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用人新局
字數:3322 加入書籤
洪承疇疾步上前撿起宣紙,低頭看了下內容,臉色大變,此詔一下,必然全軍震動,此例一開,新六衛諸將必然人人自危。
可是他卻說不出反對意見,朱慈炅未必會失將心,但必然更得兵心。這破事鬧的——他強壓驚慌將紙頁轉向同僚,另外三人瞬間僵如泥塑,孫傳庭的喉結滾動,卻發不出半點聲響。
朱慈炅沒有在意他們的反應,也無視參謀們在下麵的小動作,翻開自己的筆記本。
“兩件事,次輔年事已高,楊鶴軍事能力朕有疑,朕需要一位得力的陝西督撫。其次,天汗部已經占領歸化城,但他們的人數又增加了。
目前是孫應元督軍事,他和黃得功、劉肇基都隻會打仗,朕很不放心這三個莽夫。天汗部需要一個文官總督統領,並且將牧民分散安置,這件事要議議。”
這場會議其實在大明是非常罕見的,算是朱慈炅的創舉,效果如何他不知道,但行而驗之又沒錯。
這是第一次讓小官來推薦高官重臣,反正朱慈炅已經膩歪了閣老們的騷操作。一條運河兩個總督,當時什麽也不說,下來之後他是越想越不爽。
欺負朕年紀小,不熟悉官場人事,朕有的是人熟悉。太祖又沒有說不能以小薦大,打破你們用人的那些潛規則,什麽狗屁門生故吏,按資排序,炅爺倒著來。
楊文嶽眼前一亮,他事前就料中這事了,但沒有料中有兩個位置,而且推薦是推薦,朱慈炅未必會用。
他先前單純的想把王在晉這個麻煩的兵部尚書支開,如今看來有億點難,王在晉也就比孫承宗小四歲,他也屬於“年事已高”。
朱慈炅不經意間其實已經定調,作為天工院近臣的他們,這都聽不出來就可以回家了。朱慈炅想用的是正值壯年的實幹派,而不是年事已高的官場祥瑞。
這個階段的人非常難以推薦,這種準大佬肯定有自己的仕途規劃,你這個推薦對人家未必是好事,搞得不好反而得罪人了。
王鐸就是帶耳朵來聽的,朱慈炅事先也沒有給他打個招呼,他老老實實的安靜在旁觀摩。四位參謀互相對視,卻是一時誰都不好開口了。
朱慈炅半天沒聽到動靜,忍不住抬頭。孫傳庭咬了咬牙,第一個上前一步。
“皇上,臣覺得南兵部左侍郎傅宗龍和北兵部右侍郎曹文衡比較合適。傅侍郎曾巡撫雲南,有豐富的平亂經驗。曹侍郎也曾主政山東,賑濟災民有力,也不缺軍略。”
孫傳庭的這個意見已經背離了事先商量的要拱王司徒,屬於正經推薦。天工院參謀們雖然有弄權野心,但畢竟還是不敢,他們自己的位置都未必穩固。
朱慈炅很滿意的點了點頭,實際上這兩個人都在他的候選名單了,不過這兩個人都有部務主持,如果調任,肯定還要再調人入中樞,朱慈炅實際上更希望參謀們提出些他不知道的滄海遺珠。
朱慈炅又看向楊文嶽,楊文嶽看了眼孫傳庭,略作沉吟。
“皇上,臣推薦前光祿寺卿李應魁和軍事參謀孫傳庭。李應魁曾是翰林院庶吉士,曆官陝西參議、肅州兵備副使、陝西按察使,山西左右布政使,經驗豐富。
伯雅曾指揮廣濟倉大戰,與孫劉黃三人都熟悉,他適合主持天汗部工作,也更能貫徹陛下蒙古方略。”
朱慈炅和孫傳庭都愣了一下,朱慈炅笑了,他的確沒有考慮過孫傳庭,這是燈下黑啊,他高興的寫下孫傳庭的名字。
倒是孫傳庭有些尷尬,這對他來說可是一大躍升,燕山的戰功他實際上並沒有獲賞,但搞後勤的楊嗣昌都一躍而成侍郎了,他為什麽不可以。
吳阿衡也出列了,因為楊文嶽推薦孫傳庭,讓他有點猶豫,有點不好開口了,他提到的每個名字都是孫傳庭的競爭者。
“皇上,臣推薦湖廣右布政使馮從龍和前南贛巡撫梅之渙。
馮從龍曾曆官陝西,官聲卓著,可能他重返陝西會比較熟悉陝西的複雜事務。臣知道他,是因他曾在香山澳摧毀葡萄牙人教堂。
梅之渙是前兵部侍郎梅國楨從子,梅國楨參與平定過哱拜之亂,而且梅之渙在廣東時也曾剿滅海盜。他是丁憂在家,目前已經適合複出視事。”
朱慈炅這下是非常高興了,他基本可以判斷吳阿衡跟他推薦的兩個人毫無關係,他是在處理海防時,知道這兩人的事跡,所以才推薦。
不經意間,吳阿衡的這個推薦還表露了他處理海防工作的認真負責。他推薦的人都涉及過海防,卻是在原本曆史中根本不出名,或許真是朱慈炅要找的“遺珠”。
要知道孫傳庭的推薦按部就班,毫無新意,非常****。而楊文嶽的推薦,朱慈炅找了好久才找到李應魁。四川人啊,同鄉同僚,你楊文嶽是會做官的。
朱慈炅最後看向洪承疇,不知道這位有沒有識人之能。
洪承疇小心攥緊手中卷起的宣紙,又不敢太用力了,他實在是猶豫得很。楊文嶽當麵推薦孫傳庭簡直太扯淡,這還讓人如何開口,可是卻不得不開口。
“皇上,臣推薦戶部侍郎王家楨。王家楨有巡甘肅的軍事經驗,又督漕糧,臣認為他比較適合陝西局勢。”
朱慈炅愣了一下,微笑道。
“還有呢?”
洪承疇裝作很認真的想了想。
“隆徽剛剛提到丁憂,臣想起一人或者可以巡歸義城,前福建右布政使朱大典。他任上曾抵禦荷蘭人和鄭芝龍,算來也是丁憂期滿。”
朱慈炅將四人推薦的名字仔細書寫在筆記本上,低頭沉思。
這些人中,王家楨他是見過的,他的戶部侍郎也是銜而不是職,他巡撫陝西倒不算提拔,感覺還是有些才能的。
朱大典這個人朱慈炅也有些印象,好像就是他平定了曆史上的登萊叛亂,最後守城用火藥自殺殉國。
梅之渙是吳阿衡一片公心推薦的,或許也可一用。朱慈炅看向劉若愚。
“召王家楨南下,起梅之渙、朱大典南京陛見。另外,告訴首輔,著易應昌接替王家楨職司。一條運河,三四個總督在管,內閣是打算要搞什麽?”
