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再論銀券

字數:3504   加入書籤

A+A-


    朱慈炅的確敏感了。
    他第一時間就想起了袁可立,那個打算抱他一起跳河的“大忠臣”。袁可立在中樞的後手就是畢自嚴,朱慈炅在袁可立自盡後沒有任何動作,但不代表朱慈炅會忘記這件事。
    除了閹黨,無論東林、清流還是畢郭袁這些人的第四黨,都不遺餘力的想要廢掉朱慈炅的武功。
    朱慈炅輕輕冷笑一聲。
    “可以,方懋昌調任湖廣總兵吧,朕在湖廣再建十萬皇民義務兵。”
    劉一燝又閉嘴了,畢自嚴微微發抖,徐光啟大驚失色。
    “陛下,慎重啊!陛下你說過今年以穩為主,暫緩激進皇民土地政策的。”
    楊一鵬或許不是個專業合格的戶部尚書,但絕對是個專業的尚書重臣。
    “陛下,臣反對調用山東兵。山東兵不僅要清剿白蓮餘孽,還有海防備倭重任。
    最關鍵的,山東是平遼第二線的預備隊,如果平遼再次出現錦州戰事那樣的意外,山東就必須要頂上去,方懋昌不可隨意調動。”
    閣老們紛紛點頭,連畢自嚴似乎都覺得自己的提議不妥,默默低頭。
    山東還有白蓮餘孽嗎?也許有吧,畢竟方懋昌將不配合的地主士紳統統打為白蓮餘孽。
    這個白蓮餘孽上報中樞的數量還是很恐怖的,能夠唬住不明真相的大明官員。山東太亂了,幾乎遍地白蓮。
    至於海防備倭,其實現在的主力已經是昭武衛海軍了,他們的出海頻率非常大,而且人數船隻都在悄悄增長。
    方懋昌這八萬人除了鎮壓山東,其實真正的作用隻有平遼預備隊,隱藏作用是朱慈炅懸在北京頭頂的利刃——萬一北京有人敢擁立某位親王,山東兵作為前鋒第二天就會抵達北京城下。
    朱慈炅似乎很無奈。
    “那稅兵怎麽辦?”
    楊一鵬昂首挺胸。
    “稅兵加強整頓就是,其實並不需要太強實力。不過,如果執行畢閣老的這個稅法,戶部現有的人手絕對遠遠不夠。
    臣沒有看到這個稅法的新意,一句話,隻不過是借機清丈田畝,一時之需,不是萬世之法。對朝廷稅入幫助未必就大,反而因地分治,更可能埋下無窮禍端。
    最可能的結果是中樞投入巨大,地方無所適從。”
    朱慈炅抬眼認真的看了下楊一鵬,這是優秀的官僚,他是從行政角度否定畢自嚴的,連劉一燝都暗暗點頭。
    郭允厚也反應過來了,和大家一樣默契的不再試探朱慈炅的武功。
    袁可立半廢新六衛,轉頭新六衛就十倍膨脹。大明已經好多年沒有遇到這樣強勢的皇帝了,關鍵是這個皇帝又小又妖,總會提出一些不可控製的政策,讓中樞相當為難。
    不過,變革已經成為朝野共識,控製不了皇帝就隻能順從皇帝。不管怎麽說,朱慈炅治下的大明至少止住了頹勢。
    朱慈炅強迫地主階級轉變為資本階級的做法,並沒有真正激起江南士紳的反抗,有人嚐到甜頭,反而無比配合朱慈炅的改革,朱慈炅竟然誤打誤撞的贏得了江南“民心”。
    當然,山東很慘,耕讀傳家的山東普遍沒有南直的資本意識,但是有了江南支持的朱慈炅,封建主義的鐵拳一樣硬得很,一拳就把山東士紳打崩了。
    一直關在督政院的孔胤植如果回到山東,很快就會發現整個山東的陌生,連前閣老朱延禧都舉家移民淮安了。
    而今,山東還不時有“白蓮餘孽”。山東諸衛,天天換防行軍,以行軍代替練兵,遇到“白蓮餘孽”,就地執法。
    想要聯合官府,重新奪回土地,根本行不通,不長眼的官員一樣是“白蓮餘孽”。不需要多久,隻要山東的情況維持到秋收,山東就改革成功了。
    偏偏山東老百姓根本不怕山東兵,因為他們不是兵痞而是山東的子弟兵,他們都是自帶軍糧,隻做青天,從不擾民。誰會害怕一隻排隊整齊,邊走邊背誦《三字經》的隊伍。
    想要離間方懋昌和皇帝的關係,想要拆分山東軍力,隻不過是畢自嚴、郭允厚兩個山東籍重臣最後的掙紮,他們心裏對成功其實本就不抱太大希望。
    不過,山東不好過,畢自嚴想要天下也不好過的“多田多稅法”真的太激烈了。這個政策無比配合小皇帝,但絕對會把大多數朝臣推向小皇帝的對立麵,憑空給小皇帝製造壓力。
    可惜朝堂上沒有傻子,尤其是內閣,不會有太多人上你畢自嚴的當的。沒看到,劉一燝一直不言語,恐怕他心裏非常清楚你的謀劃。黃立極也不會同意的,因為最後背鍋的人一定是他。
    郭允厚不太支持畢自嚴的做法,他其實很想維持小皇帝的信任的,朝中有幾個官員可以一直被小皇帝慰留、尊重,他郭允厚就是。
    “大友說得對,戶部的確沒有能力執行這個九稅法。”
    畢自嚴有些驚愕,轉頭看向郭允厚。
    今天這個會議,畢自嚴認為是他實力最強的時候,楊一鵬絕對是中立的,徐光啟其實不太行,唯一的對手是劉一燝,但以二敵一,應該可以決定一些事。
    徐光啟不足為懼,楊一鵬隻是打哈哈,劉一燝的沉默他沒有想到,郭允厚的“背刺”才讓他心慌。
    卻聽郭允厚繼續發言。
    “不過,我們可以緩行此策,部分執行還是沒有問題的。畢閣老揭露的南北問題,的確需要重視。單單從稅法上改革,我個人認為效果是有限的。
    陛下英明遠矚,皇家銀行的設立其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我們對白銀外幣的依賴。老臣在上海呆了兩日,體會頗深。
    銀元在北方其實不太受歡迎,普遍認為是朝廷貪墨,大通寶也是如此。但在上海,銀元和大通寶卻大行其道,甚至銀元券都能暢銷,還十分受歡迎。這著實讓老臣驚訝。
    景會啊,我大明重啟銀元的發行可以抵消對海外白銀流入的依賴。
    我甚至隱隱有個想法,我們是不是可以建立以重啟銀元,更甚者銀元券為流通貨幣的貿易秩序?
    西班牙人可以咬牙接受,那麽安南、暹羅、日本、朝鮮可不可以?葡萄牙人、荷蘭人可不可以?
    諸位,我們的目光不可局限在田稅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