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鐵嶺終章
字數:4855 加入書籤
朱可貞一直尋找不見的豪格,此時已經回到了沈陽,被他阿瑪洪歹極暴揍。
原因是馬世龍摸到沈陽來了,他在城下對著洪歹極做了一個噓噓的動作,對著洪歹極的龍纛射了一隻箭,然後在建奴出城追趕後,落荒而逃,不知蹤跡。
馬世龍對沈陽周邊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他知道自己無法將遼民帶走,於是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馬世龍還是收容了一批遼兵的,那些村鎮莊園裏駐防的漢兵,打不過馬世龍,又被燒光搶光,隻能跟著他回大明了。
馬世龍的分兵劫掠不同於中路軍中軍和右路軍東江鎮,他完全是屬於軍事冒險。
中軍是有朱可貞本部作為後盾的,而且還牽製了大量建奴軍力,他們的分兵進退自如。而東江鎮玩分進合擊這一套已經玩得賊溜,赫圖阿拉的建奴拿他們毫無辦法。
馬世龍深入到了沈陽附近,但也遭遇了巨大的損失。他和滿桂分兵出發時一萬八千人,等他回到廣寧附近時,已經隻有一萬人了,而且這一萬人還有兩千多新加入的。
他的戰損超過了一半,戰死了一員參將兩個遊擊,甚至還有副將王國梁。他回到廣寧醫巫閭山附近時才得知驚天噩耗,滿桂戰死,錦州失陷。
這個消息,直接把馬世龍幹自閉了。
大明的這次冬季攻勢已經進入了尾聲,中路軍中軍和右路軍都已經撤回來了。中軍損失大點,不過他們基數也大,還解救了七、八萬遼民,戰果豐碩。
至於東江鎮,他們越打兵力越多,至於拉回來的遼民全是婦孺傷殘,青壯自然成了大明東江軍士,那怕破襖都沒有一件。病中的張可大可能都不知道他有多少人馬。
對比之下,馬世龍完全沒有啥可以核算的戰功可言,相反他的人馬還困在醫巫閭山中,進退兩難。
馬世龍不敢在廣寧露頭,更不敢潛越錦州,帶著手下躲在山裏,士氣物資一天天降低,馬世龍自己都陷入一種茫然倉皇的情緒深淵裏。
他每天虛應故事的派出偵騎四下探路,但即便有路,他也不敢走了,因為他的部隊現在一旦遇敵恐怕就要一哄而散。
直到和他分營而立的楊廷耀找來,帶來一個好消息,他們聯係上中路軍的夜不收了。朱可貞為了找到鑲黃旗,在廣寧遼陽一線灑出了數量巨大的夜不收隊伍。
這是朱可貞和馬世龍的指揮風格差異,朱可貞領著小部隊時也冒險,但指揮大軍,穩得簡直有些變態,他不希望有啥意外,恨不得開個天眼,把周圍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朱可貞手下這個瘋子一樣的夜不收,不僅給馬世龍部隊打了一口雞血,也知道了鑲黃旗的動向,他們摸著馬世龍的屁股追回沈陽了,現在還在沈陽周邊到處找馬世龍呢。
馬世龍請求朱可貞派人接應他,但朱可貞對馬世龍恨得牙癢癢的。
別說他不可能拖著身邊幾萬遼民長途來接應,就是沒有累贅,沒有要攻打海州的戰略,手下都沒幾個人想救這個自私的混蛋。
在平遼內部,很多人都覺得馬世龍就是自私,他不強行和滿桂分兵,滿桂怎麽可能死,錦州怎麽可能丟。
不過,朱可貞作為平遼總指揮,也不可能放著馬世龍不管。他決定拿下海州後,作出要大規模進軍遼陽的樣子,也算是圍魏救趙。
現在濟爾哈朗就在遼陽,廣寧隻有一個不知名的家夥,也隻有四五千兵力。朱可貞要求他進取廣寧,如果莽古爾泰不撤,這個進取就是真進取,後續中軍也會派人支援他。
如果莽古爾泰退守廣寧,馬世龍就和尤世威聯手,奪回錦州。
大約是害怕馬世龍又鬧出啥幺蛾子,朱可貞這次是第一次以平遼總指揮的身份下達軍令,不容違抗的軍令,馬世龍再亂來,戰後都找不到理由推脫。
完成所有戰略戰術的準備,朱可貞醞釀已久的海州功城戰天亮後就準備發動圍城了,他已經儲備了雷霆萬鈞之勢,下令出戰部隊早早休息。
剛到子夜,高高望樓上的偵查兵就敲響銅鈸。海州建奴,深夜集結,他們要跑了。
朱可貞差點一拳打個空氣,好在他的準備太充足,那怕深夜,後勤營依然配備有幹肉,奶酪,豆子等物資。
朱可貞召集騎兵準備,他也要追殺逃兵。不過,他畢竟不是莽古爾泰,沒想過一口氣打下遼陽,他給羅光烈、馬繼俊的命令,追到鞍山就撤回來。
天光剛亮,石廷柱和達海就領著女真、蒙古的主力和少量漢兵,打開北城門,一路狂奔。同樣準備了一晚上的羅光烈、馬繼俊當然也不客氣,一路狂追,順便砍殺。
即便如此,朱可貞依然按部就班的準備圍城、攻城。一個時辰不到,朱可貞都還沒有準備好,海州殘兵就打開南城門,投降了。
在蓋州陰了建奴薑敏的朱可貞此時依然謹慎的很,分批入城接管,確保安全,手下興奮不已的眾將看著不動如山的朱可貞,已經無力吐槽。
媽的,跟著朱可貞打仗,太沒趣了。準備了這麽久,老子刀口都磨得鋥光瓦亮了,一滴血都沒見到,準備了個寂寞!
