內驟然拉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