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章 她以後能調動這些天才,就不由在心裏哈哈大笑起來

字數:9686   加入書籤

A+A-


    次日早上,王小小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就和賀瑾回到家裏。
    中午吃完飯,王小小他們帶著食物來到了銀杏樹下。
    “小小來啦!”劉奶奶眼尖,第一個招呼道。
    “哎!奶奶、嬸子們,咱們這就開始!”王小小應和,挽起袖子,利落地將大家帶來的食材歸置到桌子中央。
    劉奶奶和許嬸默契地將各自準備好的一份紅豆、紅薯、麵粉、糯米粉推到王小小麵前。
    許嬸笑著說:“小小,按你昨天說的,我倆準備的量一樣,等會兒做出來除以三,咱三家平分,正好!”
    除以三,這就是家屬院裏最樸素、最精準的公平,嬸子們用生活經驗就能達成最和諧的分配方案。
    “成!就這麽辦!”王小小點頭,立刻進入指揮狀態,“花花把紅薯削皮切片蒸熟。”
    大火蒸,十五分鍾紅薯蒸熟了。
    王小小繼續說:“軍軍,生火,大鍋燒水,先把這三份紅豆上籠屜蒸熟!蒸豆子的工夫,咱們正好把月餅皮和了!”
    軍軍得令,麻利地跑到一旁臨時砌的土灶旁忙活起來。
    王小小則拿出一個大瓦盆,將蒸熟的紅薯,攪拌細膩,把紅薯的渣渣剔除出來。
    又按比例倒入麵粉和糯米粉。她一邊操作一邊給圍觀的嬸子們講解:“嬸子們瞧好了,這皮子沒別的竅門,就是紅薯、麵粉、糯米粉按 二比二比一*來。紅薯是熟的,得搗成泥,趁著有點熱乎氣兒和麵,這樣出來的皮子才軟和,不裂口。”
    她雙手用力,在盆裏揉搓起來,金色的紅薯泥與雪白的麵粉、糯米粉漸漸融合,變成了一種柔軟細膩的淺黃色麵團,看著就讓人心生歡喜。
    “喲,這顏色真俊!”李嬸讚歎道。
    “聞著就一股紅薯香,肯定好吃。”劉奶奶湊近看了看,滿意地點頭。
    王小小拿出六七顆大白兔奶糖,丟進紅豆裏,在倒了一罐水果罐頭水。
    劉奶奶:“小小,回家我把大白兔奶糖還你。”
    王小小沒有說話,隻是笑笑,不然要她咋說~
    這邊金黃噴香的紅薯麵團剛和好,那邊大鐵鍋裏的紅豆也蒸好了,熱騰騰地抬下來,空氣裏的甜香愈發濃鬱。
    “接下來就是做豆沙餡了!”王小小說著,變戲法似的搬出她昨天剛做好的手搖攪拌器。
    這新奇玩意兒立刻吸引了所有嬸子的目光。
    “小小,這是啥家夥式?沒見過呀!”許嬸好奇地圍著看。
    “我自己瞎琢磨的,叫‘手搖攪拌器’,省得咱們用勺子一點點碾豆子了,費勁。”王小小一邊解釋,一邊將蒸得爛熟的紅豆一股腦倒進攪拌器的不鏽鋼圓筒裏,又順手把水果罐頭裏清亮粘稠的糖水倒了進去。
    她固定好蓋子,握住手柄,不緊不慢地搖動起來。
    伴隨著一陣輕快的“嘎吱”聲,圓筒內部的刀片飛速旋轉,紅豆與糖水迅速融合、破碎,不過幾分鍾功夫,就變成了一鍋細膩滑潤、色澤深紅的紅豆泥。
    劉奶奶看得嘖嘖稱奇:“哎呦!這可太省事了!小小你這腦子是怎麽長的!”
    王小小笑了笑,沒有停手。她將攪拌好的紅豆泥倒入洗淨的大鐵鍋裏,架在還有餘溫的灶上,用鍋鏟不停地翻炒起來。水分在熱度下漸漸蒸發,豆泥變得越來越稠厚。
    看著火候差不多了,王小小拿起早就準備好的豬油罐子,挖了幾大勺雪白的油脂進去。豬油遇熱融化,迅速與豆沙融為一體,瞬間,一股更加醇厚、帶著肉脂香氣的甜香爆發出來,霸道地蓋過了之前所有的味道,勾得人食欲大動。
    王小小一邊翻炒一邊解釋:“加這點油,餡料才潤,不噎人。”
    直到豆沙被炒成不粘鍋鏟、油潤發亮的深褐色,她才利落地停了火。
    一鍋香甜油潤、純手工製作的紅豆沙餡,就這麽成了。
    王小小用鏟子把豆沙鏟了出來,宣布道:“好了!”,“豆沙餡搞定!接下來,咱們就能包月餅了!”
