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禦前問農政

字數:3865   加入書籤

A+A-


    朝廷的水是深是黑,朱慈炅不知道,反正他很不開心。直接下達了收拾這幫商人的陽謀命令後,他又馬不停蹄的召見了宋應星和楊一鵬。
    宋應星目前負責皇莊育種,改良農作物和病蟲害等工作,作為《天工開物》的作者,朱慈炅一度以為宋應星是科學大拿,大明農學家。
    宋應星在皇莊混了大半年,才逐漸暴露他的真麵目。這個時代就沒有科學家,宋應星就是一個有點小聰明的落魄舉子,根本就不是史書中朱慈炅想象的樣子。
    所謂農學,天啟八年的宋應星十竅通了九竅,他最擅長的是科舉文章,但是似乎又卷不過大明學霸。
    這個時代有許多生產技術,實際已經在應用,但這些都是生產生活經驗,應用他們的人說不清道不明更寫不出來。
    隻要朱慈炅有心,隨便找個願意幹這事肯實踐的進士,都能弄個後世所謂科學家的帽子來戴,關鍵是高貴的進士們誰沒事願意跟這幫匠人農人呆在一起?
    宋應星當然有他的曆史價值,但是跟後世從事專門科學研究的人完全是兩碼事,創造發明什麽的不存在的,朱慈炅失望無比。
    不過,宋應星有個大明進士沒有的優勢,他願意放下身段,本身也對朱慈炅忽悠的這種利國利民的事也很感興趣,重啟元年的他,至少入門了。
    楊一鵬是新任南戶部尚書,受“偽官藥案”影響,他的前任鄭三俊致仕了,南戶部也近乎團滅,楊一鵬屬於就近提拔。
    他的前一任官職是漕運總督,在朱慈炅親征這件事上,他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朝堂上非常認可他的才幹和能力,加上資曆也足夠了。
    但現在的南京戶部和曆史上的任何戶部都不是一回事,太大了,完全就是後世的內政部部長,內政部出現的時間極短,隻有小國才有,這根本就不是大明這個體量設置的官職。
    楊一鵬到現在都還不能適應,他感覺他這個位置比閣老還累,這個實署尚書實在不是人幹的活。
    他一怒之下給自己配了六個秘書,但這種秀才舉人出身的十品官,個個不合格。每天一坐堂就想發火,看誰都不順眼,本來溫文爾雅的楊總督現在在向一點就著的炮仗進化。
    不過,這個尚書雖然累,但這輩子他已經不可能因為鳳陽祖陵被焚而被砍頭了。
    朱慈炅在禦書房翻著筆記,小胖臉一臉不高興。
    “朕直接說事,春耕,春耕,春耕。皇莊的種子,積肥,新耕種方式。戶部的技術人員準備,各級管理方案,宣傳指導。兩位愛卿都說說吧。”
    楊一鵬同樣皺眉,小皇帝不用一個詞說三遍吧,臣知道春耕重要。
    “陛下,南戶部已經在著手準備,皇莊的新技術整理文書一到,我們就能出台具體政策。
    不過,鳳陽廬州安慶那邊,我們的宣令官人員並不完備,錢尚書說還在調整,臣擔心可能趕不上春耕。
    再有,城外來了那麽多人,臣也有擔心,恐怕會對春耕有非常大的影響。反正臣是支持遣返的,不管修城是不是能掙錢,地絕對不能荒了。”
    朱慈炅放下手中炭筆,麵無表情的盯著楊一鵬。
    “楊卿這個態度真是好,春耕還沒開始,三個背鍋的先找到了,皇莊吏部工部,好得很啊。”
    楊一鵬驚得從椅子上都快跳起來了,趕緊起身彎腰。
    “陛下,臣有罪。但這些問題確實存在,尤其是民工不遣返,是要出大問題的。”
    朱慈炅瞪著他。
    “坐下,跟朕比身高嗎?你們戶部統計過民工來源嗎?張嘴就來。
    錦衣衛做的粗略調查,民工裏的皇民基本是南京附近的,數量也不多,他們隻打算先做兩個月,肯定要回去種地的。
    其他地方的皇民還都守著土地呢,民工的主要來源基本上是無地的佃戶,人家地都沒有,你叫人家種啥?”
    楊一鵬頹然坐下,依然小聲分辨。
    “陛下,佃戶才是春耕的主力啊,沒有佃戶,地主家的地隻能荒著。”
    朱慈炅一臉冷漠。
    “朕管他們死活,反正地一旦荒了,就給朕收兩倍棄耕稅,明年要是還荒,直接收地。政策下去,地主們自己會想辦法的。”
    楊一鵬喉結滾動,半響不語。皇民土地政策果然是大勢所趨,天工院提出的棄耕稅戶部還在討論,但皇帝這裏已經有結論了。
    楊一鵬很無奈,提出這個稅種的是天工院,挨罵的人絕對是他。本官以後出門一定要調一隊稅兵保護了,一百人少了,至少要五百人。
    胡思亂想半天,楊一鵬看了眼身側鵪鶉一樣的宋應星,隻好開口。
    “陛下,如此清查荒地可能會有嚴重的情弊。”
    朱慈炅冷笑一聲。
    “有情弊好事啊,朕的官員士兵待遇還不算好。這樣,州府自查一遍,戶部查一遍,督政院查一遍,錦衣衛再查一遍。朕倒要看看,這些地主有多少銀子沒地方花。”
    宋應星已經完全嚇傻了,他根本就沒混過官場,這當官感覺好難。楊一鵬在心裏默默問候了劉一燝十遍,你教的好皇帝,這麽小就這麽壞,你倒是老了,可我們以後該怎麽混?
    楊一鵬不想再說問題了,有問題自己處理,皇帝的處理意見太殘暴了。
    “臣遵旨。”
    朱慈炅低頭提筆在筆記上記錄。
    “還有什麽問題?”
    楊一鵬突然無比有擔當了,斬釘截鐵的回複。
    “回陛下,南戶部沒有問題,我們一定竭盡全力主持好春耕,保證南直隸的糧食產出。”
    朱慈炅頓了一下。
    “不隻南直,整個南方你們都要派人去。朕節前就說了,要禁止直播稻,土配育秧要全麵推廣。懶不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朕問》、《通報》上也在宣傳,你們戶部官員更要不遺餘力的多說,要把理念灌輸給百姓,而不是一紙政令了事。
    我大明的老百姓大部分還是相信你們當官的,官聲官聲就是這麽來的。春耕的時候,戶部官員要給朕下到具體的鄉縣,一個地方也不許落下。
    大明的糧食問題不是天天坐在戶部就能解決的,朕提前這麽早召見你,就是要你提前準備,要把政策落到實處。
    錦衣衛已經駐縣,要是春耕的時候,他們沒有見到戶部官員,朕為你是問。”
    楊一鵬感覺禦書房內的地龍溫度是不是有點高,汗水有點止不住。
    “臣明白,臣一定督辦好此事。”
    朱慈炅終於放過楊一鵬,又盯著宋應星。
    “皇莊的稻種、豆種、紅薯、玉米、高粱準備得怎麽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