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爾之所學,不過小乘佛法!
字數:7267 加入書籤
與此同時,台下的人群在經過短暫的愣神後,爆發出了一陣比之前任何時刻都要熱烈的驚呼與騷動!
“是六殿下。”
“六公子親自來了。”
“殿下終於出麵了。”
贏子夜的現身,如同在暗流洶湧的湖麵投下了一顆巨石!
他身著一襲簡約的玄色常服,並未刻意散發氣勢。
但那份經年累月居於上位,執掌生殺,更兼自身修為深不可測所形成的獨特威儀。
卻讓他一出現,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他的到來,仿佛給原本因接連受挫而有些士氣低落的百家一方,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贏子夜並未理會台下的喧囂。
他對曉夢投去一個安撫的眼神。
隨即,目光轉向那蓮花石台中央,此刻終於緩緩睜開雙眼的枯槁老僧。
那是一雙怎樣的眼睛?
並非想象中的精光四射,也非星魂那般的犀利邪魅,更非曉夢的冰冷空靈。
那雙眼睛如同經曆了無盡歲月洗禮的古潭。
深邃、平和,充滿了智慧與慈悲。
仿佛能映照出世間一切煩惱與虛妄,卻又不起絲毫波瀾!
老僧的目光與贏子夜平靜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贏子夜微微一笑,對著老僧拱手一禮,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
“大秦六公子贏子夜,見過大師。”
“見大師與曉夢論道精深,心向往之,不知可否……也與大師論上一論?”
他主動提出論道,原因無他。
從一開始通過暗河的稟報和現場的觀察。
贏子夜便敏銳地察覺到,這老僧看似一直被動防守,實則手段高明。
總是在引導,甚至逼迫對手不斷展露、底牌,施展全力。
無論是書院學子的經典學問,還是星魂的聚氣成刃,亦或是曉夢那引動天地的道域。
都在其看似平和的應對下,被逼出了極限!
贏子夜不願曉夢過早地將自身對道的終極領悟,完全暴露在這等深不可測的對手麵前。
而那枯槁老僧在聽到“贏子夜”三個字時。
古井無波的眼眸中,終於泛起了一絲極其細微的漣漪!
他雙手合十,置於胸前,對著贏子夜微微欠身。
聲音依舊平和,卻帶上了一絲應有的鄭重。
“原來是六公子殿下。”
“老衲摩訶止觀,有禮了。”
“殿下願屈尊論道,乃我等之幸,自然可以。”
他的態度謙遜有禮,與之前對待星魂和曉夢時的沉默或無形壓迫截然不同,顯然深知贏子夜的身份與分量。
贏子夜頷首,不再客套,直接切入主題。
他並未像曉夢那般引動天地異象,也未像星魂那般凝聚駭人攻勢,而是平靜地站在那裏,開口論道。
然而,他出口之言,並非儒家經典,法家律條,亦非兵家詭道。
而是王霸之術!
用以解析佛家理論。
“佛家有言及‘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贏子夜聲音清朗,目光如炬。
“此語精妙,闡述須彌納於芥子,微觀蘊含宏觀之理。”
“然,在本公子看來,治大國,亦如觀一花一葉。”
“民為花葉,國為世界。”
“君王之道,在於統禦萬民,調和陰陽,使民有所安,國有所治。”
“若隻觀花葉之空幻,而忘世界之實存,豈非舍本逐末?”
“佛家慈悲,欲度眾生出苦海,然若世間秩序崩壞,王道不存,眾生之苦,又何止輪回?”
“此乃‘王在法上’,以實禦虛之理。”
贏子夜的論述鋒芒畢露,直逼佛家空觀核心。
他繼續道:
“佛家又雲‘相由心生’,世間萬相,皆由心念所造。”
“此理固然深刻。”
“然,心念亦受外境所染,受教化所導。”
“我大秦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便是要塑造萬民之心,使其心向耕戰,心向秩序,從而外顯為強國富民之‘相’。”
“此乃‘法由王立’,以境塑心之道。”
“佛家隻言心造相,卻忽略相亦可塑心,是否……有所偏頗?”
摩訶止觀眼中漸漸浮現凝重!
他從未見過有人以如此角度反駁佛理。
他雙手合十,沉吟片刻,緩緩回應。
“殿下所言,乃世間法之極致,老衲欽佩。”
“然,佛法所言世界,非僅山河大地之器世界,更指眾生共業所感之有情世界。”
“君王治世,固然重要,然終究是緣起法中之生滅相。”
“我佛慈悲,旨在度脫眾生出離生死根本之苦。”
“相由心生,亦複如是。”
“心能造相,亦能轉相。”
“最終目的,乃是照見心,相皆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摩訶止觀意在將話題重新引回佛法本源。
然而。
贏子夜忽然開口,淡淡一笑!