    王小小把壓月餅的模具拿了出來。
    豆沙的甜香和紅薯麵團的暖香在空氣中交織,嬸子們早就等不及了。王小小一聲令下,大家立刻圍攏過來,洗淨了手,準備開工。
    “來來來,看著花花怎麽做。”王小小把位置讓給花花做示範。
    隻見花花揪下一小塊金黃色的紅薯麵團,在掌心搓圓、壓扁,變成一個小麵餅。接著又用勺子挖了一團深褐油亮的豆沙餡,放在麵餅中央。她靈巧的手指像包湯圓一樣,沿著邊沿一點點向上收口、搓揉,一個圓滾滾的“胖團子”就做好了,皮餡均勻,光滑溜圓。
    “就這麽簡單!皮和餡的量,大家自己掂量,差不多就行!”王小小在一旁說道。
    嬸子們一看就懂,紛紛動手。桌上很快就擺滿了一個個可愛的“胖團子”。
    這時,王小小才把她和賀瑾精心製作的木頭模具拿了出來,幾個模具上分別刻著清晰的圖案:五角星、 八一、 豐、 還有象征工農的齒輪麥穗。
    “哎呦!這模子刻得真精神!”劉奶奶拿起一個五角星的模具,愛不釋手。
    王小小拿起一個包好的“胖團子”,放進“八一”字樣的模具裏,用手掌輕輕一壓、再在桌邊輕輕一磕,一個月餅就脫模而出,穩穩落在鋪了幹玉米葉的蓋簾上。
    正中央的“八一”二字,顯得格外莊嚴又帶著生活的暖意。
    “成了!就這麽壓!”王小小舉起第一個成品。
    嬸子們驚喜地傳看著,紛紛拿起自己喜歡的模具動手嚐試。
    蓋簾上就擺滿了印著五角星、八一、豐和齒輪麥穗的月餅,。
    “真好看!又好吃又好看!”李嬸看著自己壓出的豐字月餅,笑得合不攏嘴。
    “烤出來,指定比供銷社的強一百倍!”許嬸也信心滿滿。
    大家最後數了一下,1斤紅薯1斤麵粉半斤糯米粉+2斤紅豆+2調羹豬油+一瓶水果罐頭糖水+六顆大白兔奶糖,這麽一份,就做了55個。
    這是多劃算,不要票。
    足足有月餅5斤多,這不僅能讓家裏過個甜蜜的中秋,還能讓月餅可以送給親戚。
    土烤箱的縫隙裏飄出愈發濃鬱的甜香,混合著紅薯的焦香和糧食樸實的味道,勾得樹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鎖在那扇簡陋的鐵皮門上。
    終於,王小小感覺火候到了。她用厚布墊著手,小心翼翼地打開烤箱門。
    一股更加熱烈、飽滿的香甜氣息如同實質般湧出,瞬間籠罩了所有人。
    “哎呦!這味兒可真足!”劉奶奶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
    隻見裏麵的月餅個個金黃飽滿,表皮因為高溫烘烤而呈現出誘人的焦糖色,上麵烙印的五角星、“八一”等圖案也變得更加清晰深刻。
    王小小用夾子夾出一個,放在盤子裏晾了晾,然後小心地掰開。
    “哢嚓”一聲輕微的脆響,外皮應聲而裂,露出了內部金黃油潤的薯泥皮和深紅發亮的豆沙餡。熱氣裹挾著香氣撲麵而來。
    “快!小小,嚐嚐看咋樣!”許嬸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王小小吹了吹,咬了一小口。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著她。
    隻見她細細咀嚼了幾下,那雙靈動的眼睛先是微微睜大,隨即彎成了兩道月牙,臉上綻開了一個無比燦爛的笑容。
    “成功了!”她大聲宣布,語氣裏滿是興奮,“嬸子們,快嚐嚐!甜而不膩!”
