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01章 蜂群問世,舉國沸騰?不!新的難題才剛剛開
字數:4430 加入書籤
會議室裏的氣氛徹底變了。
如果說之前大家還帶著技術人員的審慎和懷疑,那現在,每一個人的眼神裏,隻剩下了狂熱的崇拜。
餘宏環視一周,將所有人的表情盡收眼底,鋪墊已經夠了,最後一擊的時機已經到來。
他走到那個負責算法的年輕技術員麵前,對方緊張地站直了身體。
“至於你說的控製問題。”餘宏的語氣變得柔和了一些:“我不會要求你們現在就去開發什麽人工智能,那不現實。”
他轉身,在白板上畫了一個示意圖。
一張由中心向外輻射的網絡。
“我們用最簡單的中心節點式分布算法。”
“把長征號上的主計算機,當作整個蜂群唯一也是最強的中心大腦。”
“它負責所有的戰區態勢分析、威脅等級判斷、和目標分配,這些複雜的戰略層麵運算。”
“而每一個潛航器,它們隻是節點,是延伸出去的手和眼睛。它們的機載芯片,不需要做複雜思考,隻需要被寫入幾個固定的最基礎應激反應程序模塊。”
餘宏一邊說,一邊用筆點著。
“比如,寫入偵察模式:保持靜默,沿預定路線搜索,發現目標特征碼後,立刻通過量子鏈路上傳數據。”
“寫入騷擾模式:貼近指定目標,開啟電子幹擾器。”
“或者……”餘宏的筆尖,重重地點在了圖上一個模擬的敵艦位置上:“寫入攻擊模式:接受到母巢傳來的最終攻擊指令和目標信息後,解鎖保險,以最大航速……撞過去。”
他抬起頭,掃過整間會議室裏一張張瞠目結舌的臉。
“不需要人工智能,這些蜂,它們不需要思考。”
餘宏的話,一錘定音。
“長征號潛艇,就是它們意誌的全部,而我們,就是賦予長征號意誌的人!”
轟!
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
用最高端的硬件冗餘,去彌補最低端的軟件智能不足。
用一個強大的中心大腦,去指揮一群構造簡單的機器工蜂。
這思路,簡單,粗暴,卻有效到了極點!
它完美地繞開了當前國內在軟件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大短板,將所有優勢全部集中在了硬件製造這一環節上。
而有了餘宏提供的那些超前工業母機,這恰恰是351廠最強的長項!
這一刻,橫亙在眾人麵前的最後,也是最高大的那座技術高山,被餘宏用最舉重若輕的方式,徹底鏟平了!
死寂再次降臨。
但這次的死寂中,不再有任何迷茫疑慮。
錢振華緩緩地坐回椅子裏,又緩緩地站起身。他整理了一下自己那身洗得發白的藍色工作服,將最上麵那顆風紀扣扣好。
他對著餘宏,用他這一生中最標準的姿勢,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
“餘總師!”他的聲音洪亮,帶著從未有過的決絕。
“請您放心!請中樞放心!”
“兩百二十五天!別說是第一批十二枚,就是您要二十四枚、四十八枚……我們351廠,不!我們整個項目組,就是把骨頭磨成粉,也一定給您造出來!”
嘩啦啦一聲。
會議室內,其餘十幾位專家、主任、技術員,全部跟著站了起來。
他們挺直了胸膛,一道道熾熱如同火焰般的目光,全部匯聚到了餘宏的身上。
不需要再有任何廢話。
最硬的骨頭已經啃下,剩下的就隻是執行!
不惜一切代價的執行!
餘宏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意。
他看著眼前的這些,代表著這個國家水下力量未來的棟梁們,緩緩點頭。
“好。”
“那就開始幹吧,同誌們!”
“時間……不等人。”
工程師們衝出會議室,向著整個351廠的所有相關部門奔湧而去。
錢振華第一個衝回了他的魚雷研發部,直接一腳踹開自己辦公室的門,對著裏麵正在演算數據的研究員們吼了一嗓子:
“全都給我停下!手頭上所有項目,三級以下的全部封存!所有人,立刻到大會議室集合!”
緊接著是聲呐實驗室的主任,他衝回實驗室時,手裏還緊緊攥著那張潛航器草圖。
他召集起所有的骨幹,雙眼通紅,將那張草圖拍在桌子上:
“看這個!從現在開始,這就是我們唯一的任務!天塌下來都得把它給我弄出來!”
幾乎是同一時間,全廠與潛艇項目沾邊的十幾個部門,都收到了來自他們負責人的最高指令。
沒有人追問原因,會議室內發生的一切隨著這股指令的浪潮,化作了一股不可違逆的颶風,橫掃了整個351廠的研發區域。
整個工廠的科研力量,隨著餘宏的意誌,重新校準方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用前所未有的效率開始瘋狂齧合運轉。
會議室裏,隻剩下餘宏一人。
他沒有離開,隻是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
那些激動的專家們已經離去,空氣中殘留的狂熱正在慢慢沉澱,他的大腦卻沒有停歇。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副電子沙盤。
那張圖上,不僅僅有代表軍事力量的光點,更有代表著商業船隊的,密密麻麻的綠色航線。
蜂群係統,當然是配給長征號攻擊型核潛艇的最強之矛。
可是,不對。
為什麽要等長征號造出來?
長征號的工期,再怎麽極限壓縮,那也是以年來計算的單位。
主體建造、核反應堆安裝、管線鋪設、靜音瓦粘貼……哪一項不是吞噬時間的巨獸?
而無人潛航器呢?
固態硫化物鋰電池有化工部兜底、微型化集成電路有自己的100納米光刻機支撐、簡單的蜂群算法自己一個晚上就能寫完。
它的生產難度,與一艘數千噸的核動力潛艇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一條獨立的生產線,隻要調試完成,一個月就可以產出幾十甚至上百個。
既然如此,為什麽非要把這柄鋒利的武器,鎖在劍鞘裏?
海軍。
餘宏的腦中浮現出當下海軍戰士們的影像。
那是一群樸實、勇敢、忠誠的士兵。他們學習的是火炮測距,是機械維修,是如何在驚濤駭浪中保持船身的穩定。
但是……他們有幾個人,摸過精密的電子操縱杆?
有幾個人能看懂聲呐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的瀑布圖?
有幾個人能理解“量子通訊加密信道”、“分布式節點”這些名詞?
一個都沒有。
這是一個完全空白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