“大師隻言小乘自度,追求個人涅槃寂靜。”
“卻可知,佛法亦有大乘?”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大乘行者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不以自身寂滅為終極。”
“而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為宏願。”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此等胸懷,此等擔當,豈是隻求自了之小乘可比?”
“此乃‘不住涅槃,不離生死’之大乘菩薩道。”
這一瞬。
摩訶止觀如遭雷擊!
眼中第一次出現巨大的震撼!!
他所學皆是小乘。
大乘佛法此時尚未完善、大成,更不可能東傳至此!
贏子夜提及的,是遠超他理解範圍的更高佛理。
台上的僧侶們亦紛紛動容!
佛法竟還有如此境界?
與此同時,贏子夜身周並無顯象。
卻有一種煌煌如日,鎮壓山河的帝道之氣自然浮現!
佛門淨土如虛空。
帝王道氣如大地。
虛空照大地,大地載虛空。
兩者無形碰撞,又無形交融。
摩訶止觀隻覺眼前之人氣息深不可測!
贏子夜卻目光平靜。
摩訶止觀深吸一口氣,再難保持那古井無波之色,他緩緩俯身,雙手合十,躬身一禮。
“阿彌陀佛。”
“殿下之見地,如醍醐灌頂,振聾發聵!”
“老衲修行數十載,自詡於佛法一道已窺門徑,今日得聞殿下之言,方知天外有天,佛法瀚海,老衲所知不過一瓢耳。”
“殿下雖非我佛門中人,然慧根之深,悟性之高,對佛法真諦之洞察,尤勝老衲多矣。”
“老衲……心服口服。”
這番讚譽,絕非客套。
贏子夜不僅以王霸之道巧妙辨析佛理。
更是指出了連他都未曾深究,甚至因為尚未完善而聞所未聞的“大乘菩薩道”之宏願。
這對他固有的佛法認知體係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也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佛法天地的大門。
贏子夜見狀,亦是微微一笑,收斂了周身那無形的帝道之氣,拱手還了一禮,語氣平和。
“大師過譽了。”
“佛法精妙,博大精深,本公子亦是偶有所得,方才妄言。”
“大師禪定功夫精深,佛法修為圓融,堅守本心,不為外境所動,亦令本公子欽佩。”
他先是肯定了對方的修為,隨即話鋒悄然一轉,目光變得深邃而帶著一絲屬於統治者的審視。
“不過,論道歸論道,欣賞歸欣賞。”
“大師此番遠道而來,攜佛法東傳之誌,欲於我這大秦之地‘傳渡’。”
“我大秦自先孝公變法以來,便以法為骨,以百家為血肉,兼容並蓄,方有今日之強盛。”
“境內諸子百家,無論儒、道、法、墨、陰陽……皆有其存身立命之地。”
“然,我大秦,亦絕不會允許任何一家學說,淩駕於律法之上,影響力過度膨脹,以至於動搖國本,蠱惑民心,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安定與秩序。”
“百家之學,需在秦法框架之內,為我大秦之強盛服務。”
“此乃底線,不容逾越。”
贏子夜的話語清晰而直接,既是表明態度,也是一種警告!
他欣賞佛法的精妙,但更看重大秦的穩定與統治。
摩訶止觀聞言,臉上並無意外或不滿之色,反而愈發恭敬。
他再次合十行禮,聲音懇切。
“殿下明鑒。”
“我佛門弟子,遠行傳法,旨在弘揚正法,教化眾生,導人向善,出離苦海,絕非為爭權奪利,亦不敢有絲毫危害家國社稷之念。”
“佛法慈悲,戒律森嚴,首重清淨無爭,於國於民,唯有裨益,絕無禍患。”
“老衲可以向殿下保證,若蒙允準傳法,我等著重宣揚的,必是使人向善,安分守己,忠君愛國之教義,絕不敢有違大秦律法,動搖殿下江山分毫。”
他的表態十分明確。
將佛法的定位放在了“輔助教化”“導人向善”的層麵。
並主動承諾,服從秦法!
這無疑極大地降低了統治層麵的風險!
贏子夜深邃的目光在摩訶止觀臉上停留片刻,似乎在判斷其話語的真偽。
片刻後,他微微頷首。
“大師既有此心,自是最好。”
“具體傳法尺度,地域範圍,容後再議。”
他將此事暫且擱置。
隨即,提出了另一個他更為關心的問題。
目光銳利地看向摩訶止觀。
“既然傳渡之事暫且不提。”
“那麽接下來。”
“大師是否該跟本公子好好說一說,貴國孔雀王朝,如今究竟是何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