    她真厲害,第一次做就成功了。
    她把手裏的半個月餅遞給劉奶奶,又趕緊給許嬸、李姨她們分。
    嬸子們接過,忙不迭地送進嘴裏。
    “嗯!好吃!”劉奶奶咀嚼著,連連點頭,“這甜味兒正!不是那種齁甜,是清甜!”
    許嬸也讚不絕口,“有水果罐頭的那個清甜氣兒,細品還有股淡淡的奶香味,肯定是那幾顆大白兔奶糖的功勞!這豆沙可真潤,一點也不幹!”
    “這皮子也香,紅薯味兒濃,還軟乎!”李嬸的關注點則在皮上。
    供銷社賣的四個月餅2斤,比55個5斤多月餅貴多了。
    月餅可以放半個月,還有五天才到中秋,不會壞。
    王小小覺得自己笑僵了,記者一直在拍照,她要保持親切的形象,一直笑,她累死了。
    王小小一直在吐槽,交卷也要錢的,哢嚓哢嚓一直在響,也不知道拍了多少張了。
    王小小偷瞄,軍記是個小年輕幹事,不好意思叫嬸子不吃,他估計想拍月餅的圖案。
    她做的烤箱不大一爐就隻能烤30個,每次烤要20分鍾。
    再次烤好,王小小笑著說:“記者同誌,來來來,看看我們做的圖案,認真拍拍。”
    軍記拍好後,王小小讓花花紅紅軍軍留下來幫忙。
    她拿著月餅走人。
    兩天後,最新一期的軍報送達了家屬院。
    頭版下方,赫然刊登著一幅占了不少版麵的照片,正是那天銀杏樹下,王小小笑著舉起剛出模的“八一”月餅,周圍嬸子們臉上洋溢著滿足而自豪的笑容。照片旁邊配著醒目的標題:
    《發揚革命傳統,厲行勤儉節約——XX軍家屬院巧手做月餅,粗糧細作傳佳話》
    文章裏,記者用熱情洋溢的筆調,高度讚揚了該軍家屬院 “心懷大局、自力更生” 的革命精神。
    報道稱,為了將供銷社有限的月餅資源 “讓給更需要的兄弟部隊”,家屬院的軍屬們積極響應號召,開動腦筋,利用粗糧雜糧,製作出了 “既符合勤儉節約原則,又美味健康”的革命月餅。
    文中還特別提到了刻有“五角星”、“八一”、“豐”等具有革命和教育意義圖案的模具,稱讚這是 “將組織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動體現。
    這篇報道,如同一塊投入湖麵的石子,在家屬院、乃至整個軍區都激起了層層漣漪。
    對王小小個人而言,她瞬間成了軍區裏的名人。走在路上,常有不相識的軍屬笑著跟她打招呼,稱她心靈手巧、給咱軍屬長了臉。
    她精心構建的有用、可靠、政治正確的形象,通過這張報紙,被牢牢地樹立了起來。這無疑是她和她家庭一道極佳的政治護身符。
    對家屬院集體而言,一種隱秘的驕傲和團結感在嬸子們中間流淌,更是參與了一項被上級肯定和宣揚的“正確事業”。
    對更高層的影響,這篇報道成了一個絕佳的典型。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軍隊後勤和宣傳部門正需要這樣 “花小錢辦大事”、“精神物質雙豐收” 的生動事例,也因此被貼上了 “有覺悟、有辦法、有溫情” 的正麵標簽。
    而這一切風暴中心的王小小,此刻正坐在自家炕上,仔細地看著報紙。
    她臉上沒有太多得意的神色,反而是一種如釋重負的平靜。
    賀瑾嘴角抽抽:“一箭三雕!!!”
    王小小白了一眼他。
    “你以為軍記為什麽會來?我找丁爸幫的忙,這裏全篇都是讚美,供銷社的月餅來都沒有來,那是丁爸上午和陳國棟說了,中午我和嬸子們是說做月餅,婦女主任當天下午就安排桌子,爐灶,大鐵鍋和蒸鍋,你不會以為婦女主任單純好心吧!”
    “我為什麽第一天做好月餅就叫紅紅花花去做,那是我要讓紅紅花花政治正確,她們說親爸倒賣軍用物資坐牢中,她們倆在不表現,我擔心她們活不下去。”
    “領導兩手準備,我做得好吃,寓意好,那就供銷社月餅給兄弟部隊;萬一做得不好吃的話,但是圖案好,那就當好;既不好吃又不好看,那就把供銷社月餅拿回來,兩手準備。”
    一群人看著她,外加站在門口的紅紅花花更加淚眼汪汪感動看著王小小。
    賀瑾他姐是一箭四雕,紅紅花花對姐更加忠心了,他姐最厲害~
    家屬院彌漫著紅豆餡的香味。
    ————
    王小小在給大佬做接受腔,這次要做慢工出細活。
    對講機響起。
    王小小:“小瑾,有什麽事?”
