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北椋暗流湧
字數:3853 加入書籤
北椋王府的消息,總是比風還快。
趙珣收到徐鳳年遇刺的密報時,正在查看新軍的訓練成果。密信是王林泉派心腹送來的,字跡潦草,顯然寫得匆忙——“徐鳳年歸途中於北椋邊境遭伏,隨行護衛死傷過半,疑似王府內部人動手,目前已脫險,返回王府,徐驍震怒,北椋戒嚴。”
“內部人動手?”趙珣捏著密信,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徐鳳年是徐驍唯一的繼承人,北椋上下皆知,誰敢在他歸途中行刺?
秦武湊過來看了一眼,沉聲道:“北椋內部本就不太平。徐驍老了,底下的將領各有派係,有人想讓徐鳳年上位,自然也有人不想看到他掌權——尤其是那些手握兵權的邊將,怕是不願被一個‘遊曆歸來的黃口小兒’管束。”
趙珣點頭。北椋以武立國,三十萬鐵騎分屬八位大將軍,徐驍能鎮住場子,但徐鳳年常年遊曆,威望不足,有人趁機發難,不足為奇。
“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秦武問道。北椋內亂,或許能減輕青州的壓力,但也可能讓局勢更複雜。
“是機會。”趙珣將密信燒毀,“王林泉肯定急著穩住外部,尤其是咱們青州。孫將軍的事,他會更上心;‘互不侵犯’的協議,也能更順利地敲定。”
他看向北方,嘴角微揚:“徐鳳年遇刺,必然會急於立威,鞏固自己的地位。北椋內部的清洗怕是少不了,短時間內,他們沒空插手青州事務——這正是我們擴軍和清剿太子黨餘孽的最好時機。”
“主公說得是。”秦武眼中閃過讚同,“新兵剛招齊,正需要時間訓練,北椋不亂,咱們反而束手束腳。”
趙珣轉身對親衛道:“去告訴王林泉,北椋的事,我們‘愛莫能助’,但青州的約定,希望他別忘了。孫將軍的人頭,一個月後我要見到,否則……後果他知道。”
親衛領命而去。趙珣知道,此刻施壓,王林泉為了穩住外部,必然會妥協。
果然,三日後,王林泉再次登門,帶來了孫將軍的人頭和一份正式的盟約。
“世子爺,孫將軍已被北椋邊軍‘斬殺’,對外宣稱是‘通敵叛國’。”王林泉將一個錦盒放在桌上,語氣疲憊,“盟約已按世子的意思修改,北椋商隊願按青州規矩交稅,接受盤查,絕不幹涉青州軍政。”
趙珣打開錦盒,裏麵果然是一顆人頭,麵容與孫將軍畫像一致。他合上錦盒,拿起盟約,上麵蓋著北椋王府的印章,條款清晰,比之前的草案更顯誠意。
“王老板辦事,果然利落。”趙珣簽下自己的名字,蓋上鎮南令的印鑒,“盟約生效。從今往後,青州與北椋,各守疆土,互不相犯。”
王林泉鬆了口氣,眼中卻閃過一絲憂慮:“世子爺,北椋內部……怕是要變天了。徐鳳年這次遇刺,絕不會善罷甘休,王府的清洗怕是要開始了。”
“這是北椋的家事,與我們無關。”趙珣淡淡道,“王老板隻需管好自己的生意,守好盟約,其他的,不用操心。”
王林泉點頭,起身告辭。他知道,趙珣這是在劃清界限——北椋的內亂,青州不插手,但也絕不允許北椋的亂局波及青州。
送走王林泉,趙珣立刻召集李參軍和周平。
“北椋內亂,短期內無暇南顧,我們的計劃可以加快了。”趙珣沉聲道,“秦武,新軍訓練強度加倍,三個月內必須形成戰力,我要看到五千人能拉出去打仗。”
“屬下遵命!”
