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富裕?!
字數:3704 加入書籤
很快,小道消息就變成了政策,落實了下來。
每個人分到了一分(0.1畝)自留地,宋向文和宋大誌雖然住在一處,但卻是兩個戶頭,分的地居然不在一塊兒。
宋向文的那一份的緊挨著他們的宅基地,宋大誌一家五口分了五分地,卻離他們家宅基地八丈遠,要想種地,還得跨過整個宋家村。
宋大誌這可就不樂意了,跟村裏相熟的幾家都商量了個遍,到底是把地換了換,換到了隔了兩根田埂的宋巧姑家附近。
自打有了這幾分地,宋大誌和宋苗立刻琢磨開來。
雖然紅薯產量高,但見天吃紅薯,不是紅薯稀飯、就是紅薯片湯、煮紅薯、烤紅薯、紅薯幹、紅薯幹麵窩窩頭……真是吃得人心(胃)裏發燒,嘴流清口水。
宋大誌和宋苗可以種胡蘿卜、大白菜、水白菜、蘿卜、黃瓜、空心菜、豆角、胡蘿卜、菠菜和莧菜、韭菜、小蔥、大蒜……卻決計不肯在自留地上種紅薯。
沒辦法!
吃膩了,或者說是吃傷了!
自打有了這幾分地,宋大誌和宋苗愈忙碌了。
當然,也有可能不僅僅是忙那幾分地。
反正,他們家的飯桌終於擺脫了土豆和紅薯長期統治的局麵,品種肉眼可見的多了起來。
再加上宋大誌時不時的“夾帶一點私貨”,他們家的飯桌子上雖然還是沒有太多葷腥,粗糧永遠比細糧多,但比起其他家庭,也稱得上是“相對富裕”了。
沒聽到宋大誌和宋苗,見天的叮囑宋立夏和宋小滿,不許出去炫耀夥食麽?
當然,他們家餐桌上的百花齊放,離不開趙文義和陶蘭芝夫婦的大力支持。
自打趙文義到了南方海島,一家人算是徹底的得到了解放。
海島的人員成分簡單,除了一部分地方群眾,就是駐地官兵。
雖然陶蘭芝的成分稍微差了一點,但知道這事兒的隻有政委和參謀長。
看在趙文義舍了升職加薪的。計劃,也要保陶蘭芝,政委和參謀長多多少少也得給趙文義一點麵子,隱瞞一下。
如此一來,陶蘭芝周遭一下子就和諧了。
雖然身體還是不大好,但心理壓力卻實打實的少了一多半,陶蘭芝很快就和家屬院的嫂子們打成了一片,並積極的參與到趕海、曬海貨的集體活動中去。
因著陶蘭芝的成分問題,和他們家走的近的,也就隻剩下趙文忠和宋向文、宋大誌了。
趙文忠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又處於被人盯著的敏感時期,趙文義和陶蘭芝可不敢給他添麻煩。
於是,陶蘭芝曬的海貨,一多半的都成了年節禮,寄過來給了宋向文和宋大誌。
當然,宋向文和宋大誌也不是那種不懂禮的。
每年分下來的紅薯,他們家都會做不少苕果兒。
這玩意兒有點像如今幹果鋪子裏賣的脆紅薯幹。
將紅薯蒸熟後,切成筷子頭般粗細、兩寸長短的條,晾幹後,先用江邊幹淨的粗沙下鍋炒熱,然後下紅薯幹混同翻炒,直到將苕幹炒脆,再篩去砂礫即可。
原理有點像北方的鵝卵石烙餅,隻不過宋家村這頭用的是導熱性更好的粗沙。
做苕果兒聽著簡單,實際不然,比如淘河沙,炒河沙就很繁瑣。
另外,峰山大隊的冬季多為陰天,一般立冬和小雪間會難得有點冬陽,但也是那種溫溫吞吞的陽光,晾曬就要時時翻動,否則曬不幹,會發黴。
若遇上接連幾個陰天,更是每天做完飯後,就得將大鍋從灶台上端下來,再把簸箕放上去,借灶膛餘熱將紅薯幹烘幹。
這樣一套流程下來,其實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正因為做苕果兒費時費事,一般人家做得不多。
也就成了趙文義念念不忘的家鄉味兒。
除了苕果兒,還有紅薯澱粉和橡子粉,都成了宋家村特產。
兩家人靠著這年節時候,一來一往的包裹,維係著很難述諸於口的友情和親情。
豐富家庭餐桌的,除了趙文義夫婦,還有張仁德。
無論哪行哪業,拜師學藝都得免費給師傅幹三年活,那是做牛做馬,卻一分收益都沒有。
但跟著宋向文學藝,卻沒有這份限製。
雖然大多數時間,宋向文都把他丟給了宋南星,但小姑娘年紀雖小,能力卻是一等一。
關鍵是,采到的藥材,不管收益多少,都是他和宋南星五五分成。
投桃報李,張仁德采了蕨菜、薇菜、折耳根、野蔥、薺菜、血皮菜、刺龍苞、洋荷、香椿芽、花椒芽、水芹菜、車前草、蒲公英、馬齒莧、柴胡、何首烏、苦麻菜、灰灰菜、野豌豆、艾葉、山竹筍、魔芋、菌菇等野菜,也會分“宋南星”一半。
不管是自己吃,還是曬成菜幹,都極大的豐富了他們家的餐桌。
再說了,鄭遠成這幹爹也不是白當的,三不五時就會托人帶回來點糧食和糕點、糖果,給仨孩子“補一補”。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東西都會在宋立夏和宋小滿上學去了以後,被一些重男輕女的大人,偷偷塞給宋南星。
宋南星小朋友就成了十裏八村吃得最好的小朋友,沒有之一。
甚至,宋南星小朋友還有獨屬於自己的“寶箱”一個金雞餅幹的盒子。
沒辦法,誰讓宋南星小朋友是一個有收入,還能留存住零食的小朋友,必須有自己的“保險箱”啊!
“保險箱”固定在家裏的大衣櫃門上,還加裝了一把小銅鎖,銅鎖的鑰匙連著家裏的鑰匙一起,被編在一根紅繩上,掛在宋南星的脖子上。
所以,宋南星小朋友也是十裏八村唯一一個“走路帶響”的小朋友。
別的小朋友羨慕不已,宋南星卻不喜歡聽這死出,強烈要求宋苗給自己的上衣胸口處添一個口袋。
不為別的,就為了裝鑰匙。
別的小孩這麽說,家長十有八九會說:“我看你才像口袋。”
可宋南星的家長,宋苗同誌,毫不猶豫的就照做了。
還怕宋南星覺著不好看,特地給她繡了小花、小葉子,可愛得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