    中年男子的聲音響起:“我是政治幹事部一科,王小小,來拿你的學員實習軍官證。”
    她應了一聲,快步走向政治幹事部一科的辦公室。
    辦公室裏,一位表情嚴肅的中年幹事將一本嶄新的學員實習軍官證推到王小小麵前,證件上的她穿著軍裝,眼神清澈而堅定。
    幹事的語氣帶著羨慕,居然聽到了羨慕:“王小小同誌,恭喜你。根據上級指示和軍校培養計劃,你完成了基層實習階段已基本完成,正式成為二科學員實習軍官,不再是實習學員,下一階段,你將進入為期三個月的綜合軍事訓練。”
    王小小行禮:“是。”
    幹事突然眼中帶著幸災樂禍,本來軍中軍醫體能要求是戰鬥標準,這個崽崽居然還在二科,就需要比戰鬥標準更加高標準。
    王小小剛出去,就看見賀瑾也來了。
    王小小在門口等了一會,賀瑾也就三分鍾就出來。
    “姐,給你。”
    王小小看著賀瑾的證件,白了他一眼,就放到口袋裏。
    賀瑾居然是軍工了,即使是初級技術員,不就是多了一個聰明腦袋嗎!
    “小瑾,你要訓練嗎?”
    “不需要,姐,你要訓練?”
    “嗯,我得到的是學員實習軍官證。”
    “姐,這次你不會又趁機偷偷把我丟了自己逃課出去玩。”賀瑾說完這話。
    王小小呆住了,她和賀瑾突然覺得完了……
    他們要去市裏上課,這周沒有去~~
    王小小眨眨眼:“小瑾,你現在有工作了,我們今天殺雞吧!你要怎麽吃!”
    “姐,紅燒怎麽樣?”
    “好呀!”
    兩人看著前麵的丁爸,兩人立馬敬禮後。
    王小小把賀瑾往前一推。
    “丁爸,實驗室我做到一半實驗,我先走了。”賀瑾說完就跑。
    王小小早就跑走了。
    丁爸笑罵:“兩小兔崽子。
    王小小坐在書桌上麵。
    她看著她手中的學員實習軍官證,之前她的學員軍裝四個口袋,名不正言不順,有了這個證,她才能夠名正言順。
    她這次不嫉妒賀瑾,她和賀瑾正式走了不同的兩條路。
    賀瑾走的是技術專家路線,專注於研發。
    而她走的是 軍官管理者路線,需要全麵的軍事素質。
    沒有這個證,她有軍籍,她隻是小嘍嘍;有了新證件,標誌著她從小嘍嘍走向體係內核心成員的第一個階梯。
    王小小笑了,她想嚐試她能走上幾個階梯。
    王小小和賀瑾他們有了的二科軍官供應,即使是實習,一樣也有。
    二科沒有自己的軍人服務站,他們可以去海陸空服務站買。
    王小小騎著八嘎車,賀瑾坐在邊鬥上。
    “姐,我們要不去隔壁的海軍服務站?”
    王小小搖頭:“太遠了,40多公裏,還是去近一點的空軍服務站吧!他們空軍是嫡長子,軍軍搶你的巧克力,去買巧克力吧!給正義豬豬也買一點。”
    “行吧!”
    來到空軍服務站,王小小領了軍官供應,這個和陸軍一模一樣,沒啥好說了。
    她一瓶豬肉罐頭和一瓶橘子罐頭,二兩白糖,一包大前門。
    賀瑾一瓶牛肉罐頭和一瓶荔枝罐頭,四兩白糖,兩包牡丹香煙,一塊國產的巧克力。
    王漫的技術軍官證領到更加多,比她爹還多,她爹的級別比王漫還高一點,技術員的福利就是好。
    兩瓶牛肉罐頭和兩瓶黃桃罐頭,八兩白糖,一包華子四包包牡丹香煙,四塊塊國產的巧克力。
    王小小想到了是她以後能調動這些天才,就不由在心裏哈哈大笑起來。
    不過醫療器械大佬這個夢想,她也不會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