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欺人太甚!
字數:7713 加入書籤
朝會散去。
百官懷著對三日之後那場“觀瀾台論道”的種種思量,陸續退出宮殿。
贏子夜正欲隨眾人一同離開,卻被內侍恭敬地攔下。
“六殿下,陛下請您留步,於章台宮相見。”
贏子夜心中微動,知道父皇必有深意,便頷首跟隨內侍,穿過側麵的廊道,來到了章台宮後一處更為靜謐的偏殿。
此處,不似正殿那般莊嚴肅穆。
陳設相對簡潔,但依舊透著皇家氣派。
始皇帝已卸去了沉重的朝會冠冕,隻著一身玄色常服,坐於一張鋪著白虎皮的軟榻之上,手中端著一杯熱氣嫋嫋的溫湯。
少了珠旒的遮擋,他那雙深邃如同星海,仿佛能洞悉人心的眼眸,更顯得銳利逼人。
“坐。”
嬴政指了指對麵的席位,語氣平和。
“謝父皇。”
贏子夜依言坐下,姿態恭謹。
嬴政輕輕吹了吹浮沫,並未繞圈子,直接切入主題。
“今日朝堂之上,關於那孔雀王朝僧侶之事,你言及‘靜觀其變’。”
“朕召你來,是想聽聽,你對此孔雀王朝,究竟了解多少?”
他的目光落在贏子夜身上,帶著審視與探究。
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身上秘密不少,見識往往超出常人。
贏子夜略一沉吟,整理了一下思緒。
他對孔雀王朝的了解,主要源於前世零散的曆史記憶和這一世通過商旅、暗河情報拚湊的信息。
確實不算詳盡。
但足以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
“回父皇。”
贏子夜緩緩開口。
“兒臣所知亦不算詳盡,多來自西域商旅傳聞及一些零碎古籍記載。”
“據聞,這孔雀王朝位於西南之地,與我大秦相隔何止萬裏,中間更有雪山、荒漠、巨澤阻隔,路途極其艱險!”
“其國疆域亦頗為遼闊,民眾多信奉一種宗教,其主神似乎便被稱為佛陀。”
“其國勢在數十年前曾一度鼎盛,然近況如何,兒臣不得而知。”
他頓了頓,繼續分析。
“至於其國主、官製、軍力、民生等具體情形,兒臣更是知之甚少。”
“同樣,兒臣推斷,那孔雀王朝對我大秦之了解,恐怕亦是極其有限,甚至可能僅限於知道東方有一個名為‘秦’的強大國度。”
“畢竟,兩國之間,在此之前,從未有過正式的官方往來,商旅亦多是間接貿易,信息傳遞緩慢且失真嚴重。”
嬴政靜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盞緣摩挲。
贏子夜的分析,與他通過黑冰台得到的零星情報大致吻合。
這是一個遙遠陌生,但似乎同樣龐大的帝國。
“如此說來,彼此皆是霧裏看花。”
嬴政放下杯盞,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那此番,這些僧侶前來傳渡,其用意,恐怕就並非表麵宣揚教義那麽簡單了。”
“李斯所言,未必是杞人憂天。”
贏子夜點頭。
“父皇明鑒。”
“傳渡佛法,弘揚其教,固然是其明麵上的目的。”
“然則,教義傳播本身,便是一種思想的滲透,文化的擴張。”
“他們欲借此,讓我大秦子民了解、接受,甚至信仰其佛陀,潛移默化中,便可影響民心向背,削弱我秦法秦俗之根基。”
“此乃無形之劍,殺人不見血!”
他想起了曆史上佛教東傳後,對中原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雖然此時情況不同,但原理相通。
嬴政眼中精光一閃,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他們想傳渡他們的佛法。”
“朕,難道就不能借此機會,讓我大秦之學,反向影響他孔雀王朝麽?!”
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瞬間便從被動的應對,轉向了主動的謀劃!
他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文化交流。
更是一個將大秦影響力向西延伸的契機!
“既然他們邀請了諸子百家前去論道,那便不僅僅是佛法的展示,亦是我大秦百家學問的論台!”
嬴政的聲音帶著一股帝王鋒芒!
“儒家的仁政王道,法家的律法刑名,兵家的奇正詭道,陰陽家的星象占卜,乃至公輸家的機關巧術……”
“皆可在此展現!”
“讓那些番僧看看,我華夏文明之博大精深,遠非其邊陲小國之學可比!”
他要的,不僅是防範,更是主動的文化輸出與威懾!
他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贏子夜身上,帶著沉甸甸的信任。
“子夜,你心思縝密,見識不凡,此事,朕便交由你暗中盯著。”
“論道之事,明麵上由奉常府與萬世書院自行應對,但你需時刻關注動向。”
“那些僧侶的每一句話,與他們接觸的每一個人,論道過程中的每一次交鋒,朕都要知道。”
他頓了頓,語氣加重!
“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機會,摸清那佛法的底細,評估其對我大秦的真正潛在影響。”
“同時,也要確保我大秦之學,能在這次交鋒中,揚我國威,顯我文明之盛!”
“兒臣,領旨!”
贏子夜起身,鄭重躬身應下。
他明白,這場看似尋常的論道,其背後牽扯的,是兩大古老文明在未知領域的首次碰撞與試探。
父皇將此重任交予他,既是信任,也是考驗!