重啟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大明平遼總指揮、山海關總兵朱可貞複海州。
鐵嶺李思忠和順德朱可貞在海州相遇,李思忠比較瘦削,臉上總有一抹陰鬱之色。
朱可貞很高,但並不瘦,身上的肌肉力量穿著甲胄也感覺得到,雖然他曾中過秀才,朱可貞自己也希望自己像個儒將,但就算他常年微笑溫和,身上的武夫氣質怎麽都掩蓋不住。
朱可貞下令給李思忠禮遇,所以見到朱可貞時,李思忠依然佩帶寶劍,抱拳施禮。
“鐵嶺李葵陽見過朱帥。”
朱可貞保持微笑,抱拳還禮。
“李將軍不必多禮,請坐。”
兩人入座,朱可貞毫不客氣的在海州備禦府的大堂主座落座,李思忠也自然而然的坐在了客座。
“占遇對鐵嶺李氏可是聞名已久,寓居京師時也和令兄世忠請教過武藝的。”
李思忠臉上不見喜怒。
“哦,朱帥和我堂兄認識,不知道他們過得如何?”
朱可貞對李思忠非常好奇,進而有些結交拉攏之意。
“都很好,李世忠是先帝勳衛,現在是錦衣衛後勤司鎮撫,這可是個肥差。”
李思忠不置可否。
“如鬆伯父平定寧夏,朝鮮驅倭,這是世忠兄應得的,朝廷不負吧。”
朱可貞有些語塞,幹笑道。
“李兄前往京師,令兄應該也能照拂。”
李思忠擺手。
“我去不了京師。朱帥,聽說陛下深恨降人。背祖之人皆賜姓為奴,鑄跪像麵軒轅?”
朱可貞有些慌張。
“李兄家世當不至於,況令尊和兄長皆為忠烈,李兄可安心。”
李思忠擠出笑容。
“是啊,家父家母,叔父叔母,大哥二哥,全家十四口皆為大明忠烈,惟有葵石膝蓋軟了。”
李思忠站起身來,又繼續道。
“其實在葵石眼裏,大明和女真沒什麽兩樣,直到我遇到了朱帥的部下。年前,我奉命去伏擊朱帥的一個部下,那個人應該叫羅光烈吧。
我看到了,大明將官把戰馬讓給了遼民老婦,士兵敞開棉襖裹著遼民小孩,將他們抱在懷裏。說實話,如此撤|民,葵石的箭射不出去。
朱帥,葵石背祖之人,我說過不降的。我不能讓朱帥和陛下為難,所以,葵石想懇請朱帥幫個忙。”
朱可貞麵色凝重。
“李兄請講。”
李思忠解下腰間寶劍。
“此劍名守嬛,是大明少保、寧遠伯李忠烈在葵石五歲時所贈。葵石想轉贈朱帥,並請朱帥持此劍——斬眼前叛臣之首,以正朝綱!”
李思忠單膝下跪,守嬛高舉。
“拜托了!我,不敢自決,有點怕痛。”
【備注:李思忠,字葵陽,鐵嶺人。於撫順為老奴俘虜,後老奴下鐵嶺,其父如梴、叔如梓,兄一忠、存忠盡殉國。三年後,李思忠降奴,老奴準他收李氏族人,複舊業,授牛錄額真。洪酋時期,李思忠為滿清守將,輾轉多城,未嚐一敗。順治後,編入多鐸麾下,征李自成,徇陝西,破潼關,下江南,克揚州,撫定江北。一年後,晉梅勒額真,陝西提督,世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確定傳爵兩代,其後不詳,其嫡係子孫清亡後入籍南棒。
小說中人物為演繹,非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