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洪武三百年祭(14)

字數:4714   加入書籤

A+A-


    大明禮部尚書周登道皺著眉頭,上前與王之心交涉了幾句,便退到了一邊。
    周登道已經有些無心仕途了,群臣對他的嘲諷他不是聽不到,更關鍵的是朱慈炅似乎也不待見他。
    老周已經想好了,這次大祭就是他的最後一場政績,該退位讓賢了,錢謙益就不錯。他剛剛新買的十歲小妾楊愛可比禮部尚書香,乖巧聰明,值得好好培養。
    這小楊愛的生父姓柳,是太醫,早年犯錯被斬,養父也是醫生,卻牽涉進了這次偽官藥案中的太醫院弊案,很快也要問斬。小楊愛賣身為婢,倒也是讓人可憐。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稼軒詞,甚妙!
    禮部官員小跑向周登道,打斷了他的惆悵。
    “大人,可以開始了。”
    周登道點點頭,神思由家歸國。
    “請陛下出來,敲鍾。”
    隨著周尚書一聲令下,靈穀寺的大鍾率先敲響,隨後臨時安置在各處的銅鍾依次和鳴,提醒所有人,大明國祭正式開始。
    朱慈炅一臉嚴肅,換上了登基時那套袞服,被任太後加長了袖子和下擺的,特製的小十二旒冕冠也帶在了頭上,身上更是玉帶玉勾玉佩掛滿,相當為難孩子。
    他牽著房袖的手走出具服殿,對麵神廚外久候的武士立即將三牲太牢抬上肩,身邊的太監、旗手衛、錦衣衛打出皇帝全套儀仗,舉旗開路。
    房袖將朱慈炅的手交到了田維章手上,朱慈炅的十二旒玉珠遮擋視線,沒人牽著,他上下台階要出問題。
    太牢諸貢先行,朱慈炅緊隨其後,然後才是華蓋錦旗,斧鉞槍戟。文官以劉一燝為首,武將以魏國公徐弘基為首,親王以襄王朱翊銘為首,但最首的是一個不知名老農,以民、王、文、武四列長隊奉供帛前行。
    當朱慈炅的儀仗剛出現在祾恩殿外,號角隨即吹響,在值崗護衛身後的鼓樂齊鳴,融合了朱慈炅個人濃鬱戰陣風格的《朝天子》奏響。
    跟在朱慈炅身後的南京文官嚇了一跳,不是應該中和紹樂嗎?為何有鼓樂?
    朱慈炅覺得殿外奏中和紹樂太空曠了,有點靡靡之音的意思,放在殿內吧,反正朱慈炅很滿意,太祖爺應該也喜歡。
    朱慈炅的引導和護衛都散開在祾恩殿外,隻有三牲貢品被擺放於朱元璋和馬皇後的靈位前,對比享殿還有一排排後妃,這裏隻有太祖和孝慈高後。
    靈位後的畫像是太祖雍容威嚴的和孝慈高後慈祥端莊,兩旁沒有那副“勘亂安民,得統正還符漢祖;立綱陳紀,遺模遠更勝唐宗。”的著名對聯。
    不過,祾恩殿的靈位左右還陳設有甲胄,鳳冠,印璽,兵器,陶碗,樹簪。兩百多年了,這些太祖高後生前物事多少都有些損毀,陳舊。
    朱慈炅三跪九拜後在祭壇前站定,身後一片文武臣民也各自站定,因為多了庶民代表,還有些混亂慌張。
    錢謙益點燃三柱大香遞給朱慈炅,磬樂編鍾奏響中和韶音的迎神曲,朱慈炅緩緩鞠拜,親手將大香插在幾乎與他同高的香爐。
    “拜請太祖神靈。”
    朱慈炅領頭下跪,再行大禮。就在此時,殿外,隆隆炮聲響起。三十六門大炮,連續三百響。
    雖然不上炮子,沒有炸膛風險,但這個時代的散熱依然是大問題。雷霄衛的士兵忙壞了,濕帕濕巾一起上,甚至直接倒水。可以預見,汪起龍剛到手的青銅大炮又玩完了,必須要熔了重鑄了。
    炮聲就是信號,神道邊的宗親,甚至部分士兵都集體跪倒,向寶頂方向磕頭。
    隆隆炮聲長鳴不停,殿內韶音完全被壓製,朱慈炅已經起身,但炮聲依然不聽,他隻好安靜等待。
    錢謙益眉頭輕皺,這大約是有史以來最漫長的請神,太祖絕對會被請動,就是不知道會不會揍那個開炮的娃娃。
    群臣武將都在假裝緬懷太祖,一抽一抽的靜聽炮聲,隻有人群中的汪起龍臉上濃濃的遺憾,我的大炮啊。