“周平,裝備趕製速度再提一提,優先供應騎兵營,我要組建一支一千人的玄甲騎兵,作為殺手鐧。”
周平咬牙:“屬下會讓工匠們兩班倒,絕不耽誤!”
“李參軍,”趙珣看向最後一人,“太子黨餘孽的清洗,不用再顧忌了。查到一個,拿下一個,尤其是那些掌握兵權的縣尉、都頭,必須在一個月內全部替換成咱們的人。”
李參軍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屬下明白!”
三人離開後,趙珣獨自來到演武場,長槍在手,演練起《戰神圖錄》的槍法。
槍影如龍,戰氣在槍尖凝聚成淡淡的虛影,正是“戰氣化形”的前兆。四品境已至巔峰,距離三品境隻差一步,但這一步,卻如天塹。
“徐鳳年遇刺……北椋內亂……”趙珣一邊揮槍,一邊思索。徐鳳年若想站穩腳跟,必然會用雷霆手段清洗反對者,這會讓北椋實力受損,但也可能讓他更快成長為合格的繼承人。
而他趙珣,必須在徐鳳年穩定北椋之前,徹底掌控青州,突破三品境,擁有與北椋、甚至與京城抗衡的實力。
“殺!”
一聲低喝,長槍橫掃,戰氣爆發,將演武場中央的石樁劈得粉碎。碎石飛濺中,趙珣眼中閃過一絲明悟——突破三品境的契機,或許不在青州,而在北椋的亂局之中。
但他不能離開青州。鎮南令在手,五千新軍尚未成型,太子黨餘孽未清,此時離開,等於前功盡棄。
“看來,隻能等了。”趙珣收槍而立,額上見汗。等青州穩固,等新軍成軍,等太子黨餘孽清除……那時,再尋找突破的契機不遲。
北椋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麵的石子,在青州激起漣漪,卻並未打亂趙珣的步伐。
接下來的一個月,青州南部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平靜。
表麵上,百姓安居樂業,商旅往來頻繁,鹽田、糧田豐收,一派祥和;暗地裏,卻是暗流洶湧——五千新軍在曠野上日夜操練,玄甲騎兵的馬蹄聲震徹大地;李參軍拿著趙珣的手令,在青州府衙掀起腥風血雨,二十餘名與太子黨有牽連的官員被拿下,其中包括三名手握兵權的縣尉;周平的精工坊火光衝天,第一批玄甲已打造完成,漆黑的甲胄泛著冷光,防禦力遠超普通鎧甲。
而北椋的消息也斷斷續續傳來:徐鳳年以雷霆手段處置了七名涉嫌刺殺的邊將,收回了部分兵權;徐驍病重的消息傳出,北椋人心惶惶;江南盧家派人前往北椋,似乎想與徐鳳年結盟……
趙珣將這些消息一一記下,分析著其中的利弊。
“主公,”秦武匆匆走來,手中拿著一份戰報,“北境傳來消息,孫將軍的舊部不甘心,聚集了三千餘人,在邊境作亂,劫掠商旅,甚至騷擾咱們的鹽道。”
趙珣眼中閃過一絲銳色:“來得正好。”
三千亂兵,正好用來檢驗新軍的戰力,也正好……作為他突破三品境的“契機”。
“傳我命令,”趙珣握緊長槍,聲音冰冷,“玄甲騎兵營集結,隨我北上,清剿亂兵!”
這不僅是清剿亂兵,更是他趙珣向青州、向北境、向整個離陽王朝宣告——他的時代,已經到來。
演武場的風卷起地上的塵土,趙珣翻身上馬,玄甲在陽光下泛著冷光,身後,一千名玄甲騎兵列隊而立,甲胄摩擦聲、馬蹄聲匯聚成一股肅殺的氣息。
長槍斜指北方,趙珣的聲音傳遍隊列:
“隨我,殺!”
“殺!殺!殺!”
千騎齊發,馬蹄聲如驚雷滾滾,朝著北境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