“去吧。”
嬴政揮了揮手,重新端起湯盞。
目光卻已看向殿外,仿佛透過宮牆,看到了渭水之濱那座即將風雲匯聚的觀瀾台!!
贏子夜不再多言,恭敬退出偏殿。
……
數日之間。
關於觀瀾台論道的消息,如同投入池水的石子,在鹹陽激起了層層漣漪。
並且,這漣漪迅速擴散變形,最終形成了一股暗流洶湧的輿論風暴!
起初,消息還隻是簡單地傳遞著。
說“孔雀王朝僧侶邀諸子百家於觀瀾台談經論道”這一事實。
然而,不知從何處開始。
一些更加尖銳,更具挑釁意味的言論,開始在士林學子和市井街巷中悄然流傳!
“聽說了嗎?那些番僧口氣大得很呐!”
“說他們的‘佛法’乃是至高無上的真理,囊括宇宙人生至理,遠非中土百家之學所能比擬!”
“何止啊!”
“我有個在萬世書院修行的親戚說,那些光頭放出話來,此次論道,便是要以無上佛法,辯倒百家,讓我中原士人見識見識什麽才是真正的‘大道’!”
“狂悖!簡直是狂悖!”
“我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諸子百家各有精妙,豈是化外蠻夷之學可以輕辱?!”
“哼,井底之蛙,不知天河之大!”
“竟敢口出狂言,欲力壓我百家?”
這些或真或假,但極具煽動性的言論,如同野火般蔓延開來。
其核心意思再明確不過。
此番交流,名為平等論道,實則為那“佛法”單方麵的耀武揚威。
意圖憑借其教義,將中原傳承數百年的諸子百家學問踩在腳下,證明其“遠不如佛法精妙”!
這等言論,對於將自身學派傳承,學說理念視若性命的百家學者而言,無異於赤裸裸的挑釁和侮辱!
……
道家天宗駐地,清修之所。
曉夢大師一襲素白道袍,纖塵不染,正靜坐於蒲團之上。
周身氣息與天地自然相合,仿佛已進入物我兩忘之境。
然而,當一名弟子小心翼翼地將外界關於佛法的狂言稟報於她時,她那如同萬古玄冰般清冷平靜的眼眸,驟然睜開!
一絲極淡,卻銳利如劍鋒的寒光,自她眼底閃過。
周遭的空氣仿佛都隨之凝滯了一瞬。
“力壓百家?”
曉夢的聲音空靈而冰冷,不帶絲毫煙火氣,卻蘊含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傲然與淡漠。
“憑那不知所謂的佛法?嗬……”
她並未多言,隻是輕輕哼了一聲。
但那一聲輕哼中蘊含的不屑與冷意,卻讓稟報的弟子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曉夢緩緩起身,望向觀瀾台的方向。
那目光仿佛已穿透虛空,看到了那場即將到來的交鋒。
她雖信奉“大道無情”,追求超然物外。
但道家之學,乃是她畢生追尋的道,豈容外來蠻夷之學肆意貶低?
這場論道,她或許不會輕易下場,但也絕不會缺席旁觀!
……
儒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
鹹陽城內,凡有傳承的學派,幾乎都感受到了這股來自異域學說的咄咄逼人之氣。
憤慨、不屑、警惕,以及一股被激發出的昂揚鬥誌,在各種學派的駐地中醞釀著。
而在這股風潮中,反應最為激烈,最為直接的,莫過於贏子夜一手創辦的萬世書院。
書院之內,此刻早已不複往日的寧靜治學氛圍。
龍虎榜前的廣場上,講堂之中,甚至廊廡之下,隨處可見聚集在一起,情緒激動的年輕學子。
“豈有此理!那些番僧安敢如此小覷我中土學問!”
“佛法?聽都未曾聽過,也敢妄言力壓百家?真是自大!”
“院長曾言,學問之道,在於交流印證,豈容他人如此踐踏!”
“我輩學子,研習聖賢之道,兵家之法,機關之術,豈能坐視外來之學如此猖狂?”
學子們議論紛紛。
臉上充滿了年輕氣盛的憤慨與不服!
他們中,有苦讀儒家經典的文科學子。
有鑽研兵法的武科學子。
更有那些親手製造出犀利軍械,在西域立下功勞的工科學子。
他們或許學派不同,專攻各異。
但在維護中土學問尊嚴這一點上,卻是同仇敵愾!
“我們必須去!”
一名在龍虎榜“策”科上名列前茅的學子猛地站起!
揮舞著手臂,激動地說道:
“不僅要去看,更要去聽,去辯!”
“要讓那些番僧知道,我大秦並非沒有英才,我百家之學,深如瀚海,豈是他們所能窺盡?”
“對!要去!”
“同去!同去!”
“倒要看看,那佛法究竟有何能耐,敢放出如此狂言!”
群情激昂。
請願之聲不絕於耳。
許多學子甚至已經自發開始搜集資料,研究可能論及的議題。
摩拳擦掌!
準備在觀瀾台那場即將到來的百家與佛法的碰撞中,親身體驗,乃至發出屬於萬世書院,屬於他們這一代年輕學子的聲音。
一股無形的戰意,在鹹陽城的學術界上空凝聚!
暗流,即將化為驚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