    朱慈炅在炮聲中沉心瞻仰太祖高後的遺物。
    甲胄很大,不是現在的大明樣式,或許是太祖起兵時用的,他稱帝後就用不上了,特意留給子孫後代看的,不過遷都北京後,朱慈炅是第一個親自來的。
    甲胄本來是掛起的,現在已經平放,雖經過擦拭,但明顯已經褪色,估計牛筋已經腐朽,掛不起來了。
    高後的鳳冠倒是依舊鮮豔,珠光寶器,肯定不是她封後那頂,那頂應該陪葬地宮。不過,明初的型製和現在依然有不小的區別,朱慈炅見過張太後的,沒有孝慈高後這頂複雜,但更多珠寶裝飾。
    太祖的刀劍馬槊倒是依舊鋥亮,應該是值守太監們的功勞。馬槊是現在比較少見的兵器了,朱慈炅很好奇,不過他還是發現槊杆的黑漆應該是新刷的,不可能還如此黑亮。這幫太監,竟然敢破壞太祖遺物。
    朱慈炅暗暗歎了口氣,無法追究,他必須要盡快研究出透明玻璃,將這些東西放在油中。不然這些太祖高後的遺物不可能繼續保留下去,比如本來應該還有高後的布裙的,現在就不知所蹤了。
    不過那三個普普通通的陶碗讓朱慈炅有些無語,太祖爺是要告訴我們開局一個碗嗎,你老人家怎麽不敲個豁口,更像。
    讓朱慈炅目光收緊的是孝慈高後的樹簪,已經發黑,簪體還彎曲了。這種東西,兩位太後,三位姑姑肯用嗎?她們都應該來看看。
    炮聲終於停止,文官們默默吐槽,要是裝了炮彈,南京城牆頂得頂不住如此密集的三百連轟?他們少有人知道,要是裝了炮彈,現在的技術打死也做不到這個速度。
    韶樂重新響起,讓文武勳貴們更緊張的帛書祭文遞到了朱慈炅手上。
    朱慈炅抿了抿嘴唇,向太祖高後稟報:
    維天啟八年,歲次戊辰,九月庚戌朔,越十有八日丁卯。
    嗣皇帝臣慈炅,謹率宗姻耆老、勳輔百僚,奉太牢粢盛,祗薦於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神位前曰:
    日月重開大宋天,山河再造漢衣冠。
    恭惟聖祖:秉乾符而靖華夷,握坤軸以正綱常。雪靖康之恥,續炎黃文脈。
    今三百祀矣!
    崖山怒濤猶沸,漢血未冷;幽雲遺鏃尚存,族恥永銘。此乃皇明天命所係,實與黔首共呼吸同命運。
    聖德垂範,後嗣繼光:
    成祖皇帝諱棣,北逐腥膻,鯨波耀帆;立社稷死守之訓,鑄鐵碑於紫塞。
    憲宗皇帝諱見深,犁庭掃穴,禦田養民;複皇明祖訓之威,懸奸佞於國門。
    先帝諱由校,驅倭靖海,抗奴不屈;光三大殿以彰天威,收九邊甲而鑄農器。
    臣炅承祧,惕厲朝夕:
    效憲廟遺策,開皇店以活流冗,循成祖舊章,守薊北而築京觀。
    孫臣欽承聖諭:朱家之天下即黎庶之天下,夫謀天下者,當為天下人謀。地無分南北盡禹甸赤子,民無論富貧鹹中華兒女。
    今豺虎嘯於玄菟,蝗蝻沸於秦川,玄冥逞寒冱之虐,畎畝罹饑饉之災,紅毛窺溟澥之波,倭寇遺膏腴之毒。
    然廟堂魍魎,營黨鴟張;閭閻豪猾,逋賦鯨吞;市舶蠹梟,鬻邦牟利。五季覆轍殷鑒,左衽危象森然!
    孫臣瀝血盟誓:
    伏祈聖祖重賜龍泉,俾辟榛莽,盡犁奸宄,再紆皇明之厄,重啟華夏新路。若天不祚明,臣當與社稷同殉;倘國運重光,願日月永照赤縣。
    輪台漢幟未偃,疏勒忠笳猶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莫問國酬我何物,且思我酬國何心?國強方能民安,國破必有家亡。孫臣堅信,赫赫諸夏,英傑代興,精誠所萃,必貺後昆。
    聖靈洞瞰幽微,永綏厥猷。
    尚饗。
    PS:不知道讀者期待的秦淮八豔在這個莊嚴時刻出場是否合適,但周尚書要退休了。祭文架構思想都是我寫的,但現代雜糅古文有點不流暢,所以有潤色,有些替換句子,我都要查查是否偏離原意了,別誇文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