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銀山東來

字數:3527   加入書籤

A+A-


    朱慈炅確實頗為糾結,但還不至於慌亂。對於朱慈炅來說,他的視線更多的不在外交,而在內政,
    所謂的人事安排跟大明馬上要麵臨的危險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西班牙人今年的大帆船已經有先期抵達馬尼拉的了,根據西班牙人的統計,他們今年帶來的白銀總量是五十噸,相當於大明的一點六億兩白銀,如果全部鑄成重啟銀幣,約相當於五億兩。
    這筆錢以前是流向民間的,影響非常緩慢,現在卻是朝廷統一進行交易,基本上十來天就完成了。
    而根據雙方協議要指定使用重啟銀元,但大明皇家銀行根本沒有這麽多銀幣,兩大銀行加一起現在也就才兩千多萬。
    這些銀子大部分其實是大明無數瓷器窯場、絲綢莊、茶場的,隻是要交稅了,當然還有重啟銀幣恐怖的鑄幣稅。
    朱慈炅隻是隱約記得西班牙每年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很大,但他根本不知道是這麽大,以往朝廷不管,銀子在大明的流通是非常緩慢的。
    財怕外露,現在,朝廷連你賺了多少銅板都知道了,對東南這些商人來說,也是個恐怖的體驗。
    國家那點稅收,人家其實不放在心上,但大明的官僚機製,這個才是最駭人的。朝廷還不知道他們的應對,但擁有巨量財富的商人,要是逼急了亂來,大明一樣要崩。
    朱慈炅這幾天安排接見了來自江西、蘇州、浙江等地的許多商人,用他大明皇帝的信譽保證這些人的利益。但除了刷一波好感,其實是多此一舉,大明商人跟後世商人他就不是一回事。
    敢來上海的人,就沒有帶怕的,人家政商勾結,宦商勾結玩得不要太溜,有些商人本身就是朝中官員的白手套。
    朱慈炅以為是他那套官僚體製召集組織的國家貿易,其實靠的是朝廷大佬的個人聲望,劉閣老做事,大家都要捧場的。
    他們當然可以不走朝廷的渠道,但荷蘭人被重點打擊,葡萄牙人也在跟朝廷談判了,英國人就兩三條小船偷偷摸摸來一下,根本吃不下。
    劉一燝主持,徐光啟、楊一鵬、周延儒、吳宗達、陳以聞、楊嗣昌、侯洵、呂維祺加上天工院陳子壯,王鐸,蔣德璟,孫三才,皇店司的曹化淳、李繼周、鄭之惠參加的國事秘密經濟會議已經進行了兩天了。
    其中周延儒、吳宗達、陳以聞、楊嗣昌四人都有戶部侍郎銜,周吳二人是正印的南戶部左右侍郎,陳楊二人都是掛戶部侍郎銜,其中陳以聞是楊一鵬推薦起複的,也在戶部主持工作。
    侯洵保命能力確實不錯,牽涉進薊州糧案,居然能從詔獄活著出來,隻是降了一級,然後就又擔任十分重要的戶部銀行總理了。
    呂維祺則是因地方政績,大計“卓異”,按例升官,但朝中無人,他被隨意安排到了南工部。這反而因禍得福,銀行成立時,他成了第一任工部銀行的總理。
    皇店司的副總理、日月商會會長金英徹底失蹤了,但總監李繼周調到南京來了,司禮監推薦的鄭之惠則接替了金英的工作。
    這場秘密經濟會議刷新了大明官員和太監們的三觀,銀子太多居然不是好事啊。
    今天是第三天,小皇帝要來,大家的調查匯總,策略應對,分歧主張都要應該要拿出來。像吳宗達、陳以聞、侯洵、呂維祺基本都是第一次直接麵君議事,更必須要展示能力。
    吳宗達和侯洵其實都見過多次小皇帝,隻不過沒有單獨開口的機會,他倆要好點。陳以聞是起複官員,呂維祺是地方調任中央,兩個人都是第一次見小皇帝,傳說太多,手心都是汗。
    朱慈炅的擔憂有些確實存在,也把劉一燝唬得一愣一愣的。但這些問題,對於老劉來說,超綱了,他也不懂。所以,他主持的會議,他自己發言很少,更多是聽取意見。
    銀幣問題,楊嗣昌提出了“銀元券”,但這不就是改頭換麵的寶鈔,寶鈔的信譽可是一言難盡,反對聲音非常大。
    周延儒提出“鹽引代銀”,劉一燝都被幹沉默了。還鹽引,鹽引都快廢了,你怕是不知道皇店司的鹽場產量,大明以後不管鹽商隻管鹽場了。
    吳宗達提出幹脆就用銀子,西班牙人的十字幣也收。楊嗣昌和天工院都不幹了,跟西班牙談這麽久為的啥,還不是皇帝說的鑄幣稅。
    這個稅太恐怖了,要頂朝廷許多年的收入,雖然銀子他變不成糧食,但就算貶值,朝廷有錢和朝廷沒錢完全是兩回事。要不是有會場紀律,楊嗣昌就對著吳宗達腦門喊國賊了。
    對於劉一燝來說,商人的事,物價的事都是小事,老劉發話,誰敢不從?讓老劉愁眉苦臉的事交易貨幣的事。
    不過,對於朱慈炅來說,貨幣的事是小事,銀行就是幹這個的,隻要給時間就能解決。讓他憂心的是白銀湧入,物價起飛,這個才會要了大明的老命。
    反正老頭子摔茶杯,不準吵架。小娃娃打拳,動作變形。
    其實朱慈炅是知道天工院大會議室內的爭吵的,李繼周就是那個打小報告的奸宦,他對自己的官員都很失望。
    聽取完李實的早報,隻有一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顧三麻子被東廠抓到了,這個幹掉他一隊昭武衛的水匪頭子終於在廠衛的持續努力下落網了,李實在此事上,可是一直沒有放鬆。
    朱慈炅給了李實充分肯定,隨手解下身上的一塊玉佩,扔給李實。
    “賞你了,幹得好!等朕空了,把這個狗膽包天的混帳帶來給朕瞧瞧,朕要看看他是不是長了三頭六臂。
    朕要去天工院了,這情形朕要是不去,他們再吵一個月也拿不出決斷來,一幫廢物。馬上春耕了,戶部全窩在這件事上嗎?唉!
    李實你給北京發個消息,讓畢閣老先放下手上的事,來趟南京,如果郭尚書有時間,讓他也一起來。記住,郭允厚朕不強求的,春耕更重要,你別亂傳朕的意思。”
    李實連忙點頭,臉上的肥肉都把眼睛擠成線了,手上還死死護住玉佩,生怕被搶了似的。
    “奴婢明白。”
    朱慈炅又轉頭看向王坤。
    “對了,劉先生推薦的那個稅務郎中袁世振回來沒?他考察皇家鹽業的奏章寫得很好,這個人有些不錯的見地。如果回來了,安排個時間覲見。”
    王坤也連忙點頭。
    “奴婢馬上安排人去看看。”
    朱慈炅起身,房袖連忙給他係上披風,朱慈炅捏著大紅披風一角,感受了下絲綢的質感。
    “走吧。先去看看朕養的一幫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