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製度革命(十五)

字數:3511   加入書籤

A+A-


    禦書房內眾臣迅速收斂笑意,小奶皇發怒了。罰銅其實是小事,堂堂內閣閣老,還缺幾斤銅不成,但一個罰字就足見小皇帝的政治成熟,不過,為什麽黃立極要多罰一斤?
    反正朱慈炅身邊這些大臣沒有人把他當頑童看的,便是第一次參與廷議的人也不例外。
    實際上朱慈炅自己有苦難言,這場官製改革的禦前會議殺死了他太多腦細胞,他雖然年長了一歲,但身體還是示警了,隻不過,他不想在眾臣麵前表露出來而已。
    他喝完水,群臣休息時間應該也夠了,但朱慈炅想溜了。
    “諸卿,這次變製朕與諸卿都要頂著巨大的壓力,因為不管怎麽說,我們也是在實質變更祖製。雖然曆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有些微的調整,但朕這次的調整得非常大。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你們無需擔心,朕自己會跟太祖稟報的。就算有人反對,朕也不介意送他去地下拿太祖聖旨來給朕過目。”
    錢士升毫不猶豫的接話。
    “陛下,此次官製變動是南吏部一手策劃的,這是吏部的職責。若是有罪,臣願擔罪,雖五馬分屍而不悔。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大明官製已經不適應大明現狀,臣等不得不變。誠如陛下教誨,製變在前,功成在後。所謂革新,首在變製。”
    劉一燝在左上首嘴角泛起冷笑,你一個幸臣敢自比商鞅?
    “南吏部大義,老夫敬佩。陛下,老臣支持陛下變製強國之心,然萬事皆有輕重緩急,老臣建議陛下期以五年,完成全部改製。
    現在大理院和督政院都是初建,地方與中樞皆未理順,老臣以為吏製改革當以此為先。”
    徐光啟趕緊接上。
    “劉閣老老成謀國之言,至於地方宣令官,老臣建議先將應天各縣鄉裏理順再談其他,如此也可作為其他地方的典範,同時節約財政經費。”
    朱慈炅很急,但內閣明顯想拖延。不過朱慈炅也知道突然的全國改製能實現的難度太大,就算實現了恐怕也是一片混亂,他也不是一定要急於求成。
    緩緩點頭,但朱慈炅不想聽他們爭執討論了,他很想溜。
    “改製具體方略怎麽辦,諸卿可以繼續商量,朕其實不急,總之要慎重,必要時征求各部意見也可以。
    所謂製度,本質上是要維持國家穩定,促進國家發展。變如此,不變也要如此。任何國家機構的設置和職能改變,都不能一拍腦門決定,我們要充分驗證衡量這兩個因素。”
    劉一燝偷偷翻了個白眼,這麽多東西還不全是你一拍腦門搞出來的。也不知道你小腦袋裏怎麽想出來的,反正老夫從政這麽多年都想不出來,就是單單消化這些都難得很。
    天工院這邊也沒有誰看著像有這個本事,小妖皇名不需傳啊!反正你隻要隨便說說,老夫得累死。
    劉一燝撫須頷首。
    “陛下此意甚佳,直指變製根本,臣等謹記。”
    天工院這邊還有大堆的話要說呢,因為他們其實準備了很多。
    首先是翁鴻業開口。
    “陛下,諸位大人。先前錢大塚宰所擬四柱之說,臣等早已經熟悉,綜合陛下指示,臣覺得,六部改革其實刻不容緩,因為許多變革其實是相輔相承的。
    比如十品官製,我們如果隻改革應天府,中樞不變,恐怕不行。宣令使實在太多了,浪費人力財力,我們最初改製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人分流到各部。
    所以,六部改革也必須同步才能實現,就算先不能完全改製,也必須部分改製才行。還有就是吏員轉官,這部分的人員也多得很,現在疫情結束,也必須要盡快給出說法。
    基層的鄉老裏長也需要盡快納入吏部管理才行,這些都需要章程。大塚宰先前方案,我個人是有些意見的,有些太粗放,不符合陛下要求皇權下鄉的指示。
    類似還有很多,具體意見臣已經擬好草案,請陛下過目。”
    說完,翁鴻業遞上了他的意見文書,王坤連忙上前接過來,放在朱慈炅麵前。
    陳子壯看著自己連夜寫的意見文書已經快掉下禦案了,而翁鴻業厚厚的文書在朱慈炅麵前打開,心中五味雜陳。
    說不上怨恨翁鴻業,換作自己在他的位置,也會使用同樣手法,但心中就是非常不爽啊。
    第二個開口的居然是阮大铖。
    “陛下,各位大人。我也有些意見要提,陛下所說以禮治國,實際上並不太涉及官製變革。天工院和印書局都有這方麵的討論,陛下所說學禮之法,其實也可以向行推進的。”
    第三個開口的是孫傳庭。
    “陛下,諸位大人。五軍都督府當前不涉實權,變製並無影響,反而有利於皇民新軍建設。臣的意見是也可以先行推進,當然最好是刑部也同時有警巡建設,我們可以方便安置退役老兵。”
    眼看會議要進入深入討論,甚至具體細節的階段了,朱慈炅真的很想很想溜了。他將翁鴻業的文書推給劉一燝,緩緩開口打斷了想要發言的蔣德璟。
    “劉先生看看一恒的意見,不少內容很有見地,你組織討論,最後拿出具體方案吧。朕就不參與你們討論了,朕在這,司禮監都不說話了。
    不過朕還要囑咐幾句。《左傳》說‘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朕深以為然。國策也不應該一成不變,我們要隨時調整應變。
    國家財稅流失,國力維艱,我們要思考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加征。病在官製,我們就要改革官製。
    朕繼位後,總有聲音在朕耳邊告訴朕,要寬刑簡政,與民休息,說得朕這個三歲娃娃好像暴君一樣。
    治大國如烹小鮮,諸卿,有沒有人告訴你們,鍋底烈火,鍋中油滾,該怎麽烹?
    官製便是那鍋中之油,用好了調味,用壞了要糊鍋。我等暫時澆不滅鍋底的烈火,那就要調控鍋中的油溫,朕希望諸卿都能謹慎些。
    一個好的製度是國力發展的前提,但沒有一成不變的製度。國家在發展,技術在發展,天下也在發展,我們所能做的,隻能是製應國情,製度要走在國情的前麵。”
    說完朱慈炅便起身離開禦書房,身後一片恭送聲。
    剛出柔儀殿,朱慈炅就捂住自己腦袋蹲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