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18章 新運10首飛,數據全麵超越時代!
字數:4440 加入書籤
他伸出手,重重地拍在了運10的機身上,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
那聲音,響徹了整個車間。
“這個。”他手指著運10,“給我拖出去!騰地方!”
“全廠從今天開始加班!所有設備全部重新檢查一遍!最好的工人,全都給我調到新運10的項目組來!”
“他波音算個什麽東西?他空客又算個什麽東西?”
“告訴全世界,我們兔子國不光要自己造客機!”
他頓了頓,用盡全身的力氣,幾乎是用嘶吼,喊出了最後一句!
“我們還要給全世界的天空,重新立一個規矩!”
……
魔都,5703飛機製造廠。
時間進入了瘋狂的奔流狀態。
過去的日夜顛倒被新的秩序覆蓋,二百天的工期倒計時牌,用粉筆字寫在了廠區最顯眼的高牆上。
曾經的工程師,現在是住在圖紙堆裏的野人。
整個技術科的大樓,每一層辦公室的地板都鋪滿了餘宏送來的圖紙,上麵用各種顏色的鉛筆畫滿了圈圈杠杠,批注著加工過程中的每一個難題和解決方案。
頭發花白的馬山總師搬來了行軍床,直接睡在了辦公室。
他的一日三餐就是三個饅頭,一個放在辦公室桌上,餓了啃一口。
一個放在總裝車間的工作台邊上,渴了抓一把。
還有一個,永遠揣在懷裏,走路的時候想到了什麽,就能立刻邊吃邊繼續幹活。
他的體重掉了三十斤,眼窩深陷下去,顴骨高高地凸起,可那雙老眼裏的光,比廠區裏夜晚探照燈的光柱還要亮。
他手裏總是拿著兩樣東西,一樣是餘宏送來的圖紙,上麵每一頁都被他用手摸得包了漿。
一樣是軍綠色的搪瓷茶缸,裏麵泡著能苦掉牙的濃茶。
無論是誰,哪怕是車間的八級老師傅,拿著一個覺得加工不出來的零件圖紙找他質疑,他都隻會用一句話來回答。
茶缸在桌子上重重一頓:
“你的腦子是擺設嗎?照著圖紙做!餘總師讓你怎麽做你就怎麽做!”
鍛造車間,新調撥來的萬噸水壓機二十四小時發出沉悶的巨響。
一整塊燒得通紅,重達數十噸的特種合金鋼錠,被一次又一次捶打,火星像金色的雨點一樣迸濺,整個車間裏的人哪怕穿著厚實的工作服都能感受到灼人的熱浪。
過去,這裏鍛造不出足夠長的機翼大梁。
現在,一塊長達三十七米,中間沒有任何焊接點的整體式主梁,被完美地鍛造出來。
當它吊離模具,靜靜冷卻時,所有的鍛工都摘掉了手套,敬畏地用手觸摸那上麵流暢而堅固的線條。
數控加工中心,從351廠緊急支援來的二十台五軸聯動機床,晝夜不息。
被冷卻液覆蓋的鈦合金構件在高速旋轉的刀頭下被一點點地切削出來。
地麵上,一卷卷金屬切屑堆成了銀色的小山。
車間的老師傅,以前判定加工精度要靠卡尺、千分尺和一雙幾十年磨出來的眼睛。
現在,他們隻需盯著屏幕上那一連串穩定在千分之一毫米誤差範圍的數字,眼神裏滿是他們自己也說不清的情緒。
電子車間,幾百名手最巧的女工,坐在顯微鏡後麵。
她們用細小的鑷子,將一根根比頭發絲還細的彩色導線焊接到集成電路板上。
整個車間隻聽得見排風扇的微弱嗡鳴,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她們知道,自己手裏誕生的,是未來這架飛機的神經中樞。
第六個月。
也就是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變成了十二天時。
在5703廠新建的總裝車間裏,所有係統聯調成功了。
駕駛艙裏,身穿橘紅色試飛服的首席試飛員,飛行大隊長石越,按下了輔助動力單元的啟動按鈕。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往後退了一步,準備迎接以往那種震耳欲聾的轟鳴和撲麵而來的熱浪。
可什麽都沒有。
車間裏隻是響起了一陣細微穩定而頻率極高的嗡嗡聲。
聲音很輕,就像遠處有一窩蜜蜂在扇動翅膀,如果不是整個車間都落針可聞,根本無法注意到。
電流被輸送到每一個係統模塊。
駕駛艙裏,原本漆黑一片的五個大型液晶顯示屏,依次亮起。
柔和的綠色數據顯示流瀑布般刷新,所有的子係統自檢列表,一排排全部變成了代表正常的綠色。
“APU供電正常。”
“電傳飛控係統自檢完成,一切正常。”
“燃油係統、液壓係統、環境控製係統…全部自檢完成。”
石越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傳到車間廣播裏,清晰,沉穩,但抑製不住那股巨大的激動。
他伸手將一號發動機的啟動旋鈕從關閉撥到啟動位。
幾十米開外,左側機翼下那台無比巨大的發動機,傳出一陣啟動的輕響。
隨後,內部直徑達到驚人三米的風扇葉片,開始無聲地旋轉。
一股低沉有力持續不斷的呼呼聲。
馬山站在飛機下方,將戴在頭上的工作帽死死地往下按了按,又扶了一下自己的老花鏡。
他感覺不到一絲地麵的震動。
他伸出手,讓發動機噴出的氣流吹拂著自己的手背,那是經過精密計算被旁通氣道冷卻過的尾流,隻是溫熱。
這一切,都和他們過去搞運10時完全不一樣,跟他們過去維護過的每一架毛熊客機也都不一樣。
……
兩天後,魔都的天空還蒙著一層晨霧。
一聲悶雷般的巨響劃破了港口的寧靜。
嶄新塗裝,通體雪白,側麵用鮮豔的紅色寫著兔子民航和它的編號B1001,紅色旗幟標誌噴塗在垂尾上的新一代運10,騰空而起。
它沒有像過去那些飛機一樣,要在跑道上費力地奔跑很長一段距離才能勉強拉起。
它隻是輕盈地加速,抬頭,幹淨利落地衝入雲霄。
接下來的三個月裏,B1001號機開始了魔鬼般的測試。
極限爬升、大過載機動、單發飛行、高海拔機場起降、緊急迫降程序……
所有國際適航條例裏規定的項目,它全都過了一遍。
所有條例裏沒規定的苛刻測試,它也一個沒落下地做了一遍。
最終的測試報告,足足有半米高,被專機送到了中樞。
其中的每一頁,每一個數據,都證明著:這是一架在安全性、燃油經濟性、舒適性、易維護性上全麵超越這個時代所有客機的完美產品。
中樞辦公廳,內相親自主持了最終的審評會。
“我們的航線,以後隻飛自己的飛機。”他拿著鋼筆,在同意量產的文件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先從國內航線開始換裝,等所有飛行員和地勤都熟練之後,就開國際航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